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眶血管性肿瘤,又名婴儿型血管瘤。人群发病率约为1%〜2%。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见于体表。因部分患者病变侵犯真皮,局部红色隆起,表面许多浅凹陷,如草莓样,组织学上很难与良性血管内皮瘤鉴别。

[病理改变]

由血管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缺乏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电镜观察在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分层结构,即Wiebelpalate体。毛细血管瘤消退期,血管周围纤维增生,毛细血管闭锁,血管成分被脂肪取代,肿瘤的供应动脉和导出静脉变细,最终发生纤维脂肪化而自行消退。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以内。肿瘤多发生于上睑内侧皮下,局部轻度隆起,略呈青蓝色,侵犯真皮者呈鲜红色,哭闹时肿瘤增大,表示与体循环有较多联系。严重时病变累及整个上睑,造成上睑弥漫性肿胀,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发生弱视、斜视。眼睑毛细血管瘤可侵入眶内,也可原发于眶内,但较为少见。眶内毛细血管瘤易引起眼球突出和移位,发展较快。

[影像表现]

MRI呈大多数位于眶隔前肌锥外,少数累及肌锥内。与眼外肌比较,T1WI显示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一般病变信号均匀,少数病变伴有出血,T1WI、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①丛状神经纤维瘤: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可有家族遗传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皮肤有咖啡样色素斑,可伴有骨骼、颅内等部位病变,眼眶改变为眼睑弥漫性增厚,可延伸到颞窝,表面凹凸不平,蝶骨大翼发育不良,眶上裂扩大,出现“空眶征”;

②横纹肌肉瘤:发病急,进展快,短期内蔓延到整个眼眶,形状不规则,病变弥漫性浸润生长,侵犯邻近结构,破坏眶壁骨质,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强化明显。

病例一

病史

女,6月龄,生后1个月右下眼睑肿。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完整病例→

影像表现

图1~7为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T2WI显示:右下眼睑部及眼眶肌锥内外见不规则等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边界清晰,其内见点条状血管流空影,右眼视神经及下直肌受压明显向上移位,右眼球突出。图8~10为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抑脂增强T1WI显示:病灶不均匀强化呈高信号。左眼眶内未见异常信号。

影像诊断

右下眼睑部及眼眶肌锥内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毛细血管瘤。

病理诊断

毛细血管瘤。

病例二

病史

女,6月龄,右眼肿视力无影响,无痛、无红、无流泪。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完整病例→

影像表现

图1~7为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T2WI显示:右上眼睑部及眼眶肌锥外见不规则等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边界清晰,其內见点条状血管流空影,右眼上直肌受压明显向下移位。图8~10为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抑脂增强T1WI显示:病灶均匀强化呈明显高信号。左眼眶内未见异常信号。

影像诊断

右上眼脸部及眼眶肌锥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毛细血管瘤。

病理诊断

毛细血管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