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于蓝阿姨的故事
原创:宋志红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不知道为啥,7月5日的网络播的八宝山的一幕,到今天还在眼前闪放。于蓝阿姨躺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了一生的信仰之鲜红的党旗。我,饮泣着,前几天就和他儿子田壮壮联系上了。我和老公代表大连抗大校友林树青家人送花篮 。写了几个字,于蓝阿姨,爱您,学习您,不死的江姐,不朽的红梅品格。
原来以为7.4日遗体告别。于是打电话给田壮壮大哥,他说推迟到了5日,我问要是去北京行不行,他说可以啊,但是进北京后出去难,原来要隔离14天。于是我们放弃了北京告别仪式。且一直关注新闻。从于蓝阿姨走了到今天,我没办法从记忆里抹掉她,女儿送我的鲜花,一直摆在她的书和图片前,去不了北京,可是我一定有自己的方式纪念老人家。2011年大连晚报大连日报记者都以于蓝之歌出版的报道,让我把报纸做为礼物送到了北京 。也应于蓝阿姨之邀请参加了北京小西天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红色影坛双星田方百年诞辰于蓝90诞辰座谈会。杨鹏记者和大连日报李天然记者的报道都带上了。我们和大连一个媒体公司制作的配乐诗朗诵片田方之路,也送到了会议现场。要知道诗歌和光碟都是我的心血啊。团队的支持,出版的费用是亲朋好友的赞助。于蓝阿姨介绍我和刘澍老师联系上了。我和老公,姚军就这样有幸的零距离的接触了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导演和于蓝阿姨的家人们。
父亲2008年去世后,两个抗大校友以前的书信还保留着。在北京,座谈会上,看到了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于蓝阿姨熟悉的谢铁骊,他是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那天我看到了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于洋,王晓棠。老电影艺术家葛存壮,杨在葆,看到了演柳堡的故事的女主角陶玉玲,银幕上熟悉的艺术家,我旁边坐的是迟到了几分钟的王铁成。100多位老艺术家和于蓝阿姨家人参加了纪念活动。韩三平致辞,高度赞扬了中国电影摇篮的创办人之一的田方于蓝,高度评价了她们的德艺双馨。我最感动的是大连影迷代表十分钟发言,其中还提到我的名字,提到了于蓝之歌和田方之路的创作。于是我站起来给在坐的艺术家老前辈致敬,一个标准的军礼。于蓝阿姨非常高兴,她想不到我们的诗歌光盘只用了10分钟概括了田方的一生。居小华和姚军的朗诵非常到位。于蓝阿姨听了看了,一个劲谢谢。这次会,还有个意外的惊喜 。看到了著名诗人,87岁的前文化部部长贺敬之,他的回延安,他的延河情结,我在2009年红诗大赛上就背诵了 。我们大连朗诵团队擂台赛第一名。大连日报头版图片报道了这个消息。贺敬之部长身体不好,会上就坐了十几分钟便离开了。我一直跟他出来并合影。他说, 延安抗大的,他和于蓝在场,他还说,写了回延安后再也没回去。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他是四川人,讲话却没有了家乡的方言。
我把于蓝之歌送他一本,他高兴的说,年轻人,好好写吧。于蓝,是有故事有精神的艺术家。贺敬之老师的话始终没忘。从北京回来后,我和于蓝阿姨的通信再没断过。
就这样,北京的相约,一直让我回味无穷。在北京二天,看到了许多导演, 李前宽大连人,见到我们各外亲。他的执导开国大典,气势恢宏,人物众多,历史巨片。红色影坛的记忆。北京之行,2011,距离今天9年了。北京的相约,让我收获了许多。于蓝阿姨在那天,把田方和她拍摄的电影剧照从三十年代延安时期到东北后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黑白照几百张.都献给了中国电影资料档案馆 。她说儿子们要收藏,她都没给。她是老儿童电影制片厂领导,那天儿童电影制片集团也来了不少人。她经常赞扬的五朵金花来了三个。可是我都来不及采访,晚上就去了电影院 。那天晚上田壮壮出席了父亲的电影展播会,会前,他回忆了1974年去世的父亲,泪流满面。他是38军的,他也不止一次的看英雄儿女,父亲田方的形象,后植在他的心间,他说他常常想念父亲就眺望天上的星,他觉得父亲就是天宇间最亮的那颗。
田壮壮就是一个导演,老师,父亲百年诞辰,他是最小的儿子,也是父亲最疼爱的,那天晚上,他哭了 。
电影院里鸦雀无声了。于蓝和儿子离开了。我们才看了电影。
2011,带着鹏鹏的采访报道走进了电影制片厂家属楼 一号。504室的故事延续至今。这扇门已经关闭二年了 。护工告诉我,以后去北京再也进不去于蓝阿姨的家了。她,真的没了。老友,真的走了。小友 心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