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代巨擘!上图庋藏的赵之谦信札首次全部公开!

前言

刷新对赵之谦的认知

2020年是“文艺复兴”的一年,大概是时下的娱乐多半乏善可陈,一个已经停播快两年的地方台节目《谭谈交通》重新翻红,并贡献了一个二仙桥的爆火梗。

实际上,《谭谈交通》是一个交通普法类的节目,但大家都把它当喜剧看,而人间喜剧多半隐藏着悲剧内核,因此很多情节看着看着就把人给看哭了。

比如节目中出现的一个墨镜大爷。他的父亲母亲老婆女儿都去世了。就剩他和有智力障碍的弟弟相依为命,外加一条老狗。

主持人得知这情况都惊了,他询问:“您这个情况,落到谁身上都会觉得特别痛苦。但我刚刚看你好像很乐观的样子。”而大爷只回他“往前看”三个字。

评论都在说这位大爷是现实版福贵——作家余华长篇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

但是,我想到的人却是大名鼎鼎的赵之谦。

赵之谦像

张震摹

赵之谦是有清一代少有的在诗书画印四项上都能达到很高造诣的全能冠军,不过他的惨,比起上文的老大爷,有过之而无不及。他14岁,母亲去世;24岁,父亲去世。34岁,女儿妻子相继去世。当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乱,他身在福建,关山阻隔,月后才收到噩耗。这还没完,55岁时,续弦陈氏又先他而去,才30岁。

“内人病笃,恐迟至冬至有不测之虞”

《赵之谦致戌牧札》

上海图书馆藏

丧乱之极,仕途也不顺。赵之谦毕生愿望就是当官,不过自20岁中了秀才之后,文曲星就没正眼看过他,直到30岁在恩科乡试中才算中举,正准备北上参加会试一展拳脚,却因战乱而计划搁浅。但是他不放弃,花钱捐了个官,可仕途的天花板也不过是个偏远县级干部,最后还死在任上。

《赵之谦致二哥札》

信中提到日夜图谋筹款捐官事宜,潘祖荫还赞助了一百金

上海图书馆藏

所以众人对赵之谦的普遍印象就是一个“”字,这种印象又因为他最为人熟知的篆刻作品而深入人心。同治元年(1862 年)四月初,苦守闽中的赵之谦收到家书,得知妻女接连去世,悲痛交加。这年四月六日,他刻下了那方著名的“悲盦”印章,款曰:“家破人亡更号作此同治壬戌四月六日也撝叔记。”——字字泣血。从这一天起,赵之谦改号“悲盦”,以纪念共贫贱、交勉以义的妻子,铭志自己屡遭丧乱的悲苦人生。

十月,他又刻“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印一,感怀痛失爱妻的悲切与凄苦。

“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

很多文章据此都认为赵之谦在生活中是苦痛且压抑的。但事实真这样吗?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的赵之谦信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赵之谦。那还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赵之谦独自在温州谋生,留妻子在绍兴,当时浙地兵乱,他自己日子就很不好过,依然写信安慰认识没多久但非常投机的朋友江湜

信中,赵劝江凡事要看得开,要“解脱”,“勿时时忧患”。

“请今以后勿时时忧患”

《赵之谦致江湜札》

上海图书馆藏

他还讲到自己的情况:“每遇事之轇轕不开者,初念亦觉眷恋,转眼得空,因空得忘,故险阻当前,伏枕即熟睡,无所谓忧患……吾知弢叔必定睛视,益甫必仰天笑也。”这种生活态度跟开头那位大爷颇有相似之处,也是凡事不要纠结于过去,往前看。字里行间透露出真率与机智,看得出赵之谦在流离岁月中的激荡才情。

“伏枕即熟睡,无所谓忧患”

《赵之谦致江湜札》

上海图书馆藏

在另一通写给朋友倪带铭的信中,赵之谦更是展现其幽默的一面。

《赵之谦致倪带铭札》

上海图书馆藏

“新春请菩萨,两次不到,殊欠慈悲。”——你可真是比菩萨都难请呀。

“兹特差轿夫两名前来迎接叶舅太爷,在此专等,未知肯光降否?”——今天去接来叶舅太爷了,我俩在这儿等着,恭候您大驾光临。

可见,虽然生活艰难,但赵之谦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乐观向上。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赵之谦大概就是这样一类人。他虽然热衷仕宦,但并不是官迷。相反,在江西期间,他为官干练,仁爱治民,且颇有德政。

在上图的这批信札中,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赵之谦生活细节。

《赵之谦尺牍》

点击下图购买

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手札

01

关于为人

赵之谦三观很正,常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十分同情劳苦大众的处境。他由鄱阳赴奉新任时,家里仆妇“以行李及其幼子不到,哭囔未已”,被其继子(寿佺)斥逐后自缢身亡。此事让赵之谦大愤怒,表示要法办继子,之后还要将他逐出家门。由于赵寿佺是过继来的,“若係亲生,定即处死”。在信中他直言“弟平生不欺穷人”,足见其品性。

“弟平生不欺穷人”

《赵之谦致倪带铭札》

上海图书馆藏

在公务上赵之谦更是不畏权贵,他在江西任职时,广昌童生一再闹事,当时的教官谢增龄仗着与知府陈廷宪关系好,屡屡包庇闹事者。但赵之谦就不怕,在给同僚的信中表示要严惩此人,“为国家除暴”。

“为国家除暴也”

《赵之谦致德斋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也是因为这种刚硬的性格,让他在江西官场上格格不入,始终未得升迁。

02

关于篆刻

赵之谦的篆刻最为后世所称道。邓石如“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有开创之功,但也仅此而已。真正融会贯通并将之推向高峰的是赵之谦,他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广泛摄取古代金石文物元素,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但是,他本人却很看不上刻印,留下的作品不多。这为数不多的作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同僚友人跟他软磨硬泡来的。在上海图书馆的这批信札中,我们就能窥见一二。

“篆刻久不作”

《赵之谦致宗源翰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宗源翰曾数次向赵之谦求印,赵在前面的信中还推脱,又是“篆刻久不作”,又是没带刻石头的工具。

“箧中又无刻石具”

《赵之谦致宗源翰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后来大概是拗不过,第五封信中说到“刻印破例”,还约定一年之内一定给他刻好。这是他在同治八年左右,再次离京南下图谋筹款捐官的时候写的,当时诸事繁多,无心篆刻,故有此说。也有可能是心灰意冷之后,早在同治八年(1869)前后已经萌生“封刀”之意。

“刻印破例”

《赵之谦致宗源翰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03

赵之谦的书法

赵之谦的书法在晚清民国时期非常受欢迎,这离不开西泠印社“四君子”之一的丁仁的支持。他从1917年至1927年的十年间,和吴隐一起编辑出版了十集《悲盦剩墨》,对推升赵之谦作品的社会知名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说,这书出来的时候,一时间洛阳纸贵。连带着,赵之谦“所作书牍堂判,片纸只字,人皆珍如拱璧”。值得一提的是,丁是魏锡曾的外孙,而魏锡曾又是赵之谦生前为数不多的至交。

赵之谦的书法风格在其一生中发生过几次转变。他早期书法由于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颜字味道很重,甚至看得到何绍基的影子。如致江湜信札,即是这一时期的书风体现。

赵之谦致江湜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同治元年(1862),赵之谦在北京结识了沈树镛、温元长、刘喜海、刘铨福、王懿荣等一批金石学界的新朋友,加上老友胡澍、魏锡曾,日夜切磋金石,经眼历代拓片无数,进而着手编撰《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録》二书。在这过程中,赵之谦的书风逐渐由颜书转向北碑。尤其是同治四年(1865)后,赵之谦的书风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用“卷锋”起笔,转折处讲究修饰,一波一磔,交代得非常用意,而字形偏长,未脱邓石如体势。这一书风一直保持到同治十年(1871)直至他赴任江西而止。

赵之谦致宗源瀚札

上海图书馆藏

赵之谦跋张忠穆手札

上海图书馆藏

赵之谦到江西任职期间,已经是他的晚年了。这一时期他的书法变得更加沉郁,无所顾忌,心手两忘。其书体势由同治年间的欹侧修长变向平宽疏宕,尤其他的尺牍,满纸斑驳,不再像过去那样讲究点画使转。

赵之谦致德斋手札

上海图书馆藏

上海图书馆所藏的赵之谦手札真实地记录了赵之谦书法风格的前后转变。

04

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尺牍

赵之谦一辈子的信札,传下来的也不过600多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流失国外。而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赵之谦尺牍在其传世墨迹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不过这些尺牍平时秘藏宝匣,即便是馆内人员也轻易不得见,此次有赖止观书局牵头策划,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将馆藏赵之谦尺牍整理出版《上海图书馆藏名人墨迹:赵之谦尺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亦或是从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角度而言,都是意义非常的。

首先,这套《上海图书馆藏名人墨迹:赵之谦尺牍》是首次被系统性的鉴别整理,共计整理出手稿147通,存疑60通。故录入赵之谦的尺牍真迹87通总计161纸(含名刺)完整刊布。件件皆为精品,其学术与艺术价值极高。

这些信札分别是致江湜5通(一封缺上页)、王晋玉2通、胡澍1通、鲍康1通(缺上页)、潘祖蔭1通(附跋文1则)、赵藹庭10通、戴望5通、唐仁寿6通、胡培系6通(两封有缺、一封有沈尹默题跋)、宗源瀚6通、许增1通、谭献1通、倪带铭12通、方少庵2通、欧阳文卿3通、蔡耀翁3通(一封缺页)、赵子安大侄2通、同僚友朋11通及佚名9通。

信札中涉及大量赵之谦的生活细节,对我们研究赵之谦的生平及文艺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致鲍康、唐仁寿、宗源瀚、倪带铭、欧阳文卿、蔡耀翁等,均是第一次发现与赵之谦有书信往来,是赵之谦生平交游的重要补充。

赵之谦致唐仁寿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赵之谦一生的成就,旁人比较重视的是艺术领域,但他自己更为看重的是学术范畴。本书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札都是赵之谦与友人的学术交流。尤其是其中5通致戴望书札,非常重要。信中提到的人名被他录入《汉学师承续记钞撮本》的就有14位,分别是:李善兰(壬叔)、冯登府(柳东)、徐养原(心田)、严元照(九能)、严可均(铁桥)、丁杰(升衢)、施国祁、杨凤苞、张鉴(秋水)、张星鉴(问月)、凌堃、胡澍以及戴望等,可证赵之谦在编撰《汉学师承续记》的过程中,与戴望书信频繁,或订正史料,或探讨学术。这些信清晰地反映了赵之谦的学术理念。

赵之谦致戴望信札

上海图书馆藏

早在2018年,止观书局就曾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合作出版《说笺·典藏版》。

此书以考究的装帧及精良的印刷获得多项大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文博机构收藏,自问世至今,好评如潮!在此基础上,两年后双方再度联手,推出《上海图书馆藏名人墨迹:赵之谦尺牍》,精益求精。

《上海图书馆藏名人墨迹:赵之谦尺牍》由上图历史文献中心尺牍专家梁颖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之谦领域权威戴家妙先生共同编著。对上图藏赵之谦手札去伪存真,并编排后先,依次做好释文。给读者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戴老师在《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一文中,结合这些新材料,还对赵之谦的生平足迹及信中出现的人物一一进行了考证。

尺牍书法在书法史上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所见的顶级书法作品几乎都以书信尺牍的形式流传下来。因为尺牍书写比较私密,所以往往能达到最佳书写状态。为了高度还原作品的风神,本书策划许石如先生全程在印厂盯机。整体调图就有六次,打样十几次,每一张的细节与墨色都要反复推敲,以期最后呈现出最佳效果。

样书实拍

《赵之谦尺牍》版本介绍

止观书局一如既往的推出两个版本,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一、典藏版(函套布面精装本):

1、通行本;

2、藏书票作者签名编号本;

二、特装版藏书票作者签名编号本

1、赠送一张由海派著名篆刻家周建国先生为《赵之谦尺牍》制“上海图书馆藏珍稀文献出版存鉴”朱文印原钤印花一纸;

2、赠送戏鸿堂制,止观新制赵之谦同款云纹笺一袋,木版水印工艺(12张,竹纸和竹檀纸各六张)
典藏版特装版签名本各发售300部;
藏书票由作者戴佳妙先生签名钤印题上款,另钤作者梁颖先生印、总策划许石如先生印、止观书局印、中国书房印,极具收藏价值。
如需要题上款,下单时请备注姓名,女士/先生或斋号,如下单时没有备注一律不题写上款。正式发售后不再题写上款,编号随机。
因为藏书票中的编号去掉了“4”,编号自动顺延;

典藏本(函套布面精装本)

特装本(函套布面经折装)

藏书票效果图

上海图书馆藏珍稀文献出版存鉴

原钤印花

此印由著名篆刻家周建国先生所刻,极具纪念意义!

赵之谦同款云纹笺

戏鸿堂制 止观新制

竹檀纸
竹纸

《赵之谦尺牍》包装细节

典藏版

为了防止磕碰,止观书局出版的书均采取瓦楞盒加珍珠棉加外包装箱的包装方式,最大限度保护书籍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特装本
《赵之谦尺牍》实拍书影
典藏本书影

特装本实拍书影

特装本释文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