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斜”“回”在古典诗歌中的读音问题
我弟弟,作为一位小儿骨科医生,最近常舞文弄墨,又是读后感,又是散文,又是诗词,挡也挡不住地向文学靠拢。可见,文学在抚慰人心方面的作用和力量。
已经连续好几次,让我解释古典诗歌中,“回”和“斜”的读音,认为我之前的说法,都是敷衍他。所以,我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书,就教于方家,补充了一些音韵学知识,试着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斜”字的读音,其实之前谈到过,“不知秋思落谁家”,思读sì还是sī?“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斜读xia吗?当时的解释,可能还是比较笼统,所以还有老师做了如下回复。今天就一并再列举一些事实——本公号的追求一直通过列举事实,有时候会基于事实做一些观点判断。但尽力要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平水韵,是根据唐人用韵整理出来的韵书。把汉字分列在106个韵中。其中斜属于下平声的麻韵,同韵的字还有:
找几个例子来看,同韵字的特点:麻ma,花,hua,叉,cha,家jia,可见能够押韵的字,不考虑介音,就是说介音是否相同,在是否押韵这个事情上不重要。所以《过故人庄》中,家,斜,麻,花,可以押韵。
重点看斜的读音,根据反切的注音,斜,似嗟切,根据这个拟音的结果是zǐa,就是说,这个字,根据音韵学家们推断,古音读作zǐa。所以,如果非要为了追求押韵,要读回去,那么这个字,肯定不能读成xia,因为语音是有系统的,不能说为了押韵,只强调韵相同,把斜的ie改成ia,声母就不管了,这很显然在学理上面是说不通的。就像说,脑袋在大秦,屁股在大清,嘴巴在当代一个道理。
其实,如果想押韵读,调用各地的方言,比如吴语、粤语、闽南话等,都可以读得非常有味道,为此,我们专门请了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的叶姗姗老师,用粤语读了一遍《过故人庄》,如果仔细听,你会发现,即便是当代的粤语,也没有那么复古了。
再看“回”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来回,现在的山西晋中方言中,依然读作:来lɒi回ɣuɒi。其实,道理还是一样的,要恢复韵母,就连着声母一起恢复回去。
回,在形声字中,还有徘徊,当然也可以妥妥地证明,这个字,在古音中的韵母一定是uai,但是不代表我们现在就要用古音读回去,或者,读回去也没问题,那么,一定要记着连着声母,一起读回去。
还是请出叶姗姗老师的朗读。大家看能否听懂。
其实,这样的问题,还非常多,比如: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原,yuan,昏,hun,变哪个读音,就算是押韵了?之所以没有人反应这个读音,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变了,该变谁吧?
在原和昏里面,昏变了,原来,原和昏,都是元韵,声母都是uan,但是,元韵分出来魂韵,原还在元韵中,昏,归入魂韵。
所以,再说一遍,音有古今,地有南北,语音的变迁,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想用普通话朗读,感觉不押韵了,试着用家乡话带着孩子们念念也不错。如果你实在连个家乡话都没有,那我只能表示同情了。
不过,B站有位音韵学博士,叫严实,用宋音朗读了好多辛弃疾的宋词,声音非常好听,大家可以去看看,一边听,一边学学。
本文,感谢我的同学原博士,她是方言学的博士,音韵学知识的指导,来自于原博士;感谢叶老师,文中的读音,由叶老师提供;感谢我弟弟,问题,是他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