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抽象和感应,作意转化入无为
小珠问兴隆:“和师父聊了那么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兴隆想了想,说:“还是融入。无极态像一张拉满的弓,这边触动。那边就有感应的,是一种传递。人也如无极态般拉满弓,融入无极态的满弓中,就有效果了。”
小珠嚼着不是味道,想说不说,忍不住还说道:“你将太极、多极的一些现象去解释无极,但这样是局部和片面的……”
兴隆的声音提高了两度,说话的动作幅度也加大了。
他文字里,语言里许多许多水、鱼、弓、鞭、能量、固态……为了解释一个念,又生出许多念来,生生不息。
小珠再说:“曾经之前,我和师父讨论什么是心,我用了一大堆的文字,解释现在、过去、未来,物质、能量、信息,家族、文化、基因……师父只两句:一切试图描述心为何物的文字都是苍白的,只有一句可贴切:恁万物者为心。”
“只这两句,就让我回思我和师父的差异,并重建一个新的思维角度。现在你不断用你的感觉,或主观想象的、推断的东西,去描述那不可言的状态,让人越听越糊涂了。”
兴隆对小珠的说法并不乐意,说:“我就是要练到有感觉,由这种感觉去反推理论,才能将师父讲的东西建立起来。如果我没有感觉,我就不明白!许多道理都是我做到了,感觉到了,再反推出来成立的!”
小珠知道他对那些功能技法特别喜欢,与人展示时,很享受那种人无我有的优越感。但以功能技法反推无极,路子和步子都乱了。
小珠捺不住说:“你的多极、太极、无极这个三个层次的架构,有点混乱。太极和无极往往混为一谈。”
兴隆便有不耐烦的神色。
小珠再说:“师父提出的理念,可以讨论,可以质疑。你现在,我一问,你就很排斥,怎么讨论呢?”
兴隆:“你一听我说的感觉,就排斥了,你也是不能讨论的!”
小珠:“好,那就事论事:你说,阴阳,什么是阴阳?”
兴隆顿了一下:“就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
小珠:“好!男和女都是人,男女互为阴阳;白天黑夜都是一天,白天黑夜互为阴阳;同一个事物,它的正反面就是它的阴阳关系……如此类推,那么有与什么是阴阳关系?”
“有与无吧?”
“那实与什么是阴阳关系?”
“实与虚吧?从这里就看见,有与无,是构成一个宇宙的完整态的。你现在知道有,却用有的经验去解释和定义无,那就不是真实的无了。同样的,你知道实,感觉到实,却只用实的经验、体验去反推虚是什么,这不就不完整吗?始终在有的层面,实的层面绕,这是六识、大脑给你的……”
兴隆急急地接话:“我那天在苑城,雷宇、明熙他们用力按住我,我都能站起来,就是我知道守着阴才能做到的!这是经过质疑的!是经过实证的!”
小珠又摸到他的坚实的思维果壳,便作罢。
早上晨练,海燕在旁录下小珠两个短视频,并发上群里,慧明看到后,在小珠的聊天窗里说了几句:“这里有个问题,简单而言,就是'悬浮’。讲得直接点,没有悬浮就谈不上零状态,拳架也会落下许多毛病。师父已经将拳讲得很透了,多回想,多领悟,它不是用身体去做的。祝你越来越好!”
小珠再问蒲谷子,蒲谷子说:“总体来说,拳已经盘得很好了,比之前有很大进步。丹田部位已稳定,没有发现下沉的现象,虽还未能浮起。但这已是很难得的进步。腹部以上还有一些晃动,继续感受。”
“我说两个要点:只有能收,丹才能悬浮的,上身及上肢便会自然轻灵。只要丹能接通天百会,腹以下的腰、腿、脚便能不承受身体的重力,便会产生漂浮。这说起简单,但是要努力去摸索的。”
“你还是手脚上的意过重了,要忘记手脚,腕点只是自心现量的一颗流星,它受丹的牵引与指挥。你现在应该是随意玩拳,不要着意打拳的阶段了。不管对错,轻轻灵灵的,自由自在地玩,去开始新的阶段。丹是在无意之中得到的,不要执着了,丢开身体,只有心意,心想事成。”
来自慧明和蒲谷子的意见,都指向小珠的拳,离十一字还有很远的距离。小珠和兴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108,在形相上都未能达到轩源所指的相像,小珠叹一声:“真不容易啊!既不是形体做到,又不是拥有新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做到,也不是摒弃所有这些法、相,直接切入做到,它好像深海里的一束光,你隐约见到,却始终在重力海中,摸不着,得不到……”
回转思量,自言自语:“小珠你总认为兴隆强调有为,强调感觉,近不了师父所传之道。你似乎跟着师父走,却一样是同样的问题这么久都没解决,最没有说服力的,就是你这样了,所以你没有实力去说兴隆这不对那不行的,可能你比他,更不对更不行!”
这样转念,小珠反倒觉得心里轻松了,舒出一口气:“如蒲师叔所讲那样,将注意力收到自己这里吧!”
因为与兴隆的连续讨论,轩源在紧接着的这个周日集练,便以“想象、抽象与感应的关系”为主题,与大家讲了一课。
“缘起兴隆通过'零状态似拉满的弓’、'鞭的能量传递’来阐述自己对零状态、对丹的理解,我思考想象、抽象与感应的关系。”
“满弓说、鞭说是一种想象,或抽象来获得心目中的零状态,但这不是本质的零状态。满弓说,鞭说等等不是错,钱学森对人才的要求,希望科研人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已经指出人类的进步在于想象力,创造力。”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到自我思考的局限,没有实现认识观的突破或转化,那么这种想象或抽象表现在于:1、是用脑的(左右脑),是我的大脑的思考,得出的我执。”
“2、没有把思维进行转化,还是主观想象,主观认定,停留在得到的感觉上,转不入人与道体的感应层面;”
“3、脑为心之器。想象、抽象的思维在没有转化的前提下是永远不可能达到无为态的。”
“也就是说,大脑的想象和思维应该是一种着意,是为零状态着意,着意后去感应零状态,就不再起念去判断分析、推理逻辑,只是感应它。而感应与想象、抽象的思维是同出而异名,都出在心之本体上。”
“但是它们有认识层次的分别。想象、抽象的思维在六识的层次中,眼耳鼻舌身意,最高仅能到达心意的层次;心地是第七识,是自心现量的层次。心性对应于八识。如果六识中的认知不转化到心地、心性(本源、本体)的层面,那就永远也找不出八识所寓意的大圆镜智(零状态)。”
“那么,我们打拳有几个层次?”
“我们的宇宙世界分为三个层次:多极、太极、无极。打拳有四种打法:1、用身体打,如机械式的运动、无机的,如用手提手,用身靠身;”
“2、用脑打。用脑要比用身高级一点,但还是在多极的层次。脑的想象、抽象的思维就如一堆工具,用脑打拳就如用工具在打拳那样,沉重不得轻灵。因脑为心之器,心是大脑的主宰,不是大脑做主宰。用脑打拳,那就本末倒置了。”
“3、用心打。即为太极态的打法。用心画弧,也就是用丹去画弧。”
“用心打拳还是不究竟的。因心是事物的写照,恁万物者为心,有心有物,有物有心;无心无物,无物无心。一念无明起,山河大地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是危险的,因为人心有许多欲望。道心是精微的,人在道中而不知,道却从来没有舍弃过人。所以,心即是佛、心即是魔,一体两相。用佛心去打拳,佛性清净自在,故清静自在;用魔心去打,则有各种所得相,但它以人心的欲望所归,所以所得均是妄心妄念妄相……”
“所以用心去打拳还是不究竟的,还是有正邪的,我们要把这条心念S线保持正念,以佛为榜样,不要被魔的虚幻美丽所迷。即是说,用心去打拳也是对的,但要用佛心、道心去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失于道者,道亦失之……”
轩源进一步告诫:“用心去打拳,一定要修身养性,性命双修。用丹打、用中定去打,这是个法门。这个法门中,丹是十方虚连,还未到十方空虚。”
“4、用细胞去打拳。细胞作为人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细胞是一个心,每一个细胞都往一个方向,万众一心,万心一念。法门是:起意、灌注、融入,返还(信息法),还有持咒法(如点点轻,点点一样轻……),不要问为什么,不要去判断分析,简单去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