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马斯克为啥聊不到一块?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前两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和马斯克的对谈在开始前就作为一个卖点到处宣传,但真正交流后则褒贬不一,被许多媒体成为“尬聊”!
马云对人工智能是乐观态度,加之他的学识和管理背景,所以他跟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观点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
马云说的像一个人类美好的愿望:
“过去100年我们一直担心新技术将会带走就业机会,但实际上我们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计算机就是机器,机器就是一个玩具。我们要有信心,机器只有芯片,而我们有心,我们的心是智慧的来源。”
“因为人是不一样的,机器是人类发明的。根据科学,人从来无法创造一个比自己更聪明的动物,在这里有很多聪明人,但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创造一个更聪明的人。”
但这个时候,马斯克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我非常不同意你的看法。”
“像你说的,聪明人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自以为聪明。”他还举了Google AlphaGo的例子,说明白“计算机已经在很多方面比人更聪明了”等等。
关于这两个人对谈的视频网上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许多人开玩笑说这是一场玄学与科学的对话,鸡同鸭讲,全程尬聊!
按说这两个大佬都是高人,情商也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02/
从生物属性角度看,人跟人之间99%以上的都是相似性。
但经过生活历练、摧残过的人都知道,因为有思想、性格的差异,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甚至会让你怀疑人性。
譬如,他人认为相当自然的事情,对于你来说可能就是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甚至被认为是奇葩!
我们跟有的人聊天会相谈甚欢、意犹未尽,感觉好像知己好友;但跟另一些人聊的时候,则感觉如坐针毡总想早点结束。即便不一定是话不投机,但却是聊的十分费劲。
在沟通中,仅仅有真诚沟通的意愿还不够。
双方不能深入交流的原因,除了三观不合这种差异之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沟通对象知识水平的评估和假设也很重要。
/03/
曾经有人说,聪明人之间聊天是这样的:
第7次印刷已上市,点击即可购买
如果我说了个C发现你知道,又说了个F发现你也了解,那我们就直接聊到G,这样子效率最高。
但当你聊到C的时候发现对方不懂,需要告诉他A和B的知识才能聊下去,人们聊的欲望就降低了。而如果对方是高手,希望跟人去聊G后面的内容,你却连ABC也没有,估计这个高手也没有耐心去给你讲ABCDEF的内容。
在沟通过程中,除了不同年龄、资历之间会造成沟通障碍外,不同职业职能的人交流有时也很费劲。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造成无法有效聊天的主要原因在于沟通双方对于对方背景知识的假设与事实,简单分2个维度:
沟通对象对于沟通所需掌握背景知识是否足够;
个体(你)对于沟通对象背景知识的假设是否准确。
/04/
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会构成以下的四种情形:
第一象限:顺畅沟通
这是理想的沟通状态,双方对于对方背景知识的评估准确恰当,而且水平差不多,这个时候就可以顺畅交流。
愉快的交流都在这个象限,相见恨晚大致也在这个象限。
第二象限:过度沟通
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背景知识低估,为了说明白问题会过度讲述,容易引起另一方的反感。
譬如你妈妈絮絮叨叨的跟你讲道理的时候,其实这些道理你都知道,只不过是不愿意做而已。
这种状况不仅仅存在于父母与孩子,在夫妻情侣之间也存在着,客户与需求方之间也存在。
第三象限:拒绝或培训式沟通
如果一方觉得另一方背景知识太少(而且这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这个时候可能会选择不与其沟通。
因为如果想跟对方沟通,需要说的背景知识太多了,如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人就拒绝沟通了。
如果你想跟层级相差太多的人交流,这些人可能会碍于面子告诉你他太忙了,而很多时候背后是这个原因:差异太大,觉得无法沟通。
如果这个人愿意帮助你或提携你,他可能会用类似于培训的方式,先给你讲一阵子背景知识,再讲观点进行沟通,这大概就是说的你的“贵人”。
第四象限:对牛弹琴式沟通
如果沟通时假设对方知道,但实际上对方根本不具备相应背景知识。
建立在这些背景知识上的交流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出现类似于“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现象和问题。
/05/
上面的这个图,不仅可以用在分析需要专业知识背景流域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有更广泛的范围。
譬如我们经常说的门当户对也是这个意思,你的出身、成长的环境总会在你的身上打上烙印,因为背景不同,交流沟通就会很困难,即便双方都有沟通意愿的时候,这种交流也存在障碍。
农村出身的潘石屹和他国外留学工作的老婆张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其实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企业的信息化人员总是被业务人员埋怨不懂业务,而软件开发的人员却说业务人员永远说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培训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职能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碰撞也是这样的例子。
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简单就2点: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正确评估对方的水平。
不放在留言中说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