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就是只站桩不打拳——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

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尽,站空自己。有言道:站桩之苦首先是筋骨软弱的疲劳之苦,学会了这个方法,站二十分钟桩,等于打二十分钟拳,也就喜欢站桩了。形意拳的五行拳,每一形都是一个桩,每一个桩功都可以作为拳法去练习,所以说要讲桩功融入到拳法中,要站活桩而不是死桩。

练站桩,先祛病再强身。通过练息,身上的气养育起来,大脑时常会有灵感,此时再坚持下去就真是趣味无穷了。站桩要养成“上虚下实”的习惯,上身永远松快不着力,功力蕴藏在下身。站桩练拳,练拳主要是练转身姿势,这是为劲而设立的,多练转身,对领悟劲有帮助。站桩练拳当中的“换影”也是这个意思。站桩首先是为了生腰力,要让站桩法动起来。

站桩练拳有进步,是因为感觉好,感觉好就有兴趣,有兴趣就能在最艰苦的阶段,在体会浑身轻松自如时,劲力就会自然而至。切记,基本功是最重要的,只要用心练,就一定会发现适合你的最好的基本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都会有不同侧重内容的基本功。如果你在这方面多加留意,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观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你的这种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你就能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拳本身就是精神体操,意念第一,在练套路时,意念主要是集中在动作的贯穿连接上,在举手投足的路线规矩和配合上,没有余暇去体会更多的东西。在站桩时,不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找劲儿,去试力。什么叫找劲儿?首先,往那里一站,手伸出去了,六个方向都有没有劲儿?即手掌向前推,立掌手背向后挂,塌腕坠肘向下,食指上挑,小臂外翻向外撑和虎口张开拇指向里合的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的劲儿。这就是人们追求的所谓“六面混元力”。

用意念去找,不可用拙力。然后就是找顺劲儿,运用意念去寻找自己发力的感觉,我要做什么动作,我的发力点在什么地方,我足跟蹬,力是如何传导到手掌上的,虽然手脚都没有动,但思想是在不停地动。再有就是找逆劲儿,寻找身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逆向合力,或称对称平衡力,前手用多大劲儿向前,后手就要用多大劲儿去平衡。三者综合起来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内劲儿。内劲儿是靠意念去修为的,是化去虚浮僵硬之后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

初学者最好将站桩与练拳结合,每天站一会儿桩,按从前的规矩,至少要站三个月桩才能开步练拳,站了一年以上很少了,但现在这样教法是行不通的,且不说能有多少人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是有人能,也容易出偏差,因为从前我们练拳时是整天泡在老师那里,就在眼皮底下,有点什么毛病马上就能发现指出,而现在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是学了一点回去后自己练,老师不能总盯着把关,站桩时间长了容易努气,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成病,而且这种毛病和拳上的毛病还不大一样,外形上的病好办,内里的病难发觉,难纠正。

所以如果站桩与练拳结合起来,可以消化瘀气,免生不通之疾。同时,这样也可以提高学者的兴趣,不至枯燥。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把站桩、练拳和推手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在推手中可以发现问题,而要求其在站桩中弥补。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拳上的毛病十之八九在桩中可以纠正,站桩是增长功夫最快的途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