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细菌培养单在手,如何区分定植菌还是感染菌?
感染问题是医院每天都要面对的,一张细菌培养单在手,如何区分定植菌还是感染菌?对于定植,抗生素使用属于滥用,对于感染,若不及时抗感染治疗,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学会区分定植菌和感染菌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尤为重要。
1) 定义:
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到达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局部可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但是病人没有表现出感染症状,通常不需要抗感染治疗。大多数定植是无害的,然而也有些定植菌,在条件合适时感染人体,成为条件致病菌。
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变化称为“感染”。感染则是局部培养出微生物同时伴有感染症状,需要抗感染治疗方可痊愈。
2) 部位:
正常无菌的体腔(血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中分离到的病原体,考虑感染病原体;非无菌部位(皮肤、黏膜或创面)分离的病原体,同时无临床、影像、生化以及组织病理依据,多倾向于定植;如果反复脓液培养为同一结果,或保护性标本,或菌落计数达到一定量—倾向于感染。
3) 患者:
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但没有相应感染征象,或存在其他可解释的疾病可能为定植;对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念珠菌,真菌感染可为危险因素。
4) 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难以被常用消毒剂清除或去除,诸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多考虑定植;体内存在异物,反复分离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吸烟或COPD反复分离到非结核分支杆菌,考虑感染。有些病原体只要分离到,即认为感染,诸如:结核,流感,副流感,军团菌,隐球菌,肺囊虫,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如果针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了治疗,但感染持续存在,考虑定植而非感染。
5) 随访: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但持续分离到某菌考虑定植。
病原体检验阳性并非就是感染,或一定是该病原菌感染。需依据感染部位、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病人不同病理、生理特点来综合分析。
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