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净慈寺(三)净慈美术馆
杭州净慈寺也称净寺,占地面积近二百亩,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该寺创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显德元年(954),为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初名“慧日永明院”,宋太宗改为“寿宁禅院”。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改称“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净慈寺”额。前后几经兴衰,至今已逾千年历史。 净慈寺中轴最高处的释迦殿
2020年8月9日,由净慈寺美术馆主办,山上美术馆、浙江赛丽美术馆、杭州钦哲艺术中心协办的“小有天园”——慕“净慈古石”“荷意”展圆满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赵胥画作20幅,取净慈寺古石、荷意越于纸上,既契古人之意,又显净慈之美。
始建于五代吴越国的净慈寺,坐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以“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济公传说”享誉于世。
艺术家赵胥,将寺内古石用水墨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当然,也包括了净慈寺有名的荷意莲蓬。
展厅里有一件作品,画的是慧日峰,而这块古石本身,就立在展厅中央。
据《净慈寺志》记载,南宋绍兴丁丑年(1157年),南宋大将陈思恭在峰间採一石,刻上了“慧日峰”三字。后来,因历史变迁“慧日峰”刻石掩于山体之中,不为世人所知。
直到2007年,在重建释迦殿开挖地基时发现了“慧日峰”刻石,为保护刻石,寺院将释迦殿于原址整体向南移13米,自此“慧日峰”以全新面貌重现世间,就保留在展厅现在的位置。
供养于此的沉香木名为“香供”,产于印尼。沉香是佛教礼佛供佛的一种圣物。
赵胥,1985年出生,辽宁大连人,画家、收藏家。号朴庐,斋号仰宋堂。少年起师承杨仁恺先生,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精于水墨,笃好收藏。编着有《朴庐珍藏》《上虞罗雪堂遗墨选》《和溪明月-杨仁恺先生纪念集》《陕西吕大临墓出土文物》《盍簪乐事-沐雨楼友朋翰墨》等。
赵胥笔下的莲蓬、赏石、古柏都呈现的是一种静止、稳定的状态。对赵胥来说,这是一个生命的凝固状态,而它们带有的生命质感却在一直吸引他。“生命感不见得是活生生的摆在那里的状态,它是生命不断退去以后,凝结成为永恒的感觉。”这是他对恒定美感的向往,也是对传统的致敬。
赵胥的画,聚焦干枯的莲蓬与寿石,题材精粹、单纯,立意并非朝花夕拾,亦非画生命状态,而是讴歌永恒的生命。他的干枯的莲蓬,或仰或俯,或正或背,千姿百态,均无莲实,但那铁铸的感觉,分明是鲜活生命的延续,昔日中通外直的品质,通过干枯的形式固定下来,远离了生命的轮回,彰显了没有消亡的精神。如果说,他画的干枯的莲蓬是生命的凝固,是生命精神的永驻;那么他画的寿石,本身就是历尽沧桑的不朽精神。
赵胥的水墨石作品
这尊弥勒菩萨立像高1.6米,他头顶高大束发,发线与发束间饰有连珠纹式发带,束发结在顶部自然下垂,非常醒目(束发造型是判断弥勒菩萨的重要标志)。他眉心处有白毫,眉骨弯曲细长,双眼半睁,鼻翼高耸挺拔,嘴唇上留有八字胡,双唇微闭,整体面部表情优雅自在,气质高贵。弥勒左腿膝部微曲,右腿直立,平衡站立之姿代表随时行走,随时传法的行走状态。他脚穿连珠纹带饰夹脚凉鞋,足下法座正面是一幅供养人礼拜菩萨的图画。这是难得一见的佛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