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个小板凳,我们来谈谈两毛钱的事
作者简介:确确,从事瑜伽教学工作,身心灵实修者,业余写手。
山,有高有矮,连在一起,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山脉,也成就了丰富的植被生长,远看就像一幅端庄典雅的水彩山峦画。
小溪蜿蜒曲折,让流水呈现出既有缓缓流淌叮咚作响的现世安稳之美好,又有激流勇进水花四溅的热情澎湃之生机。曲折,成就了多变和活力。
四季,春之烂漫,夏之浓烈,秋之静美,冬之萧索。烂漫的尽头是浓烈,浓烈的尽头是静美,静美的尽头是萧索,萧索中孕育着勃勃生机,静待春的破壳。四季美如画。
人的一生,会经历一段清风徐来的确幸与美好。有雪中送炭时的欢欣,有金科及第时的狂喜,也有功成名就时的满足与自豪。
人的一生,也会经历一段狂风暴雨后的泥泞与困顿。有虎落平阳时的抑郁不得志,有深夜痛哭时的孤独无助,也会有天堂地狱的生死攸关时刻。
它们,都是生活的一个面向,是人生的景致,是生命之光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烟花。
人们总是说,我只想要金钱富足,情感美满,工作得心应手,其他的都不要。
上帝慈爱地抚摸着他们的头,微笑着说,亲爱的孩子,好与坏,美与丑,笑与哭,欢乐与痛苦,顺境和逆境,它们都是来帮助我们体验生活、认识自己、最终回归源头的工具。它们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两个面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面都不能成其为硬币。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这是每个人生命中早晚都会为之困惑的三大哲学问题。
从青少年时期的求学,到中青年的工作恋爱结婚持家,到老年的颐养天年,这些不同的生命形态,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向世界宣告:我是谁。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本目的和动机,也是在追问:我究竟是谁?
当我们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生就变得自在喜乐起来。
而答案无需外求,它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我是这个健康有活力的身体吗?不,它会一天天老去,并不如我所愿,永远年轻漂亮,所以身体不是我。
我是这个聪明的头脑吗?不,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最难驯服和驾驭,所以头脑也不可能是我。
我是一个好人或坏人吗?不,在父母眼里我就是他们的孩子,在兄弟姐妹眼里,我是他们的同胞,在同事眼里,我是他们的工作伙伴……所以,好人坏人都不是我。
我是一名教师(音乐家、科学家、画家等),不,它们只是我的一份职业。
我是企业的总经理,不,总经理只是我的工作岗位或职称。
我是一个热血青年,不,热血青年只是形容我年轻的状态。
……
显然,它们都是由一堆名称、概念、道德规范定义出来的我,这个我是多变的,是假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永恒不变的。
我究竟是谁?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答案,它必须靠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去探索,所体悟。
即使头脑知道答案,也并不等于身心所悟。两者的区别,就像是一个人站在地球仪上,和实际生活在地球上,差别是如此之大。
剩下来的事,就是把踩在地球仪上的双脚,跨出一步,落到地球上。这一步,说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又是最最关键的一步。
说它容易,是因为它完全可以从生活和工作中去做到。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我们固化的观念和习性太重,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不间断地做功课,在功课中学习和成长。
著名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就指给了我们一条治学持家、安身立命的稳妥道路,就是良知光明的道路,也是认出我究竟是谁的一条道路。
王阳明心学中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分别对应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修身治学的方法论。
为善去恶,是方法。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时刻警惕心中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革除那些恶的念,留下善的念,这就是致良知。把蒙蔽良知的那些东西全都消除,光明的良知就会展现出来,而“我”就是那个良知。
找到了真正的我,虚假的我就只能退居二线,生命之航船变成由真我掌舵,由良知引领,一路乘风破浪,所遇皆风景。
人生由真我掌舵,由良知作导航,就回归了天理,和光同尘,与万物合一,生命之花必然璀璨绽放。
和真我合一,就是心中有山水,步步是春天。
和真我合一,就是过自在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诗友投稿,由诗词轩整理编辑;部分配图源于网络;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