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这是三本学历,我们只认二本统招的!”

某高校毕业生应聘一个集团公司的工作岗位,在公司HR得知其就读的院校是曾经的三本院校后,明确表态“对不起,你这是三本学历,我们只认二本统招的!”,接着又说“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事情经过发酵,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很明显,这位HR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他骂别人“智商不行”,不仅仅是一种歧视,更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
这里说要做个说明,我们经常听到的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不是院校的官方身份,只是因为各地在本科招生时把高校分成了三个批次,人们是根据招生批次,把放在第一批次招生的本科院校称为一本院校;把放在第二批次招生的本科院校称为二本院校;把放在第三批次招生的本科院校称为三本院校。
了解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轨迹的人都知道,早期国内本科院校招生,只有第一批次本科院校和第二批次本科院校,也就是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后来增设了第三批次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在这个阶段,许多人把一本院校看成是重点本科,二本看成是普通本科,把三本看成是“与专科水平相当的院校”。大家更相信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教学质量,对它们的毕业生也更为认可。
因为人们的这种看法,当年的三本院校招生相当困难,很多三本都是降线招生,录取线甚至低于部分专科院校。这进一步加深了一部分人类似“三本跟专科差不多”的印象。
现如今,三本已经“消失”了,在一些省份,曾经的三本院校与曾经的二本院校合并成“第二批次招生高校”,本科院校只有一本和二本的区分;在另一些省份,一本、二本的说法都没有了,所有的本科院校在同一批次招生。
可以看出,“只认二本统招的”,实际上就是不认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这种曾经的三本,根本就不算本科院校,只有那些公办二本院校和一本院校,才算正宗的本科院校。这直接导致那些独立院校和民办院校的本科生在就业中常常碰壁。
我们对人们的这种看法抱以理解的态度,但说“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就过分了。其实考不上本科,原因有很多。
第一个原因:地理位置
有人考不上本科是受制于地理位置,比如某一线城市,本地本科院校非常多,分配给当地的招生名额也非常多,应届高中生本科录取率能达到80%以上,几乎只要是想上本科院校的高中生都能上本科院校;而有些省份,本科院校数量有限,当地的高考生群体庞大,竞争很激烈,应届高中生本科录取率只能达到40%到50%左右。地区不同,应届高中生本科录取率可能会有一倍左右的差距,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某个地区本科新生的高考成绩大大低于另一个地区专科新生高考成绩的现象,所以我们不能把没考上本科的学生“一棍子打死”。
第二个原因:脑子灵活,但对学习毫不上心
有些学生脑子一点都不笨,但没有用在学习上。他们或是因为父母疏于管教,或因为恋爱,或因为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对学习毫不上心,成绩一塌糊涂。不过,当他们离开校园,走上社会,他们的表现并不差。有的成长为公司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还有的创业成功,当上了老板。他们智商一点都不低。
第三个原因:偏科非常严重
严重偏科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高考成绩。笔者就曾遇到一个学生,对语言类学科极其不感冒,150分的语文试卷,能考80分就谢天谢地了;而150分的英语试卷,长期只能考五六十分。不过他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经常考满分。高考中,生物占理综的分值很小,语数外才是大头,语文和英语这么差,高考总分自然上不去。结果即便生物几乎全对,也没有考上本科院校。这类学生绝对不是智力不行。
真正讲,学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个人素质的高低,有些人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可人品方面出了问题,只想着在单位捞钱,照样得不到别人的尊敬,甚至会因此身陷囹圄;有些人虽然学历只有专科,但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得很出色,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同事,一样能够获得他人的肯定。
除了品行,学历也决定不了个人的专业水平。刚离开校园的那几年,学历高的大学生在理论功底方面通常比学历低的大学生更扎实,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很多学历不高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专注和努力,专业水平超过了学历高的大学生。简单地说,人的发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以前优秀的人,不一定一直优秀;以前不优秀的人,也不一定一直不优秀。
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更要创造一个“不歧视学历”的就业环境,让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但我们知道,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何其艰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