摄影史笔记丨2.7 艺术美的表达

第二章 十九世纪摄影文化的建立


第七节 艺术美的表达

Oscar G. Rejlander

Joseph Wilson Foster
c. 1860
1、背景:对19世纪的许多摄影家来说,他们在构成了对画家的现实威胁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如何使摄影受到与传统艺术样式(如绘画等)同样尊重的问题。当时的一个普遍观念是,摄影是一种机械手段,无法与艺术家的创造相提并论。
摄影发明之初,人们认为它将会颠覆艺术,但事实上,摄影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成为提升艺术品位的教育者,其力量是100所美术院校也无法比拟的。

——《摄影和彩色石版画》(Photography and Chromo-lithography) , 1868年 

关于摄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反映出人们经历过一场艰辛的探索,才将这种机械媒介融入到传统艺术表达中。一些摄影师模仿高雅艺术的题材和风格,而一些画家则从摄影中寻找灵感,这种有趣的互动后来成为视觉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

纳达尔。漫画《摄影想获得艺术展中的一席之地》, 选自《阅读小报》(Petit journal pourri re) , 1855年。《忘恩负义的绘画拒绝给它亏欠很多的摄影一席之地》, 选自《娱乐报》(Le journal am us ant) , 1857年。法国国家图书馆, 巴黎, 法国。

The caption reads: 'Sir, it's about the portrait of my husband who died two years ago in Buenos Aires: I want to paint a memory of him, but people told me that photographs resemble better than paintings.'

保罗·德拉罗什曾经发表过一个广为流传的论断,即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出现将是绘画的末日”。这位“天才艺术家”曾在1839年寄给弗朗索瓦·阿拉戈的一封信中承认过这种新兴媒介将给画家们带来好处。从完全否定的态度到认可摄影的艺术价值,这种态度上的摇摆不定在早期艺术界非常典型。纳达尔曾用漫画来讽刺这些艺术家群体表面上否定摄影,同时又利用摄影技术来改进自己作品的行为。关于摄影和艺术的关系问题,基本上形成了三个主要观点和立场:

①最简单的一种认为摄影并不能称作艺术,因为它是通过使用机械工具和物理化学原理进行创造,而不是通过人类的双手和灵魂来创造的,这种观点被很多画家和一部分公众所认同。在他们看来,照片就好像是用织布机来织布,远远不及灵光一现创造出来的纯手工制品。

②认为摄影对于艺术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创意方面还不能与绘画包括油画相提并论,这种观点在画家、一部分摄影家和评论家中得到广泛认可。

③最后一种观点将摄影的创作过程与蚀刻、石刻等其他复制艺术类比,这使许多人意识到照片具有与手工艺术品同等的艺术价值,摄影作品会为艺术乃至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带来益处。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9 de abril de 1821 - 31 de agosto de 1867)

2、法国诗人、文艺评论家夏尔勒·波德莱尔

代表作:摄影史经典文论的《现代公众与摄影术》

观点:“如果允许摄影在某些功能上补充艺术,在作为它自然盟友的大众的愚蠢帮助下,摄影很快就会取代艺术,或者索性毁掉艺术。所以,现在是摄影回去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了,即作为科学与艺术的仆人,但是,它是地位十分低下的仆人,就像印刷与速记,它们既没有创造,也没有取代文学。”

影响:在波德莱尔看来,摄影既不能创造,也无法像绘画那样将现实作理想化的加工,它只能以其所擅长的精确描写来记录风俗而已。其实,这种摄影不是艺术而是技术的观点即使在现代还是有相当的市场。波德莱尔的这番话,对于志在使摄影跻身于艺术之林的摄影家来说,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对摄影的蔑视。不过,这种蔑视也反过来成为一种动力,促使许多当时的摄影家把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毕竞,摄影地位的提升也同时意味着摄影家社会地位的提升。

《波涛》,勒·卡雷,1857

3、勒·卡雷
拍摄对象:海景摄影。他在拍摄了七、八年的风景、建筑与肖像摄影之后,把镜头转向了浩瀚的大海。
拍摄方法:他分开拍摄云与海浪,然后巧妙地将两者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营造出光线的诡谲与波涛的律动之间的内在呼应,谱写出自然的雄壮诗意。据说,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受他的海景照片的影响也开始描绘海景。
4、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德( Oscar Rejlander,1813~1875)
观点:“摄影将使画家成为更好的艺术家,成为手艺更精巧的绘图师。”

代表作:1857年拍摄的《人生的两条道路》

Oscar Rejlander,'The Two Ways of Life', 1857.

他在这张以30张底版拼凑而成的巨幅作品中,以人体象征肉欲与诱惑,使摄影成为教化的手段。他把画面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在右面表示“勤勉”,而以左面表示“堕落”,以此教育青年人要走人生正道。这件作品后来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买下用于教子,可谓物尽其用。不过他的努力似乎更像在与画家赌气,要在摄影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可与绘画争个高下作出自己的证明。

Fading Away, composite photograph made from five negatives by Henry Peach Robinson, 1858

5、英国人享利·皮奇·罗宾逊( Henry Peach Robinson,1830-1901)
拍摄方法:多张底版合成作品。
代表作:《弥留》用了5张底版合成。
代表著作:《摄影的绘画性效果:给摄影家的构图与明暗法的提示》(1869)是19世纪阅读最广泛的摄影教本。
评价:雷兰德与罗宾逊的探索方向与摄影的媒介特性背道而驰。
Julia Margaret Cameron
Venus Chiding Cupid and Removing His Wings
1872

Julia Margaret Cameron

Mrs. Duckworth

1867

Julia Margaret Cameron

Pre-Raphaelite Study

1870

6、英国人裘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1815-1879)
从事摄影的目的:如何通过肖像摄影进入对象的精神世界,同时确保摄影作为高雅艺术的地位。
评价:卡梅隆夫人的观看方式是非常摄影式的,直取对象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不及其余。为了捕捉对象最具特色的神态,她往往在情急之下将技术置之度外,以至许多照片都有失焦的问题。但也正是这种技术上的缺陷,反而使她的摄影对象增色生辉,更具有了一种性格上的神秘感与人性的光辉。把她的肖像作品与希尔、亚当逊和纳达尔的肖像作品作一比较,就可以确认,到了卡梅隆夫人这里,19世纪的肖像摄影已经逐渐回归了摄影自身。

卡梅隆的作品,如同卡罗尔的作品一样,都被认为带有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风格的“理想类型”,她的肖像作品风格似乎尤其受其艺术导师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GeorgeFrederic Watts) 的影响,瓦茨的绘画作品体现出英国知识分子的品位,他崇尚伦勃朗式的明暗效果处理手法。卡梅隆对摄影的态度,反映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摄影爱好者对待摄影的态度。她拒绝承认自己是专业摄影师,尽管由于拍摄的成本过高,她也时不时地收费为人们拍摄肖像,也通过伦敦的出版商销售部分摄影作品。

Lewis Carroll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Mary MacDonald

1863

7、英国人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
身份:剑桥大学的数学教师。
代表作:《爱丽丝漫游仙境》(1865年)
拍摄对象:卡洛尔于1856年开始摄影,主要拍摄对象集中于少女。他大胆地运用化妆、导演等手法,拍摄了一系列精妙地刻画了处于妙龄的少女心理的照片。
拍摄方法:在与少女的接触中他通过摄影这个媒介,既创造了一系列动人的形象,也充分探测了他要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少女的内心世界。

Peter Henry Emerson

In the Barley Harvest

1888

8、英国人彼德·亨利·爱默生( Peter Henry Emerson,1856~1936)

代表作:《自然主义摄影术》、《诺福克一带的生活与风景》

观点:“只要艺术家忠实于自然,他的艺术就是好的。只要艺术家忽视自然并追随其想象,那就会引起坏的艺术。”他将自已的摄影美学追求定义为“自然主义”。他敏锐地意识到摄影应该回归自身,而不是跟在绘画后面亦步亦趋。对雷兰德、罗宾逊这样的以拼凑、摆布等手法来制作艺术摄影作品的态度提出了异议。

他强调摄影家应该创作出忠于自己视觉经验与感受的照片。

影响:爱默生倡导的自然主义摄影观,后来对美国的“纯粹摄影”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title unknown [stereograph]

Bruno-Auguste Braquehais(Dieppe, France, 1823 – 1875, La Celle-Saint-Cloud, France)

c. 1850

Attribué à Bruno BRAQUEHAIS (1823-1875) 

Femme nue au treillis 

c.1855-1860

8、1850年到1874年间活跃在巴黎的摄影家B·勃拉奎哈伊( B. Braquehais,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胄甲与人体》
基本手法:让模特儿穿上适当的服装,把诸如乐器、胄甲、雕像等古董配置于古色古香的背景里,在拍摄后再加上一个充满文学情调的夸张浪漫的标题。

《胄甲与人体》

1960年左右

参考资料:
[1]顾铮著.世界摄影史 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P24-28
[2](美)罗森布拉姆著;包苏,田彩霞,吴晓凌译.世界摄影史 第4版[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P83
(0)

相关推荐

  • 吞像【干货】肖像摄影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肖像摄影在1836年便于达盖尔式摄影法中开始,那是在一块铜版上覆盖银版成像,成本较高,所以被称为贵族的"永久镜子". 到了1854年,法国摄影家安德烈·迪斯德里(Adolphe D ...

  • 摄影史笔记丨9.2 艺术摄影的新探索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九章 转变中的当代摄影 第二节 艺术摄影的新探索 背景:在当代摄影中,一些艺术家与摄影家以自己的摄影实践重新审视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一时的"画意摄影". ...

  • 摄影史笔记丨9.1 当代议题摄影讨论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九章 转变中的当代摄影 第一节 当代议题摄影讨论 *当代摄影议题 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摄影融入到当代艺术中,成为当代艺术的的重要部分. 讨论议题:摄影进入当代艺术现场后,就开 ...

  • 摄影史笔记丨8.7 纪实摄影的新动向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七节 纪实摄影的新动向 1.美国女摄影家南·戈尔丁Nan Goldin 生活经历:南·戈尔丁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在毕业于波士顿的美术馆学校后 ...

  • 摄影史笔记丨8.6 身体这个容器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六节 身体这个容器 人体是一个盛载了丰富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内容的文化容器. 芭芭拉·克鲁格:"你的身体是一个战场" 1.美国摄影家乔尔· ...

  • 摄影史笔记丨8.5 历史与记忆的视觉化重建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五节 历史与记忆的视觉化重建 1.<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琳达·哈切恩Linda Hutcheon 主要观点:"后现代主义唤起了对历史的关注." ...

  • 摄影史笔记丨8.4 挪用的快乐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四节 挪用的快乐 与艺术传统的重新对话也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家往往以一种戏谑的态度挪用过去的文化资源. 1.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 ...

  • 摄影史笔记丨8.3 打破禁忌、重估价值与质疑传统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三节 打破禁忌.重估价值与质疑传统 1.英国女摄影家琼·斯彭斯Jo Spence 代表作:<病的故事>,1990年 艺术主题:通过对自己相册中的纪 ...

  • 摄影史笔记丨8.2 摄影与美术的越界与综合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二节 摄影与美术的越界与综合 后现代摄影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摄影与美术之间的越界.混合与综合. 1.德国画家安塞尔·基弗Anselm Kiefer,在作品中运 ...

  • 摄影史笔记丨8.1 后现代摄影的性格

    摄影史笔记系列 第八章  后现代摄影生态 第一节 后现代摄影的性格 一.后现代摄影 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当下 性质:1.后现代摄影是后现代艺术的一枝.2.后现代摄影是对现代主义摄影反思与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