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开合枢-阴升阳降阴出阳入

来源/雪峰易学的博客

太阳居左,太阴居右。太阳之开外升,阳明合之;太阴之开内降,厥阴合之。太阳承厥阴之合而升,太阴承阳明之合而降。阴阳相合,祖气互根也。若阴全从左升,阳全从右降,则阴阳打成两截,不成合抱之形,反有欲脱之势矣。升降之轴,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阴从外生也,主降敛;少阳相火以位于下,阳从内生也,主升散。若无火力推动,万物即成静止,无限生机不显,生克制化全息矣。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没有阳化气,也就没有阴成形。气化在先,成形在后,正邪莫不如此。正之形为精华,邪之形为糟粕。
金水向内,木火向外。燥土(阳明)向内(合),湿土(太阴)向外(开)。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阴中)阳气用事:阳生阴长。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阳中)阴气用事:阳杀阴藏。
开合,这两个字,其实合也可以说就是关,开合就是开关。无论是什么机器或是一个灯啊什么的东西,都有开关。最直接能体现出开关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门,也就是开合。你要进门的话要把门打开,进去之后再把门关上,这是两个动作,一个是推开,向里开了。一个是向外,把它合上。作为一道门呢?首先要有门板,这才能挡住外面。这个门能开能合,它就得有轴。这个枢实际上就是轴,没有轴它就转动不利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户枢就是这个门的轴。开合呢,就是这扇门打开,关上。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的,有开有合,中间有枢轴。枢轴有个特点,能转动,它是动的。门实际上它本身并没动,只是轴在动。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轴推动这个门,才能开合。向内合,向外开。或者是向内开,向外合,这是两个方向。轴能动,能动是什么呢?动和静是相对的,这又涉及一个动力的问题。什么东西才是动力呢?万物这个动,都是火在推动,只有火才能成为动力。所以说这个轴和枢就是火,火之所在。火是什么呢?这又涉及到我们刚才说的问题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是什么呢?少阴君火。相火是什么呢?少阳相火。所以这个开合枢里面少阴为枢,少阳为枢。一个阴枢,一个阳枢。然后它就有开的问题,合的问题了。阳的开是太阳为开,阳明为合。阴的开是太阴为开,厥阴为合。而这个枢轴就是在少阴和少阳,实际上说就是在中间,也就是坎和离,一个是在坎中,一个是在离中,也就是水火。水火实际上就主升降,也就是这个轴。
而开呢?太阳是开,太阳应该说是主表的,主一身之表,气要达于表,这是太阳。太阳开到极点了,到两阳合明,到阳明这个地方了,这时候它就要合,阳极于外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中生出来了,阴就要返了,物极则反嘛。阳到极点了阴就要生出来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上往下降,所以就变成了阳明。阳明合,合就要关上了,开到极点不就要返回来吗?返回来这就是一个合的过程。阳明往下合,下面它这个阴就要开了,实际上开和合的顺序和方向是一样的,阳的合同时接着阴的开,阳要入了。阳达于体表了,就要向内收,同时它就要入,入到里面去。入到里面去呢,这是是一个阳合阴开的过程。所以阳明太阴一个是合一个是开,也就是脾和胃的关系。这时候阳收回去了,已经入到里面去了,入到脏里面去了。入到里面了去呢,入到极点的时候,阴已经开了,阴又要合了。合了就是阴极于内,也就是说冬至这个时候,相当于一阳初动。阴到极点了,它要转成阳了,这时候阴合了,同时实际上阳也就开了。虽然它没有开到极处,但这个方向是向外了,它就要开了。所以厥阴的合与太阳的开也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可以考虑桂枝汤、当归四逆汤这一类东西,它们的方向性,都是从下向上,从左下方一直达于上,这就是一个合和开的过程。如果不能合的话,阴不能合则不能转为阳,升不起来,升不起来就下陷。为什么现在治伤精的病人用温药比较多呢?实际上就是说,这里边的阴转不成阳,阳实际上先不入阴。为什么当归四逆理中冲剂疗效很广泛呢?什么病都可以治呢?实际上它同时开太阴,又合厥阴,一降一升。阳入阴之后,从厥阴和太阳的地方又转出来了,这时候升降的过程就完成了。如果你是只看它一个局部,把这个升不起来理解成一种热,硬说它是什么湿热下注,总去清它,它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就升不起来了。最后把坎阳也损了,把相火也灭了,这时就没有动力之源了,相火也不在本位了。这就是开合枢的大致意思,涉及到每一个字,这个开合枢,都会有一个方子与它相应。

五行生克·阴阳升降

水木火土金五行生克,一阴阳升降之旋相为宫也。生为长养,即为阴升;克为制化,即是阳降。然必阴先升而后阳乃降,亦必阳能降而后阴转升。五行不克则不生,如有妻而无夫也。乃相生之道,人皆知之,相克之道,人多不察,请详言之。

肾主地、主阴、主水,五液亦皆主地、主阴、主水。肾中真阳之气,煦育,上通各脏腑之阳,而肾中真阴之气,即因肾阳蒸运,上通各脏腑之阴。阳助阴升,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由是,肝得上升之阴气而养心火,则火气温润,血生而脉行矣。由是,心得上升之阴气而养脾土,则土气健运,统血而散精矣。由是,脾得上升之阴气而养肺金,则金有治节,调元而赞化矣。肺得上升之阴气,转降而入肾,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矣。此五行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地所以上交乎天也。

肺主天、主阳、主气,敷布阴液,以柔肝木。木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温柔和缓,不似燥急难平矣。由是,木来疏土,土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宣松运化,不似困钝不灵矣。由是,土来治水,水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知周输泄,不似汜滥无归矣。由是,水来济火,火得上升而复下降之阳气所制,则心肾相交,不似火炎水燥矣。由是,火来暖金,金得上升而复下降之阳气所制,则津液分布,不似金寒水冷矣。此五行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天所以大包乎地也。

然则五行之生,虽五脏之阴递升而生,实肾之阳助肾之阴递升而生,阴之升,天统之而地承之也。五行之克,虽五脏之阳递降而克,实肺之阳统肺之阴递降而克,阳之降,地承之而天统之也。生固为生,克亦为生,生克二者,非即阴升阳降,循环而不穷者哉?然而生克又不可太过也,太过则非真阴真阳升降以为生,而为邪水邪火升降以为害也。

木赖水生,水泛则木浮,木浮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土困则金埋,金埋则水愈泛,五内有水而无火,则泻利、肿满,诸湿病生矣。火赖水克,水盛则火灭,火灭则金寒,金寒则木湿,木赖木生,木盛则自焚,火焚则土燥,土燥则金枯,金枯则水涸,水涸则木愈焚,五内有火而无水,则风、劳、蛊、膈、三消,诸燥病生矣。土赖木克,木强则土弱,土弱则水泛,水泛则亦亏,土无火必滥,则痞满、肿胀、泄泻诸湿病生;土无水必干,则蛊、膈、三消诸燥病又相继而生矣。土赖火生,火炎则土燥,土燥则金熔,金熔则水亏,水亏则木炽,木炽则火愈炎,五内有火而无水,则谵狂、膈消,诸燥病生矣。金赖火克,火炎则金燥,金燥则木炽,木生困于水火,(土包五行,故多兼病),则痞满、胀痛燥湿诸病,又杂沓而生矣。水赖土克,土燥、窘迫、下利,诸燥病生矣。水赖金生,金寒则水冷,水冷则木滥,木滥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克则劳咳、咽痛、窘迫、下利,诸燥病生矣。生克一有太过,则克固为克,生亦为克。且人身真阴真阳,只有此数,凡见太过,实由不及。太过不及,则为浊阴、为燥阳,浊阴则不为阴而为水,燥阳则不为阳而为火。五行生克不外水火,生克太过不及为病,亦不外水火。水流湿,火就燥。故水火二气,为五行之生成;燥湿二气,为百病之纲领。

阴阳以气言,水火以形言。坎为水,水色黑,黑属阴,然水外暗而内明,空灵活泼,实为阴中之阳,故坎中满。离为火,火色赤,赤属阳,然火外明而内暗,且返本归根,则其色黑,实为阳中之阴,故离中虚。以形质言,水、火质虚,木、金、土质实,是水、火又为木、金、土之先天矣。火有形无质,必根据附于物而乃有质,水虽有质而极虚,故论五行生成之序,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论五行生克之序,则生始于水,克始于金。知五行气质、阴阳生克,乃知天人一贯道理,玩集中各论自明。

阳升即阴升·五行皆水火

《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错,万物生焉。太极,阴含阳也;仪象,阳分阴也。阳不能自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而阴为阳之母;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统,而阳为阴之父。根阴根阳,天人一理也。以定位言,则阳在上,阴在下,而对待之体立;以气化言,则阴上升,阳下降,而流行之用宏。

请以卦论∶干为天,干之左为坎水,右为兑水,是水行天上也,而非水也,乃水之阴气上升于天也;若阴升于天,而气化之不及,则阴霾四起,而天象变矣。坤为地,坤之左为震之雷火、巽之风火、离之正火,是火出地下也,而非火也,乃火之阳气下降于地也;若阳降于地,而气运之不周,则赤卤不毛,而地象变矣。然论卦象犹虚也,请实征诸时。试观一岁之间,夏至以后,酷暑炎蒸,若非阴气潜生,大雨时行,则大地皆成灰烬矣。阴气上升,其明证也。且阴气上升于天,得天之布,而阴气乃弥纶于无际。冬至以后,阴凝寒冱,若非阳气潜藏,水泉流动,则世人皆成僵冻矣。阳气下降,其明证也。且阳气下降于地,得地之酝酿,而阳气乃发育于无穷。独是阴气上升,而非自升,必得阳气乃升。地之阳,即天下降之阳,以阳助阴升,故不曰阳升,而曰阴升。阳气下降,而非虚降,必含阴气以降。天之阴,即地上升之阴,以阴随阳化,故不曰阴降,而曰阳降。若是阴阳互根,本是一气,特因升降而为二耳!

从本从标从中者 是以归六气于水火

六气从本从标从中者,盖以同类相从,归六气于水火,总万病于阴阳,二者而已。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启玄子注曰∶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本从标。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标本从手中也。从本从标从中,皆以其为化生之用也。此注殊欠明显,即汪石山图注,亦隐晦难解。愚按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少阳太阴亦有中气而不言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故不从中也;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治之有先后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故本篇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必详明标本化生之所自,则知所以调治之矣。故张子和标本运气歌曰∶
少阳从本为相火,
太阴从本湿土坐,
厥阴从中火是家,
阳明从中湿是我,
太阳少阴标本从,
阴阳二气相包裹。

阴易盛 阳易衰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病则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寒或热,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见。如厥阴病则风盛,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太阴病则湿盛,阳明病则燥盛,太阳病则寒盛。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少阴热盛、少阳暑盛者,金水之虚也。太阴湿盛者,水木之虚也。阳明燥盛者,木火之虚也。太阳寒盛者,火土之虚也。此六气之性,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但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湿为本而燥为化,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我们常说的生、长、收、藏。生、长、收、藏虽然用于表述一年里万物的变化情况,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更实质的东西,更内涵的东西,则是阳的变化。是阳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导致了这个万物的生、长、收、藏。有关这一点,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里说得很清楚:“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随阳而改正。”大家考察一下自然,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呢?确实就是这么回事。草木也好,昆虫也好,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确实是在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而春夏秋冬怎么来?春夏秋冬由什么来决定?大家知道是由太阳的视运动决定的。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就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因此,春夏秋冬即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阳的状态。什么叫春呢?春实际上就是阳气处于生的状态所占的时段,依次,夏就是阳气处于长的状态所占的时段;秋就是阳气处于收的状态所占的时段;冬为阳气处于藏的状态所占的时段。由阳的变化产生了春夏秋冬,而万物又依着这个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从社会的角度,阳(男)作为主导的地位就更为明确,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不需多谈。上面我们谈阴阳用了十二消息卦,看到这些卦象的变化,也许大家还是容易将阴阳分开来,对立来看。比如从复到乾这个阳局的变化,明明是阳日增,阴日消,我多你少,你死我活,这个对立好像很鲜明。其实,我们不能这样看。阳日增,说的是这个阳的生发,释放的增加,阴日少,不是说随着阳的增加,有另外一个独立的东西(阴),它在慢慢的减少。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阴阳,那就会出根本上的问题。阴日少,我们确实看到这个阴爻从复卦以后,在慢慢减少,直到乾卦减为零,那,我们是否可以说在乾所主的这个时候,是纯阳无阴呢?一点阴都没有,那不成了孤阳!《内经》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可是我们看到夏三月的景象是万物蕃秀,真正的一派繁荣。可见我们不能这样来理解阴阳。上述这个阴日少,说的是随着阳气生发、释放的增加,阳的收藏自然就日益地缩减,前面我们不是申明过,阳的收藏状态为阴吗?释放增加了,收藏自然地就减少,不可能又释放,又收藏,就像我们的拳头,打出去再收回来,收回来才能再打出去,不可能在同一个时候,又收回来,又打出去。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关系。所以,虽然是在谈消长,其实说的还是一个问题,即阳气的变化问题。十二消息卦的另一个层面,也就是阴局这个层面,也非常容易发生误解。大家看从姤卦以后,阴爻日增,阳爻日减,很多人就认为这是阴日盛,阳日衰,是一个阴盛阳衰的过程。我们从卦上看,从表面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究竟的思维一下,就知道这个看法有问题。为什么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呢?大家可以思考,从姤以后,也就是从夏至以后,一阴始生,阳气逐渐由释放转入收、转入藏。那么,这个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像我们的拳头打出去,要收回来,收回来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打出去。同样,阳气要收藏,收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重新释放。如果收藏以后,阳气反而衰减了,那它怎么能够再释放?实际上释放就会有消耗,就会有衰减,而收藏的目的正是为了补偿这个消耗、这个衰减。因此,从量上来说,这个秋冬的过程,这个阳气收藏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前面认为的这个“阴盛阳衰”的过程,阳气的量不但没有衰减,反而得到了补偿,得到了增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经过收藏以后再发动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联系我们人体,白天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阳气释放的过程,而晚上的休息,则是阳气的收藏过程。休息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白天更好的工作,是为了获得更旺盛的精力,如果通过休息,阳气反而衰减了,那么这个精力怎么旺盛?那还有谁愿意睡觉、愿意休息?所以,我们只要一思考,上面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阴阳的问题是一而二,二而一。分开来好像有两个,一个男、一个女,好像是两个确凿的、独立的东西。但,合起来的实质却是一。所以,阴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能分开来看,而不能合二为一,那就很难看到点子上。就比如寒热这个问题,寒热如同水火,很难把它们扯到一块。这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它合二为一。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看到的这个截然不同,只是显现上的不同,如果进一步从深层去考虑,发现它还是一个阳气的问题。前面我们说过,阳气好比能量,好比热能。春夏的天气为什么温热?就是因为这个阳气的释放造成的,属热的东西释放出来了,那天气当然就变热了。到了秋冬,秋天的天气为什么凉?冬天的天气为什么寒冷?热的东西不释放了,收藏起来了,天气当然就变得寒冷。也就是说,寒热是伴随阳的生长收藏的一个表象,阳气释放了,天气就变热,阳气收藏了,天就变冷,并不是在热之外又有一个独立的属寒的东西。
阴为阳体 阳为阴用
一年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其实就是阳气收藏与释放之间的变化。我们抓住了这个主导,阴阳的方方面面就会自然地连带出来。体用关系阴阳除了上面的这些关系外还可以从体用的角度来谈,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谈作用,谈应用。没有体,这个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的体,那这个体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上面这个体用的关系怎么说明阴阳呢?具体地说,阴阳之间,哪一个属体?哪一个属用?很显然,如果我们把阴阳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反映用的主要是阳,反映体的主要是阴。在《中基》里,当谈到肝的功能时,有一个体阴用阳的概念,实际上,不但肝如此,整个阴阳都是如此。我们从一年来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个春夏的过程主要就体现了阳的作用,我们看春夏的阳光,看春夏的温热,看春夏的繁荣,这一切都反映了阳气在积极发挥作用。所以,春夏为阳,这个阳是讲用,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这与前面讲的释放状态相应。那么,秋冬呢?秋冬这样一个寒冷的、凋零的景象,显然与阳的作用不符。为什么呢?因为阳用收藏起来了,你看不见了,所以,你见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就关系到体的问题。体是基础,体是本钱。而秋冬的阴,秋冬的收藏,正是为了培植这个基础,蓄积这个本钱。基础巩固了,本钱增加了,上述这个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与用,阴与阳一点不相违。两者相辅相成,互根互用。缺一不可。阳的用这一面,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前面对阳的强调而忽视了这个体的意义。应该知道,它与强调阳用并不矛盾。所以,光强调男权不行,还要谈女权。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语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吗?这句话讲得很实在,很多情况确实是这样。只是现在很多男人成功之后,就把原来助他的女人抛弃了,这个不但不道德,而且很愚蠢,将来注定他要遭挫折。阳讲用,这个用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首先一个就是阳生阴长,这个化气的阳,能够促成万物的生长。春夏的景象为什么发陈?为什么蕃秀?就是因为这个因素。第二个用,阳为寿命之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阳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反映在它与寿命的关系,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这个阳气上面。长寿的人阳气没有不充足,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第三,“阳者,卫外而为固”,这也是阳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这个身体牢不牢固,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这个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我们说人身最大的问题除了事业以外,就是一个健康,一个长寿,而阳用就反映在这个上面。阴讲体,这个体的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一个家庭,尤其是过去的家庭,妇女只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怎么来体现女人的作用呢?就看你这个男的有没有出息。男的搞得好,说明你家的内助不错。为什么叫内助?帮助的意思,助阳的意思。也就是说,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助阳方面,怎么帮助阳去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就是阴体的意义。阴为阳体,阳为阴用。“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此种转化,一般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属阳
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上述所说的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并非指事物或现象内部阴阳与其消长相伴随的转化。而现象内部的阴阳的转化和与此相伴的阴阳的消长运动,是该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内部转化,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四时寒暑的更替,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起点,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其实,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说此事物或现象属阴,是说此事物或现象中的阴性成分占了较大的比例,并非说其只含阴性成分而不含阳性成分;说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为阳,也并非说其只含阳性成分而不含阴性成分。因按照阴阳互藏互寓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只含阴性成分或阳性成分的事物或现象;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阳转化又是一种零和转化,等量转化,即有多少阳就就转化为多少阴,阴阳总量永远相等,阴阳消长的同时伴随着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同时伴随着阴阳升降,你看看太极图是不是这样:
太过者其数成 不及者其数生

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圣人察河图而推定之。

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质,而惟水火最为轻清,乃为造化之初。故天以一奇生水,地以二偶生火,化生已兆,必分阴阳,既有天一之阳水,必有地二之阴火,故火次之,其数则二。阴阳既合,必有发生,水气生木,故木次之,其数则三。既有发生,必有收杀,燥气生金,故金次之,其数则四。至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似乎土生最后;而戴廷槐曰∶有地即有土矣。若土生在后,则天三之木,地四之金,将何所附?且水火木金,无不赖土,土岂后生者哉?然土之所以言五与十者,盖以五为全数之中,十为成数之极。中者言土之不偏而总统乎四方,极者言物之归宿而包藏乎万有,皆非所以言后也。

再以方位阴阳之理合之亦然。如水王于子,子者阳生之初,一者阳起之数,故水曰一。火王于午,午者阴生之初,二者阴起之数,故火曰二。木王东方,东者阳也,三者奇数亦阳也,故木曰三。金王西方,西者阴也,四者偶数亦阴也,故金曰四。土王中宫而统乎四维,五为数中,故土曰五。此五行生数之祖,先有生数而后有成数,乃成一阴一阳生成之道,此天地自然之理也。

虽河图列五行之次序,而实以分五行之阴阳,阴阳既有次序,气数必有盛衰,如六元正纪大论云寒化一、寒化六、灾一宫、灾三宫之类,皆由此数而定。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谓如甲丙戊庚壬五太之年为太过,其数应于成;乙丁己辛癸五少之年为不及,其数应于生。惟土之常以生数者,盖五为数之中,土居位之中,而兼乎四方之气,故土数常应于中也。虽易系有天十成之之谓,而三部九候论曰∶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此所以土不待十而后成也。先圣察生成之数以求运气者,盖欲因数以占夫气化之盛衰,而示人以法阴阳、和术数、先岁气、合天和也。其所以关于生道者非浅,观者其毋忽之。

甲子  甲午岁: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

乙丑  乙未岁: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

丙寅  丙申岁: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

丁卯  丁酉岁: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

戊辰  戊戌岁: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

己巳  己亥岁: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

庚午  庚子岁: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

辛未  辛丑岁:雨化五,寒化一。

壬申  壬寅岁:火化二,风化八。

癸酉  癸卯岁:燥化九,热化二。.

甲戌  甲辰岁:寒化六,湿化五。

乙亥  乙巳岁: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

丙子  丙午岁: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

丁丑  丁未岁: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

戊寅  戊申岁:火化七,风化三。

己卯  己酉岁: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

庚辰  庚戌岁: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

辛巳  辛亥岁: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

壬午  壬子岁: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

癸未  癸丑岁;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

甲申  甲寅岁: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

乙酉  乙卯岁: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

子午流注中的阳进阴退

阳进阴退:根据干支的阴阳属性,天干属阳主进,地支属阴主退,这是推算日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

开取井穴:十二经气所出为井,每天流注顺序也必须从井穴开始,故纳甲法先开井穴。甲为天干之阳之始,戌为地支之阳之末,天干属阳主进,地支属阴主退,按此可推出以后各自开井穴的时间。只有癸日不按此原则开井穴。

流注从甲日起开穴,最后至癸日,至于癸日肾经开穴涌泉,则不按“阴退”的原则,而在癸亥时开穴涌泉,其因是每日每经值11个时辰,十日值110个时辰,十日应有120个时辰,相差10个时辰,所以不在癸丑时开穴,提前10个时辰,在癸亥时开穴,这样使甲日戌时相交的流注循环不受影响。每日开井穴的时间是固定的。[见表]

日干
时辰 甲→
戌←
乙→
酉←
丙→
申←
丁→
未←
戊→
午←
己→
巳←
庚→
辰←
辛→
卯←
壬→
寅←
癸→
亥←
经脉 小肠 大肠 膀胱
井穴 窍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涌泉

注:→阳进 ←阴退

举例:甲日胆经值日,从甲日甲戌时始,至乙日甲申时共值日11个时辰(日干重现)。乙日肝经值日,从乙日乙酉时始,至丙日乙未时共值日11个时辰(日干重现)。

按:这个甲戌乙酉的顺序是拄期间博主太一图中的顺序,他认为五运六气的运行有生行和克行,天气主时是克行走阴路,地气主时是生行走的是阳路,每走一步都是从一个经脉走到下一经脉中,生行就是甲戌-乙酉,克行就是甲子-辛亥。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