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时期我国地界有一种特暴龙,是霸王龙的远亲

恐龙家族最知名的成员毫无疑问是霸王龙,不过这种恐龙的化石在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亚洲地界并没有被发现,其当年(白垩纪晚期约为685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生活的区域大约是在今天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然而我们国家的地界虽然不曾有霸王龙活跃,但是却有一种霸王龙的远亲——特霸龙。这种恐龙与霸王龙的诸多身体特征以及习性都有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也就是体型方面的差距。霸王龙的体长一般能达到十四米,体重为九吨左右。而特暴龙的体长最多也就十二米,体重为七吨左右。做个类比的话大约也就相当于某果和某果PLUS的差别。

我之所以这样类比,可不是在信口雌黄。事实上特暴龙与霸王龙的基因确实很接近,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也同属于兽脚亚目、暴龙科。只不过呢除了体型方面的差距以外,两种暴龙所生存的年代也不相同。霸王龙所处的年代为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期,而特暴龙的活跃年代在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这一时期主要为白垩纪的坎帕期阶段。

在分布范围方面,特暴龙与霸王龙也并没有什么交集。与霸王龙这种“外国生物”不同,特暴龙是典型的国产货。在白垩纪坎帕期,它们曾广泛活跃在我们神州大地。今天考古工作者们在河南、广东、云南、黑龙江、内蒙古以及外蒙古等地都曾发掘出过特暴龙的骨骼化石。由此也可以显示出这种恐龙在当年是何等繁盛。

作为彼时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基本上同时期的生物都可能沦为特暴龙的食物。而且这暴虐的猎食者尤其喜欢对体型庞大的恐龙下手,一方面是因为能获得更多的肉,一方面也是因为猎杀大型猎物更具有挑战性。比如体长九米到十米的植食性恐龙蜥嵴龙(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以及体长十二米左右的纳摩盖吐龙(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就是特暴龙的主要猎杀对象。

不过呢特暴龙的身上也并非没有缺点,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视觉能力比较差,所以在猎食的时候,这种庞然大物更依赖听觉和嗅觉。然而受限于其巨大的体型以及相对笨拙的身体结构,特暴龙的头部一般会维持在四五米左右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它们主要对大型食草恐龙下手的原因。因为身形灵活的小型恐龙,特别是许多小型的食肉龙,特暴龙根本拿它们没有办法。比如伶盗龙这种灵巧的食肉恐龙,很多时候偷走了特暴龙的蛋,它们也只能干瞪眼。

以下是一段关于特暴龙的视频:

面壁思过: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巨大的生物固然有巨大生物的优势,小型生物也同样有小型生物的便捷。像特暴龙这种狠角色,它们确实能够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是生存能力却还比不上伶盗龙这样不起眼的小角色。起码就生存年代而言,特暴龙只存在了四百万年左右,而伶盗龙却一直存在了一千三百万年。所以啊势不可去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规则不可行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个物种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