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生的交错8 ——我的回忆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历史与人生的交错8

——我的回忆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2020.12.10.发布于360图书馆

。。。。那是1965年父亲回四川老家去了,觉得新疆的自然气候,政治气候还是不错的,偏远或是要求人才,管理各方面和内陆相比,相对的政策比较宽松,更不至于像在四川烦人潮湿的气候容易身上长冻疮等等原因吧。

我现在写文章很累,一个词字句要斟酌很长时间,什么时候能够直言不讳就好了。

父亲决定和母亲结婚后,就一起来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在精河呆了一年(1966年),母亲呆了三个月还是半年后就转正了,那时工作比较好找,新疆也缺乏支边的人。而1967年6月以后,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文件啥的,以后就没有指标转正了或是转正很困难了。要当工人就是前面说的“五七战士”“五七工”啥的。这里要提到的一个叔叔,叫师hongheng叔叔听父母亲说我们两家在精河共同呆过,当然还有很多叔叔阿姨了,就不一一列表了,我们两家在精河,八钢,石化,大板厂,(哈马湖提农场不知道是不是师叔叔家也在那里呆过么?)。

过去老连队的人感情深啊。他们听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揣着好奇,趁着年轻,怀着奔赴边疆发展建设的豪情,或各种政治原因等不远万里来到漫漫黄沙,茫茫戈壁的塔里木,准格尔,博格达峰下,一个年轻人能来新疆,在那个时候,本身就是一个勇敢的壮举,为父辈们无尚的骄傲和图腾般的敬意。

不到一年的时间,或因某事件,边境有裹挟着外跑了的事由,把大办农业,备战备荒的父母单位又部署被搬回到了现在的乌鲁木齐乌拉泊的三个庄修铁路,不到一年又跟打仗似的搬到了头屯河八钢的硫磺沟(1967年4月10我就出生在此)。然后又搬到了八钢的水文站,到木材库,辗转多个地方,叔叔阿姨们似乎还能在一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连队里共处不容易。再后来我们大家基本都搬到了哈马湖提农场(1972年),那些零星的回忆历历在目。当时的八连团结一心,坚决不去和静哈马湖提农场,以后团部也不了了之不予追究,我们的父母坚决的去了,我感觉到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种悲壮油然而生,哈哈心上赋予了一种什么东西不是阴影就是自豪,要么底气很足,要么总是隐忍。——从哈马湖提农场现在的223团再搬家到团结路附近,商业学校对面,向阳坡上的《乌鲁木齐保温瓶厂》那是1975年了——再到石化老指挥部1976——最终搬到的喀什东路大板厂是1982年11月20日前后的事了,记忆犹新:当晚很冷,大板厂四处满是隔壁石头,一片黢黑,家里的灯光依旧幽暗,只有两幢楼,唯二的两幢楼1,2号楼……

几番风雨,几番折腾,十年搬家弄得人眼花缭乱。好在那时候哪有什么家具家电,就是几口箱子,几个木板,锅碗瓢勺不错了。现在谁敢搬家,就像装修房子,太累了。活到现在明白了:一个手机,一个居民身份证,一个工资卡得了,哪怕是信马由缰的游走在这可爱的世界上就满足了。

我们和师叔叔家,从精河几经辗转,还能八钢在一起,在石化住,在大板厂住平房隔壁,应该说这是一个天地间睦邻友好的缘分,回忆都是满满的舒心,前今年每次回大板厂碰到了都和叔叔唠唠嗑啥的,叔叔的耳朵也不太好,腿脚慢慢也不灵便了,但是还是能够知道我是谁,叫出我的名字,我很感动。拥抱一下。祝福师叔叔永远健康幸福……让我们跟着历史慢慢回忆,延展我们的时光隧道吧。。。。

个人观点,偏颇很多,仅供回忆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