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50万不报销为难医生没啥用 医生只是个跑腿的
近日,“医保内药却让患者自掏腰包50万”事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患者骂医生,钻政策的空子,挣黑心钱;医生说,我好心给你治病,你却恩将仇报反咬我一口。其实这一纠纷的背后,背后还隐藏着两个大人物——医保局和医院。医生也只是个跑腿办事的,是一名悲催的“背锅侠”。
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一事件的大体经过:
小张父亲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年,在江苏某医院进行了肺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身体状况良好。
谁曾想,好景不长,术后半年左右张父发生肺部感染,在其他医院宣判死刑后,几经周折,再次来到了当初手术的医院。
住院后,频繁用到两种价格昂贵的特效药——抗生素“硫酸黏菌素”和白蛋白,医生让患者家属去医院的自费药房自行购买。
用上特效药后,命悬一线的张父日渐脱离了危险,恢复了生机。
昂贵的药物,让张家倍感压力,想要找海外代购省点钱。医生表示,不允许。小张意外发现,两种药竟都在医保目录内。
小张由感恩转为愤怒,向卫健委举报了涉事医院和医生。
被举报后,医生更换治疗方案,换成了普通的抗生素。张父病情再度恶化,并最终离世离世。
小张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退还50万中医保本可以报销的部分——44万。目前该案仍在审理中。
在这场医患对峙中,表面上只有患者和医生,实际上有4个人入局:医保局、医院、医生、患者。
医保局对医院说:今年的医保额度就只有这么多,超了医院自己承担;
医院对医生说:这是你今年的医保额度,还有相关的KPI(药占比),超了,扣奖金扣工资;
医生对患者说,医保额度用完了,如果全自费,就用特效药,要不就换普通药或者转院。
患者对医生说:我交了医保,凭啥医保内的药还要让我自掏腰包?
医保局对患者说:常见药品、耗材都纳入了医保,甲类100%报销,乙类自费少部分,其他的报销,有需要,可以让医生提申请。
患者之间口口相传:医院黑、医生黑……
医生对患者说,真的不是我黑,我也很无奈。
患者对医生说:医生就是医生,高智商,玩了个乾坤大挪移,愣把医保政策的约束变有利。两头都把钱赚了,还要利用舆论哭诉一番,来个杀人诛心,把病人搞得灰头土脸。
医生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只能甘当“背锅侠”。
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之前“一粒上千,一盒上万”的抗肿瘤药物进入医保后,也有患者遭遇无法在医院购买。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都是没钱惹的祸。这一事件,让小编想起了前两年大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一句经典的台词: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啊,你也治不过来。无论是医保、医院、医生还是患者,无一不是因为缺钱,才有了这一系列不像好人的行为。可是,没钱,真的是谁也没有办法。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就是这个理。
1、医保的钱是有数的,敞开了花不现实。医保的钱总数虽然不少,可也扛不住人太多,分到每一个人头上就少的可怜了。肿瘤等虽是严重威胁大家生命的疾病,但无上限不封顶地给大家报销,不现实。简单理解,以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每年最低520元为例,某抗癌药进入医保后,一个月一万多,一年十几万,大致相当于200多个城乡居民的资金。要么政府出资注入医保资金,要么加收个人医保费用,否则就这么一杯羹,往少数人倾斜是为哪般?
北大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就曾反对靶向药进入医保,“这会给医保造成更大的压力,是少部分人获益大多数人不获益的事情……”
2、医生头上有紧箍咒——总额预付和药占比。何为总额预付?就是医保一年分给一家医院或一个科室能报销的钱是固定的,花完了就没了。一三甲医院大科室的某医生表示,自己科室一年的医保限额可能只有一百多万。也就是说,如果一年内只要为2位要花50万的患者报销了,其他几千几万的患者都得靠边站了。
何为药占比?通俗来讲,就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买药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2017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价格高昂的靶向药物、高级别抗生素等,当然也在考核范围之内。广州市某医院肿瘤科一位医生诉苦,由于一专家开了不少抗肿瘤药,上个月该科主任医师、医生、护士月奖金都扣的只剩十几块钱了。
3、取消药品加成,卖药卖的多赔得多。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进价多少就多少钱出售。可是药品进行管理、储存、分装等等,哪一项不要付出人工成本,高昂的药物还要占用资金,抗体类药物则需要高成本的冷藏技术等,这些都成了医院的桎梏,使医院缺乏动力去引进高价药。
4、医保药不等于能报销。医保的限制因素很多。比如白蛋白,是医保药,老百姓理解,病人白蛋白低于30g就可以输白蛋白,然而医保规定,必须是肝硬化或者肝癌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才可以报销,肺移植不在报销范围。
总之,药进了医保不等于能报销,中间还隔着10公里,有层层关卡要过。具体医保怎么报,那是上面的人定的,医生只是个跑腿办事的。
目前,医保是个世界性难题,貌似全球也没有能让各方都满意的成功样本供大家参考。说句中肯未必中听的话,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医疗保障水平如今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属不易。老梦想有一个花钱少、技术高、服务好的医疗体系,提供包你满意的医疗服务,完全不切实际,估计比共产主义还要遥远。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经济发展、药品耗材降价的加速、DRG或DIP的落地,老百姓的医疗保障会逐步向好。
所以,不是医生想要为难大家,医生也只是跑腿办事的,我们可劲为难医生,不仅没用,只会让医生更心寒,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
如果说这场纠纷谁有错,那就错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太遥远!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