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四道坎”:春藏、夏陈、秋晒、冬眠
作者: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对新会陈皮感兴趣的朋友,可私信或留言交流。原创不易,请勿剽窃。
春眠不觉晓,陈皮得藏了。
在这几年的走访调研中,老李采访了不少陈皮爱好者和老柑农,大概整合了一些新会陈皮的传统制法,大概可以分为“春藏、夏陈、秋晒、冬眠”四个主要的阶段。
下面老李将重点解析何为新会陈皮“陈晒”的四个“关键时间点”!对这几个时间点,有行家戏称:“把握好了是转折点,把握不好就成为'骨折’点。”
每年秋季的开皮活动
“春”需“藏”
春天是万物蓬生的季节,对于陈皮自身也是。其自身的微生物、挥发油、糖分、纤维等等元素的也会因为春天来临而开始活跃,加上春天湿度和温度都在升高,陈皮自身的变化也会导致其内部的生态系统活跃起来,陈化的速度就提升。
不过这又是两面性的,一方面是陈化速度提升,另一方面就平衡会被打破,即湿度过高、糖分消耗过快、纤维吸潮的速率不可控等等,导致陈皮内部环境失衡,最后的结果就是发霉、蛀虫、烧皮等等的陈皮“异化现象”。
晒皮和虫蛀
“夏”在“陈”
春天过后的夏天,便是真正万物疯长的季节了。
夏天的光照时间长、湿度保持定值、温度升高等外部条件都会引起陈皮的变化,其虽然不是陈皮自身的生长,但对于内部各种因素都是“生长”——微生物群落活跃、糖分加速消耗、纤维氧化脱落等等。
夏天是新会陈皮的“关键陈化期”。老李一直强调,好品质新会陈皮是“三分在皮七分看陈”,其中陈化的功夫就必须要夏天中炼成的。
在“湿度”和“温度”的平衡中掌握和控制陈皮“含水量”的秘诀,就是每一份陈皮玩家的功夫所在。
晒干皮
“秋”必“晒”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新会柑来说也是。
春天花,夏天果,秋天收,冬天藏,似乎是700年来新会陈皮的“时光轴”。
新会柑的收成时间一般为新会地区的“秋天”,多以第一场“刮北风”为信号。按照传统,新会地区收柑的季节始于中秋节,终于冬至,而晒皮的高峰期也在此间。
目前新会地区的“晒场”资源跟不上产量,从而导致很多商家用上“机械风干”以加速出货。当然这是商业化的无奈之举。如果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建议太阳生晒,其陈皮的味道更加醇厚、鲜活。
对于老皮,秋天也是非常好的晒皮季节,可以通过阳光晒灭虫卵、霉菌等,为冬季的休眠做好准备。
开柑皮
“冬”得“眠”
如果在严格意义上,新会地区是没有“冬天”的,因为其低于10℃的时间也不多,大部分时间为阴冷日子,因此这是广义上的冬天吧。
新会陈皮的南方特产,所以骤降的温度对其破坏力非常大,具体会表现为自然断裂。因此冬天的陈皮需要避冷躲风,避免陈皮的收缩断裂,特别是5年以上“老皮”。
这现象目前冬季时,老李的陈皮运到北方后(北京、西北等地为主)冻裂、冻断的情况高发,在排除掉运输过程中外力的作用后,最终发现是“温差”导致陈皮自身的纤维层收缩,从而发生断裂。
因此,冬天低温的环境下,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要避免折腾翻动的频繁运输陈皮,避免其自身的断裂。
当然,陈皮的断裂对其味道和功效是没影响的,但作为人情送礼就难免有所顾虑。
新鲜柑皮
上面所说,大部分是基于新会地区乃广东气候条件下的新会陈皮制法,但很多读者朋友也表示,老李你不能只是看广东等南方地区啊,北方朋友也十分关系新会陈皮的收藏啊!
基于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本期内容中老李就笼统地说一下“南北”两地的【陈皮春藏】要点。
时刻关注陈皮自身的软硬程度变化
一、时刻关注“手感”,快速判断陈皮是不是“受潮”
在过去广东人最怕的天气就是“回南天”,其本质就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
晒大红皮
近年来,广东地区的“回南天”现象已不太常见了,但我们也要注意防范湿度高的天气。
当陈皮存放环境的湿度长期超过某个定值时候,陈皮就容易发生吸潮发软,容易蛀虫;但是如果“湿度过低”,也可能会因为失水而干裂发硬发脆,影响效果。
环境的相对湿度对陈皮造成的“异化”——
<40%害虫容易死亡
40~60%不易蛀虫发霉
60~70%是比较适宜的陈化湿度,不易发霉,但可能蛀虫
70~75%较易蛀虫发霉
>75%极易蛀虫发霉
在以上标准之下,如果普通消费者的家里陈皮湿度过高(主要是变得软身),就建议开空调进行抽湿操作,当湿度计降到60%以下,保持6~8小时,再密封存放。
根据老李的经验,如果陈皮长期处于60%左右的湿度,你的陈皮手感会非常好,即显得“硬而不脆”。
在陈皮存放的房间,有空调、抽湿机的朋友可以开一下机器抽湿,如果没有空调或者空间不大又想省点电费,就放一 些“吸潮盒”(在各大超市都有销售)。
目前比较流行的“除湿盒”
二、南方怎么“春藏”陈皮?
广东的春季是属于比较潮湿的季节,沿海地区的湿度会比内陆多,因此形成了广东人常说的“回南天”气候,就是闷热感特别明显的天气。
一般来说,在广东出现闷热天气时湿度会达到70%到80%甚至更高,而这样的湿度和高温,特别容易引发陈皮的虫蛀和发霉。
以新会的气候为例,新会的平均湿度在80%左右,这样的环境已经是“潮湿”了。
回南天的玻璃窗
而人体感觉到最舒适的相对湿度应该是在40%-60%,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怎么感知湿度?
很简单,当你觉得自己舒服的时候,皮肤不干燥不用涂润肤霜的时候,你的陈皮也是一样舒服的;如果你觉得很干,陈皮也会一样,需要及时补水;如果你觉得天气很闷热,老是冒汗,那么陈皮就容易发霉!
这时候广东地区的朋友需要注意判断陈化空间的湿度(批量存放的需要配置湿度计)。
如果非恒温空间存放的,最好对陈皮进行“密封式”存放。
如果是趁着天空放晴的日子,就需要进行翻晒(不管是否受潮,都可翻晒)。翻晒时最好是把陈皮的内囊朝上,让阳光直接照射内囊橘白部分,杀灭霉菌和虫卵等。
晒后等陈皮的温度恢复正常,需要继续密封收藏,以免继续吸潮。
晒皮
三、北方如何春藏陈皮?
当然,不要以为北方存陈皮就不会出现含水量过高的情况,因此只要下一场大雨,空气的相对湿度就会猛升至90%-99%,连续下两三天的雨,你的陈皮可能就会出现含水量高的情况了;另一种情况就是陈皮放在供暖的房间,等春天暖气停供时,陈皮的返潮会更严重。
老李曾多次叮嘱北方朋友,千万别把皮放在长期暖气的房间陈化!因为供暖会导致陈皮的脱水,而在暖气停止后陈皮会快速冷却并恢复吸潮特性,其受潮的速度比平时快,加上春天湿度的上升,就更容易受潮发霉!
老李收藏的新会陈皮(2015年)
老李认识不少北方朋友,其存放陈皮的陈化速度会比南方地区明显缓慢,甚至摆放三年都没有南方地区一年的程度深,而颜色上可能还是“鲜艳”的,没有像南方陈皮的“棕色”。
如果是当年新果皮,在存放一两年后香气还是保存着鲜果时的果香味,甚至存放三年都没有变成“陈香”。
这个情况在除开其他人为干预的极端情况下,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北方气候的干燥,导致陈皮自身含水量降低,进而抑制了陈皮的陈化速度。
甚至有些北方地区在冬季长达数月供暖,其室内的湿度的持续降低也会导致陈皮出现脱水。
总的来说,北方的春藏需要避开“暖气”,以及停止供暖后气温骤变引发的陈皮快速受潮现象,根据过去经验,北方的春天不用“密封”,在确保陈皮含水量不会过高的情况下,可以稍微打开容器的口,让其吸收补充湿度。
大红柑新鲜柑皮
四、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要适时检查“存放状态”以及“晒皮”
在日常要养成检查陈皮的习惯。如发现陈皮还是比较硬的,那就不用担心了,因此你的防潮措施做得很好,继续保持就可以了。含水量是跟空气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空气潮湿,陈皮的含水量就会相对升高。
总来说,如果陈皮储存环境处理得好,管它是春夏秋冬还是梅雨台风,其含水量只要不过高,手感硬度适中,那么就可以放心存放了。
而控制含水量的方法,就是首先还是要利用“太阳”(北方朋友可以适量减半晒皮的次数)
3年以内的新会柑皮,需要多次翻晒(6次左右),每年的立夏开始需要翻晒3天到一周,因为经过整个春天的湿气浸润,需要在盛夏的高温天气之前把陈皮的潮气去掉,以免在夏天发生蛀虫和烧皮。到了立秋和冬至之间,有需要翻晒2-3次,每次晒的程度,就是“硬而不脆”即可。
晒皮时需要尽量内囊朝上
3到5年的新会陈皮,由于性状基本稳定,但果囊纤维还在,容易受潮,因此,翻晒次数就对应多些,每年翻晒频次是2-3次。
5到8年的新会陈皮,因为其陈化期已过,果皮的性状已稳定,也无需在进行多次翻晒,一年只需在定期翻晒 1 次,甚至不晒都可以。
2年的大红皮
8到10 年以上的新会陈皮,由于性状十分稳定,内囊已经基本消耗掉,所以无须翻晒,直接封存即可。但仍需要定时检查陈皮的状况,注意霉变和蛀虫的情况即可。
用“布袋”陈化的老陈皮(8年)
10年以上的老皮,非必要就不用翻晒,因为这时候的陈皮硬而脆,容易导致陈皮的断裂,如果没有明显的陈皮发霉、虫蛀、变软等现象,就不用拿出来翻晒,如发生上述情况,则需要及时拿出来翻晒,晒1到2小时即可。
用“陶罐”陈化的老陈皮(1983年皮)
总的来说,陈皮的陈化是一门以“时间”为基础的手艺,而陈皮品质的好坏,“三分看果品,七分靠陈化”。在此,笔者也希望有更多的陈皮爱好者把“陈化”的功夫做好,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产区”或者“一二线”等概念,而忽略了陈皮的本质是“陈”,而非“皮”!
如果读者朋友对新会陈皮感兴趣,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也可以向老李提供更多新会陈皮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