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历代本草汇言)

白头翁

白头翁(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主产于华北及内蒙古。原植物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寒。归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临床用名白头翁。

白头翁:紫颜成白发 随风乱飘零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吴普》曰: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奈河草,神农扁鹊苦无毒,生嵩山川谷,破气狂寒热,止痛(《御览》)。

《名医》曰:一名奈河草,生高山及田野,四月采。

案陶宏景云: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鼻衄。

《药性论》:使,味甘,苦,有小毒。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

《日华子本草》:得酒良。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

《本草图经》:俗医合补下药,甚验,亦冲人。

《本草衍义》: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性温,止腹痛,暖腰膝。《唐本》注及《药性论》甚详。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新安县界兼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唐本》注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意。

《汤液本草》:气寒,味辛、苦,无毒。有毒。

《本草》云∶主温疟狂易(音羊)、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衄。

《心》云∶下焦肾虚,纯苦以坚之。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

《滇南本草》:小一支箭,一名白头翁。味苦,性温。攻散疮毒,治小儿头秃疮,消散瘰疠结核,利小便,止尿血,止大、小肠下血,利热毒,止膀胱偏坠气痛,疗乳蛾、腮红肿。

(奇方)治小儿肺胃火热、乳蛾、 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

小一支箭(二钱) 连翘(二钱) 赤芍(一钱) 引点水酒服。

白头翁,滇中最验。如白薇而柔细稍长,茎上有毛。《本经》名野犬人。气味苦,无毒。主治温疟,狂症,寒热,症瘕积聚,气瘿,逐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齿痛,百节骨痛,一切风气邪热,暖腰膝。滇中多明目退翳,解杨梅毒疮,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本草蒙筌》: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一云味甘、苦。有小毒。山谷田野,在处有之。苗作丛柔细稍长,叶生杪有毛不泽。(毛细白色。)风来反静,风去则摇。与独滑赤箭苗茎三者,无差异也。近根底处,白茸寸余,状类老翁,名由此得。交秋收采,向日曝干。(一云阴干。)入药拯 ,蠡实为使。主温疟阳狂寒热,治症瘕积聚腹疼。逐血愈金疮,驱风,暖腰膝。消瘰,散瘿瘤。小儿头秃膻腥及两鼻血衄神效,男子阴疝偏肿并百节骨痛殊功。牙齿痛亦除,赤毒痢必用。)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必用此纯苦之剂,以坚之也。)

《本草经疏》:白头翁,《本经》味苦温无毒。吴绶益以辛寒。详其所主,似为得之。东垣谓其气厚味薄。既能入血主血,应云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阳明经血分。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狂阳,鼻衄者,血热也。寒热也,血瘀血。癥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积滞停留则腹痛。金疮,血凉则痛自止。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前人所谓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腥膻,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引获功,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简误:白头翁苦寒,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头翁,味苦,性温,有小毒。入心、肾二经。主温疟发狂、癥瘕积聚、瘿瘤瘰疬、金疮鼻衄、齿痛腹痛骨痛、赤毒下痢、男子阴疝偏肿、小儿头秃膻腥。豚实为使,得酒良。

按:白头翁味苦,本入心经,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又入肾。温疟等证,无非水衰火旺,故治之。

《本草乘雅半偈》内容:(本经下品)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温疟、狂 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腹痛,疗金疮。

【核】曰∶白头翁,一名白头老人,一名王主者,端居北位,今生吴越矣。他处虽时见,总不及两地者为贵。春生作丛主,株分挺出于众叶,发茎端如杏,叶上有缟白茸毛,若头发疆短,之如翁也。近根亦有白茸,根似蔓荆,色深紫,其茎有风则静,无风自摇,赤箭、独活、鬼臼同性。河南洛阳,界新安山中,多服此,云令人寿考。修治,得酒良,花、子、茎、叶,功无差等。

【 】曰∶命名白头翁,形色之相肖。亦白秉金用,头为阳首。翁者,历年久,事尽知,故有风自静,无风自摇。验体之能立,用之能行,是以首出庶物,不为八风所夺也。宜哉荡中藏之垢秽,胡颈之瘿瘤,温疟之 狂,积聚之传会,寒热之症瘕,金疮之屠毒,百体治平,腹心患灭。

《本草易读》:得酒良。

甘,苦,辛,温,有小毒。治温疟,疗金疮,止鼻衄,除腹痛。散症瘕积聚,消瘿瘤瘰。毒痢血痢要药,偏坠秃疮灵丹。热毒下痢,紫血黑血者最宜。处处有之。春初作丛生。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荆。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自摇,与赤箭、独活同也。

阴偏肿,用根捣敷,当作疮,二十日愈。(验方第一。)

外痔肿痛,以根捣敷。(第二。)

小儿秃疮,以根捣敷,一宿作疮,半月愈。(第三。)

白头翁汤:白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治热痢下重。(诸方第一。)

又治产后痢。虚极者加甘草阿胶。(第二。)

《本草崇原》:气味苦温,无毒,主治温疟,狂[犭昜]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腹痛,疗金疮。

(白头翁高山田野处处有之,正月生苗,叶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茎头着花紫色,如木槿花,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菁,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也。陶隐居曰∶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寇宗奭曰∶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于新安山野中,屡尝见之。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不失古人命名之义。)

白头翁,无风而摇者,禀东方甲乙之气,风动之象也。有风则静者,得西方庚辛之气,金能制风也。主治温疟者,温疟之邪,藏于肾脏,禀木气则能透发母邪也。狂[犭昜]寒热,温疟病也。治癥瘕积聚,瘿气,逐血者,禀金气则能破积聚而行瘀也。止腹痛,乃腹中之痛,有由于积滞者,积滞去,故痛止也。疗金疮,是和血行瘀之效。

《本草新编》: 白头翁,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一云味甘、苦,有小毒者,非。主温疟、阳狂、寒热,治症瘕积聚,逐血,愈金疮,祛风暖腰,疗血衄疝肿,并疗百节骨疼痛。赤毒之痢,所必用也。

或问白头翁,人多错认是鸟名,谁知是《本草》之药耶。《本草》言其功效颇多,皆不足深信。惟伤寒中之下利,乃热毒也,芩、连、栀子不足以解其毒,必用白头翁,以化大肠之热,而又不损脾气之阴,逐瘀积而留津液,实有奇功也。若胃虚寒,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不由于湿毒者,俱宜忌之也。

《本草备要》:泻热,凉血。

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胃,大肠)血分。治热毒血痢(仲景治热痢,有白头翁汤,合黄连、黄柏、秦皮。东垣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温疟寒热,齿痛骨痛(肾主齿骨,龈属阳明),鼻衄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捣敷患处)。明目消疣。

有风反静,无风则摇,近根外有白茸。得酒良。

《本经逢原》:白头翁味苦微寒,入手足阳明血分。《本经》言苦温者,传写之误也。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皆少阳、阳明热邪固结之病,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别录》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仲景治热痢下重,有白头翁汤。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鼻衄,及热毒下痢紫血鲜血,用此并效。但胃虚大便完谷不化,痢久不稀淡血水者勿服,以其苦寒降泄也。

《本草从新》:内容:泻热凉血。

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血分。(胃、大肠。)治热毒下痢。(仲景治热痢、有白头翁汤、合黄连黄柏秦皮、东垣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温疟寒热。齿痛骨痛。(肾主齿骨、龈属阳明。)鼻衄秃疮。瘰 疝瘕。血痔偏坠。(捣敷患处。)明目消疣。血分无热者忌。药肆中多于统柴胡内拣出用之。然必头上有白毛者方真。得酒良。

《得配本草》:得酒良。蠡实为之使。

苦,寒。入手足阳明经血分。治热毒血痢,疗吐血衄血,祛温疟阳狂,消瘿瘤瘰疬,涂疔疮疽痈,围毒气散漫。配川连、木香,治下痢咽痛。配陈皮、川连、川柏,治挟热痢。

白头翁临风偏静,又能驱风。

《本经疏证》:温疟为病,缘素问论证与金匮要略不同,其旨遂歧,而以为罕有之候,殊不知素问与金匮要略本无所异,素问是述其所以然,金匮要略遂补其所常见,正可谓若合符节者矣。疟论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故热,热已则气反入而寒;金匮要略曰: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夫冬中于风,必随阳气之伏而入也。阳气发矣,何以尚不能自出?盖惟应时而动,故曰阳气,惟不肯应时而动,故曰邪气。曰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明明所依者渐不足恃,方浩然有去志,然尚不去也。遇大汗出乃始出焉,始终只与阴纠连,故汗出热作,汗收热止,其所谓寒者,必不如寒疟之寒栗鼓颔,故曰身无寒但热,而邪依于阴既久,遂相浃洽,故脉如平,若使脉不平,原为汗出辄复热脉躁疾之阴阳交,非温疟矣。骨节疼烦,正以见邪之藏于骨髓,呕正与汗同,亦阳随阴出也。故主以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固治汗后身大热者也。如此犹不可明温疟者病以时发,汗出而热,乃作夏间常有之病也。然则不与瘅疟无别乎?夫瘅疟热止则无寒,今必稍有寒也。瘅疟者无端而热作,此必汗而始热,此其所以别矣。白头翁根色紫,紫为赤黑相兼,正与热依于骨髓合,而近根处有白毛,毛为肺所主,白又其色,是使水中之火达于金,从皮毛而解也。故曰主温疟狂易寒热。苦本主降,性温则主发故也。他如热依于血为癥瘕,依于饮为积聚,依于痰为瘿气,依于肠胃中脂液而腹痛者并能主之。曰逐血者,承癥瘕而言也。不曰逐饮痰脂液者,色紫之物,原能入血,不能入饮痰脂液,且附饮痰脂液之热既去,则病自可除,不必更逐也。他如因血出而热随出者,为金疮,为鼻衄;因津液下溜而热随出者,为毒利,亦并能主之,故仲景于厥阴热利产后下皆用之,正其旨耳。

《长沙药解》:黄元御

《伤寒》白头翁汤,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治厥阴病,热利下重,欲饮水者。以己土湿陷,木郁而生下热,不能疏泄水道,则为下利。缘风木之性,愈郁则愈泄,水道不开,谷道必不能闭也。足厥阴风木,手少阳相火,俱陷于大肠,故魄门郁热而重坠。手少阳下陷,则足少阳上逆,君相合气,升炎于上,故渴欲饮水。白头翁清少阳之相火,黄连清少阴之君火,黄柏、秦皮,泻厥阴之湿热也。

白头翁苦寒之性,并入肝胆,泻相火而清风木,是以善治热利。其诸主治,消瘿瘤,平瘰疬,治秃疮,化癥块,清咽肿,断鼻衄,收血利,止腹痛,医外痔,疗偏坠。

《本草便读》:内容:白头翁

苦泄辛疏。能治传里伤寒。蕴成协热痢。凉瘀解表。毋使外来温疫扰乱少阳明。

(白头翁形似柴胡。春生苗叶。茎端有细白毛。一云近根处有白毛丛生。性味相近柴胡。形质相近白薇。故本经有主治温疟寒热等证。然苦寒之中。有寓升发之意。故仲景治协热下痢之证。有白头翁汤。以其解表清里。两擅其长也。白头翁散瘀逐热。是其专功。至解表不过余力而已。一云即柴胡中拣出根有白毛者。或一类二种。故性味亦相似也。)

《本草撮要》:内容:味苦。入手足阳明经血分。功专治热毒下痢。得秦皮、黄连、黄柏治厥阴热痢。若血分无热者忌。得酒良。

《本草择要纲目》:内容:(一名野丈人。花子茎叶同。)

【气味】 苦温无毒。气浓味薄。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 温疟狂 。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腹痛。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百节骨痛。项下瘤。一切风气。暖腰膝。明目消赘。

《饮片新参》:形色:根茎色紫灰,又有白花绒状。
性味:苦凉。
功能:清血分湿热,主治肠热便脓血。
分量:一钱半至三钱。
用法:酒炒用。
禁忌:体虚肠滞赤痢者忌用。

《药征》:内容:考 证

白头翁汤证曰∶热利下重。又曰∶下利欲饮水。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曰∶下利。

以上二方,白头翁皆三两。

夫仲景用白头翁者,特治热利,而他无所见矣。为则按∶若热利渴而心悸,则用白头翁

汤也,加之血证,及急迫之证,则可用加甘草阿胶汤也。

品 考

白头翁和汉无别。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方用亦治毒痢。

《中药大辞典》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春季开花前采挖,除掉地上茎,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去净泥土,哂干。

生于山野、荒坡及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亦产。

【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

【现代药理研究】

1.  白头翁有抗寄生虫作用。体外实验证明,白头翁煎剂在1:40浓度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白头翁皂甙在1:200浓度时也能完全抑制原虫的生长。白头翁对阴道滴虫也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2.  白头翁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白头翁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小鼠流感病毒PR8株的感染有显著抑制作用。
3.  白头翁皂甙A3有抗癌作用。
4.  白头翁皂甙有较强的杀精子作用;白头翁乙醇提取物有镇静、镇痛及抗痉挛作用。

(整理/巫林芝)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
(0)

相关推荐

  • 清热解毒药——白头翁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 ...

  • 芒硝(历代本草汇言)

    芒硝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芒硝多生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将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牡丹.鹿韭.鼠姑)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 ...

  • 生地黄(历代本草汇言)

    生地 生地黄(生地.地髓.芑.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原植物 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 ...

  • 白鲜皮(历代本草汇言)

    白鲜皮(白藓皮.白藓.白羊鲜,白膻.地羊鲜.金雀儿椒)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及灌丛中.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名 ...

  • 芦根 (历代本草汇言)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 津 ...

  • 山慈菇(历代本草汇言)

    山慈菇(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山慈菰)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前者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地区.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

  • 熊胆(历代本草汇言)

    熊胆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和黑熊的干燥胆汁.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后者主产于华北及东北地区.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临床用名熊胆. ...

  • 漏芦(历代本草汇言)

    漏芦 漏芦(野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漏芦:烂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