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战:揭竿大泽乡(4)天书现世!

秦始皇的第三步走,叫做“统一度量衡”

其实关于这件事,很多朋友的疑惑并非说这个不该统一,而是统一货币貌似比这个度量衡要重要的多呀?

毕竟你拿着刀当钱,我这拿着铜板当钱,你说你那把刀特值钱,能换头牛,我觉得你这把刀最多能换个鸡蛋,那个时候也没有汇率,这样咋交易呢?

算了,咱还是拿粮食算吧。

这个时候,货币的功能实际上就已经被废掉了,碰上大宗的货物买卖,总不能全拿粮食来换吧,把粮食运过来的成本又是非常高的。

社会的最小分子不是货币吗?

所以按理说,应该统一六国间的货币应该是重中之重啊?

是秦始皇没统一货币吗?

并不是,人家秦始皇那是何等人物。

只不过相对来说安排的比较晚,离开秦国人民的当年才把这事办了。

不过统一度量衡这事,却是第一批的重点审批工程,秦始皇可是一点也没等!

这是为啥呢?

因为在度量衡和货币都没统一时,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比货币大多了!

粮食在日常小宗货品交易时,其实是可以充当货币的,只有大宗交易时,货币的作用才会显现。

在当时的秦国,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所以货币的意义并不迫切,但粮食对于国家的税收来讲,却极其迫切。

对于一切初创的大一统秦国来说,统一的度量衡意味着每天吃的饭,货币就意味着开塞露。

没有前者你死定啦!

没有后者顶多给你急瞪眼了,但大概率是出不了人命的。

尤其是货币的价值只有当度量衡是统一时,它才会发生作用,正如你也只有吃饱了饭才会有用开塞露的需求。

举个例子就形象了,记得当初听袁腾飞老师讲历史时说到过这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陆的一斤等于10两,台湾的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大陆人民去台湾玩,一买东西就觉得台湾人民特慷慨,台湾人民来大陆买水果就总觉得大陆的商贩不友善。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海峡两岸对于“斤”的度量标准是不同的。

于是,更深层次的情感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台湾同胞从大陆花的人民币是拿台币换的,因为有汇率换算这一关,所以他花钱时对于价格往往是不敏感的(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哈,像我媳妇那种的就另说了)。

但台湾同胞不会因为你大陆“斤”的质量少所以实际上价格相应便宜而开心。

他只会记得你那“缺斤短两”了!

这就涉及到了很细小,但汇集起来很巨大的“民心”问题了。

你的好,人们是不容易记住的,甚至是容易被忽略的!

不过你的坏却很容易被记住而且刻骨铭心!

这是人性使然!

所以说,当时“度量衡”的不标准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秦王朝的税收难度,还影响着人心所向!

当时的税收是不用交钱的,但你却要交粮食。

这你政府和老百姓就有跨不过去的交集了!

我派去楚地的官员,税收时也许是拿锅算量的,但我派去燕地的官员,税收上来确实按麻袋计算的。

既不好算,也不好收,而且这还给不法官员盘剥老百姓提供了制度上的空子:你交的数不够,你那一斗相当于我这的一碗,别废话,赶紧给我回家拿去。

老百姓们在遭遇了不平等对待和转不过弯的换算后,只会将所有的怨气集中起来打包发送给你国家!

他们会说你秦国不是东西,而不会局限于你秦国的官不是东西。

您秦国总是横冲直撞,我们被误解被骗,你们秦国的世界总有残缺,我们走在每天的分岔路,怀念当初楚国,齐国,燕国那些单纯美好的小幸福,你秦国总是让我哭,你却总是不满足。

度量衡的不统一导致了无论是国家还是百姓,税收的成本都升高了。

如果说前面说的文字是整个官僚系统的基础,那么统一的度量衡就成为了官僚系统的基本工具。

没有将度量衡统一,你不仅税收起来费劲,你还没有办办法考核官员的绩效,没有办法判断官员们有没有好好干活,你甚至连官员的工资都没法发。

古代的官员俸禄最开始全是要拿粮食发的,即便后面开始发钱,发银子,或者发土特产,在发之前都是要拿粮食作为换算单位的。

整个官员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概念?

是级别。

今天你科级看见局级要跑步靠拢猛鞠躬,过去则是“一千石”看见“三千石”要作揖问安求进步。

通过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开始准确的知道整个中国的家底。

整个国家有多少田,每年能打多少粮食,这些粮食能支撑他去干多大的事,开始变成了一道虽然难算,但却有解的数学题。

也因此,他后面开始上马了太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工程。

统一度量衡,其实无异于一场伟大的金融改革。

从此官员收税,无论是咸阳还是辽东,无论是蜀地还是吴越,国家对于家底的了解和收入与支出都开始透明清晰,官员那说收多少就是多少,老百姓有底,不用再担心被盘剥过狠。

当然盘剥不可能不存在,会被官员们从别的方式被发明出来,但公平性的问题被解决了,此后国家的锅被一大部分甩到了官员身上。

因为国家收的税是明码标价全国一口价的,我们县比别的县多出的那些负担全是你这个官员巧立名目不是东西!

此后,非黑即白的“清官”与“贪官”这两个概念开始在老百姓的脑海里彻底成型。

官是狗官!但国家却是厉害了我的国!

统一的度量衡对于“国家”权利的个中深意,大家自己可以慢慢品味。

笔杆子为帝国指明方向,秤砣子为帝国算明斤两,文字和度量衡,二者相辅相成。

缺了谁,国家都玩不转。

统一度量衡,从金融方面,完成了秦国消化六国的第三步。

秦始皇的这三步走,之所以走的这么漂亮,因为其中有一个共通点:化繁为简。

这也为我们做了一个启示,合理的简洁永远是深入人心的。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个大本事,因为并非一味简洁就一定好,你需要简洁地合理,简洁的艺术。

比如说当你的演讲PPT的留白区域做到占据61.8%的时候,也就是黄金分割点的比例,就美的恰到好处。

无论何时,满屏的字是没有人爱看的。

除了这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外,秦始皇还在统一法律,修建水渠等一些列方面对国家进行了改造。

牛人就是牛人啊,活着就是为了折腾,爱好众多,一辈子顶别人八辈子。

像“始皇系“工程中,诞生了像郑国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这都大大的造福一方百姓,并恩泽了后世子孙上千年。

以郑国渠举例,当年,关中地区虽然是千里平原,适合农业发展,但水利情况始终不很理想,而且有大量的盐碱地。

郑国渠修成后,原来的低洼盐碱地被挖上来的泥土填平,水的力量还将大量的盐碱地PH值冲平衡了,关中平原曾经“后劲”的大量土地多了四万多顷沃野良田。

当然,秦始皇也并非全部的伟大光荣正确,对于法律的改造实际上就并非全都是成功的,很多适合于秦地的法律并非是通用于全国的。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秦律最开始是商鞅同志设计的。

这哥们,是缺乏弹性的。

这也深入了秦国的基因中。

成于斯,亦会败于斯,我们后面会拢一块详细说。

一系列改革全部伟大光荣正确的秦始皇,此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直到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修筑驰道后,秦始皇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旅游,他去了泰山封禅,去了琅琊看海,在征服世界后,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成仙。

现代医学逐渐证实了,抑郁症患者往往是因为对人生缺乏目标后中的病,很多成功人士在财富等一系列自由后,就患上了抑郁症。

这帮人就明显没有人家秦始皇有追求,人家嬴政对于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的。

比如说地上的事干完了,我得考虑天上的事了。

对于成仙这件事,秦始皇是有自己的一定想法的,他认为成仙的突破口应该在东边的大海。在东海上,传说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仙山上有神仙,神仙那有不死药。

为了这种格林童话式的想象,他派了很多去东海寻仙的队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出海。

最后肉包子打,据说成为了日本人祖先

公元前215年这一年,秦始皇又来到帝国的东北,碣石(河北昌黎),命令燕地的一位名叫卢生的方士再去海中求访仙人。

这次的寻仙有了成果,卢生带回来了一本从海中得到的宝书《录图书》。

这本书上赫然写了五个扎眼的大字—'亡秦者胡也'!

这本书的现世,成为了整个时代的转折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