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异乡人——我们都是艾米丽,也都不是艾米丽

Tips:由于最近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所以如果想第一时间看见我们的推送,需要每次看完点一下【在看】或者把我们设置为【星标】,我们的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列表里。

最近《Emily in Paris》引起了大家极高的讨论度,讲的是一个美国的年轻公关新秀Emily因故被派去法国做新媒体营销的故事。主演莉莉·柯林斯的美貌(你能相信她已经31岁了???)、独具特色的穿搭、别出心裁的营销桥段,再加上与几个典型法国帅哥的纠葛,成功创造了很高的话题度。

今天我们不讲老生常谈的刻板印象(全世界都知道法国人不爱讲英语、对自己文化非常骄傲甚至傲慢等),也不说略美式甜心的槽点剧情,

主要讲讲这个剧从各种细节表露出的疏离感——所有去过巴黎的异乡人都能感同身受的瞬间(说到这里,不得不夸赞编剧一下了,他一定是在巴黎生活过或者做了大量调研,因为很多小细节非常真实,直击人心,让留学党们不得不一边看一边发朋友圈)。

不过也不要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疏离,我们有已被验证、行之有效的一一破解之法。

如鲠在喉:被直言不讳伤到的时刻

Emily来法国工作不会说法语是最大的槽点。她刚进办公室就遭到了接二连三的吐槽。

有一说一,Emily到法国之前完全没有用心学法语,来了之后浮于表面的学习方式自然不会让她有长足进步,而且她对法国的文化如风俗习惯等一无所知,这的确是一种傲慢和无礼。遇到批评并不可怜。

但就表达方式而言,法国人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是中庸、委婉,亚洲人基本不会当面跟对方说你哪里做的不好、你的衣服不好看或者我很讨厌你。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礼貌。所以刚到欧洲、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就会遇到这种直接的批评,而且对方还会把你的委婉当成虚伪的表现。

我就有朋友在熟了之后告诉我,她感觉中国人很喜欢夸赞别人或者附和别人的意见,她觉得这样很没意思。

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多了解一点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就可以解决。应对方式也很简单——不把他们的批评真的放在心上,然后入乡随俗,下次对他们也直接一点,比如直接说你数学作业做的真的很烂,对方反而会认为你很真诚。

哦,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起吐槽。“法国太美好了,所以上帝安排了法国人”。吐槽就是法兰西一枝花们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心里有碎碎念,不如加入他们一起吐槽,这是融入法兰西民族的最快方式之一尤其是一起吃午饭的时候。

什么?你自己一个人吃午饭?

直接要求加入他们,孤零零坐在他们附近吃香气十足的中餐,或者趁机跟他们一起出去抽烟。

三种方法都能帮你快速拿到午餐式吐槽大会的参与权。

融入他们,加入他们,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奋起反击,不要再被某一刻的疏离感击中而暗自神伤,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感觉没发挥好”。如,对方说的中肯,很好的化解方式是先自嘲,然后再解释背后的原因。这也是一种高情商的幽默。如果他说的不对或者太直接了?怼回去,或者当面说“我很不开心”。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致命细节:华美的袍上的虱子

Emily在剧里亲近的好友之一是贾玲巴黎分玲——一位富有但是不想继承家产的亚裔女性。先不说别的因素,不会法语的话,在法国的确容易只跟同胞或者英语国家的朋友交往。因为相同的语言或者口音会带来极大的亲切感。

在此同时要纠正一个误区,全世界人都觉得我们亚洲人——尤其中国人爱抱团,其实有可靠研究表明不是这样的。人总是在下意识寻找同类,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全世界所有民族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在异乡聚集,只不过对脸盲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尤其容易注意到抱团的亚洲面孔——因为好辨别啊!但更致命的在于——他们其实根本都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就像我们如果看到一群外国人,只看外貌,我们也无法分清他们是来自自由美利坚还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吧?

这种刻板印象比比皆是,好在近年我们国民素质稳步提升,大声喧哗的事情多有好转。Ps我们本来就说话声音大。这不是缺点,是民族特性。不过入乡随俗永远没错。

再讲一个戳中槽点的细节:找修理工/安wifi/开银行卡等。如果你想在巴黎修你那租金昂贵、基础设施破旧的公寓,首先,你要预约,立刻找到是妄想的;其次,你要等待,迟到是一种美德;最后,你要祈祷,他们带好所有的工具和材料包,来一次就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这可真是没有夸大,浪漫法兰西,维修无所依。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可靠方式之一就是求助邻居/门卫大爷,平日里嘴甜一点多打招呼,几次Bonjour其实就能慢慢敲开椰子型(外硬内软)法国人的心房。在这种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的国情下,多数看着严肃的老铁们家中常备全套工具和一双巧手,简单的问题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

下次做红烧肉的时候摆个盘,放个宜家的小餐具什么的,送给对方尝一尝吧。实在是厨艺只能喂饱自己,买个小甜点给人家还礼也行。不管收不收,人家起码感受到你的善意,一来二去的,一不小心朋友又多一个,一不小心又帮助国家树立美好形象了,一举两得。万一你家楼下还是个帅哥……那把门牌号印在脑子里,下次去的时候别走错楼层。

异乡疏离感?别乱说,没有的事。

La fin

生活在异国他乡,难免有被疏离感击中的时刻,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即使解决的不是很完美,也能帮你在摸索中成长。

所谓疏离的另一面,是无法衡量的自由。在巴黎,没人管你穿什么。即使你穿的是美式艾米丽,也没有人会对你评头论足(真·时尚业除外,不刻薄就不是时尚界了)。多享受法式自由的空气吧!

老生常谈海明威,这场流动的盛宴,在我们身上打下烙印,我们去哪里总会想起巴黎。无论好坏,都在我们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巴黎,带给我们疏离感的同时带给我们极大的自由,毕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它,不是么?享受自由,就要付出代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巴黎式的温暖,生活得自由而且快乐。

巴黎异乡人们,bon courage!

最后,放一个bilibili的链接,https://b23.tv/ymQYxk,一个真正的《Emily in LE VRAI PARIS》,看完你会会心一笑的。

有任何法国留学问题都欢迎随时咨询麦麦哟,麦麦为你安排一场免费的评估和规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