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是一种人生智慧

等,《说文解字》的解释说是一个把竹简码齐的过程。所以,等,有等于、等长、平等、同等的意思;在码齐竹简的过程中, 有的齐了,有的不齐,不齐的就是不等,在物品中就分出来三六九等,在人群中,就分出来阶级,等级,属于一个等级的人,就是XXX等人;等还有等待的意思,等待的结果是大家一起,等的结果是期待能够一样,相同。等待,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的事情,在等待中往往见人品见性情,有的人城府深,能等,有的人急性子,不能等。

《西门豹治邺》是出自《史记·滑稽列传》的故事。好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选了这个故事作为课文。

西门豹这个人,就像大家经常分析的,非常聪明有智慧,还有工作方法,去了之后,先做调查研究,约见当地的长老,问民间疾苦——这就不仅是智慧了,还目中有人,心里装着百姓,去了就了解民间疾苦。问清楚之后,跟长老说,“至为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吾欲往送之。”就是说,等河伯娶媳妇那天,你们来告诉我一下,我也去送送。

等,等到时机成熟,没有当时就火冒三丈叫来官绅和巫婆一顿训斥,而是等待——这是工作方法!

等到娶妻那天,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写的是:“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好吧,再等一会儿”两次等待,让那些等在岸上的作恶之人两股战战,现场的肃杀之气一定非常强烈,安静地掉一根针都能听到吧,而那些等在岸上的平常百姓,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呢?本来就不认可河伯娶妇的,自然欢喜异常,认为河伯娶妇有道理的,是一种唤醒。这个等待,既有震慑,又有唤醒。

原文更是精彩!“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又投入一弟子,“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弟子者三。”这一回合,先后投河四人,等待也就等了四次,每次都会令那些做过坏事的人胆战心惊,不知道会不会轮到自己——这心情,当事人自己知道吧!

接着,进入惩治官绅的回合:说,估计刚才去跟河伯禀告的都是女子,不管用,要不找几位德高望重的去看看,然后就把“三老”投入河中,这里的三老,不是三个老头,而是一种官职,类似于现在的乡镇长。把三老投入河中之后,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那个恭敬啊!弯着腰,在河边等啊等啊等啊……终于,都没有回来。直等到岸上的人一个个面如死灰,叩头如捣蒜脑门都出了血,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说河伯娶妇的事情。

在这个故事中,西门豹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等”,等着河伯娶妇的大戏开始,等到能够顺水推舟的时刻,然后跟着这些权贵们一起演戏,等,再等,不断地等,终于等到有人等不下去了,开始叩头求饶,开始暴露自己内心的虚伪,这心理战打的漂亮啊!

其实,这个故事对于当代人也是很有启发的,在这个轰轰烈烈使劲努力往前奔波的时代,有时候等一等,很有必要。不等,看到的是泥沙俱下,等一等,泥水就会分离,水落就会石出,看这个世界会更加清楚一些。

等一等,让身体和灵魂同步了,也许会舒服一些。不至于让我们天天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没有灵魂的奔跑的皮囊,自言自语说一些自己都不懂的话。

在处理事情是,等一等;在奔波劳碌中,等一等;不妨试着读一读这个等字,上shang3声,把音读完整了,是不是要用一点时间?是不是感到气流的波折?那是因为等的过程中,心理会有波折,等还是不等,等得及等不及,等是需要时间的……


tips: 在《史记·滑稽列传》的最后有一段评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魏文帝曾经根据这个内容发起了一次朋友圈的讨论,司空王朗说,我认为治理的长官如果有德行,注重德行,部下就会被这种德行和正义感动,不忍欺,这里的欺,应该是欺负、欺骗;长官如果能够明察秋毫,属下会因为长官的这种明察秋毫,不能欺;长官如果经常用刑法,下属就会畏罪,不敢欺。

儒家的思想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事实证明,只有德行,没有相关制度,是行不通的,这种假设人都是圣人,靠自律完成社会建设,基本是不可能——书生论政,基本不可行。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