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全是好事,除了生活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生活中全是好事,除了生活。
到底该怎样定义生活,并不固定。字典给出的答案看起来标准,长辈或者过来人本着经验总结的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没办法适应所有个体。任何观点都有被例外的时候,仅限普及提供参考,不足以进阶为公式。包括本文,只是我目的是在阐述个人思维而非像导师一样灌输三观,因此存在更合理。我也不打算结合个人生活案例来如此操作,形式偏向对抗压抑和平庸的觉悟结合接触希望的选择,还有一部分记录对话自己的功能。写作和思考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而观摩我写作和思考这件事同样算生活。
所以生活是可以随便解读的,有个俗到能背诵的典故,就是看到半杯水到底是使用“只剩下”亦或“还有”,算最直接心理测试,反映心态。其实也可以强行代入,心理暗示绑定潜能,有时会营造出并不存在的趋势。这都是无奈的拯救措施,毕竟老祖宗有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普通人大概都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目所能及皆“缘可遇分不可求”,但还能“认命不认运”。
缘和命是一回事,即客观存在事实。我们的人脉和交际圈是不可控的,哪怕有意识去经营也都是来源于太多意外,这就是缘。分则是化学反应,个体完全有能力把握和改变,通过造人设和提升资本来导出结果。命运同理,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没有传说中的投胎技术,经历、意外和转折都任凭安排。但运是另一回事,属于可控趋势,能通过深造和努力扭转发展轨迹,从而体验到有区别于根据基础做出来的假设。
以上这些道理说明一个常识,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概念仅限原则和底线这些宏观概念,但公式跟生活或者人生是对应的。人生或者生活同样只能选择性接受和操作,这个过程没那么痛快,精神折磨、吃力不讨好和对消极位置的恐惧充斥起来,会膨胀一种窒息感。另一方面,真正的生活而非生存——物质生存也未必无法提升到生活级别反应,扩散着使命感、责任心和价值体系,这就是好事。
生活本身不是好事,但生活到处都是好事,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全是好事,除了生活”。生活本身是不行的,否则大众不会热衷炒作丧文化,也对贩卖焦虑暗中支持。生活本身具备毁灭性质,连那些美好的人事物都可能成为伤害我们的东西。相信优势的话,人至少还有动力。万一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吃瘪,那情况太难以接受了。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尽量寻找一种足够接近永远的安全感来做参照物,哪怕被最信任的人事物抛弃,至少还能在世界上找到存在感。能够承担这个角色的载体有两款:自信和现实。
自信是有必要的,哪怕个体资本欠缺到极致。自信也算一种心理暗示,代入感太强烈不一定有用,但有必要。同时,比自信更重要的是现实。现实地自信才是科学的,现实既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最终就是我们自己。所以自信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信现实。“生活中全是好事,除了生活”,分别对应着自信和现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