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安 | 是我老糊涂了吗?
■是我老糊涂了吗?
孙承安
一退休,便被吸收为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本人由于一直处于“超期服役”状态,因此,只是每年写点供讲师团宣讲的文稿,偶尔应邀去有的学校为学生作几场讲座,其他工作少有参与。2018年3月,区关工委将我几年下来所写的文稿编成一本小册子,我以《教育情未了》为书名进行了一番编辑。
担任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以来,我认识了不少新的老年朋友,他们热心为下一代服务,不计报酬,精神很可嘉。有几位已经年逾八十,但工作仍然很勤奋,有的写宣讲稿,有的到学校去宣讲,有的为孩子们演出,有的为问题孩子作心理疏导,有的结对帮扶,有的做假日爱心学校的老师。这些工作固然是名副其实的“关心下一代”,但我以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非得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协同努力不可。老同志虽然可以为之发挥余热,但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也非家长莫属。
早有研究证明,遗传、教育和环境,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三大要素。人的一生,最早接触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而且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其实不仅仅只是“教育”,而且还是一个“环境”。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的优秀传统,其中,“孟母”便是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推崇的典范之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教子的三个故事,有两个被写进了《三字经》。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孩子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尚待逐步形成,理应大手拉小手,得到大人们的悉心教育和指引才是。但令人费解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人却想让孩子们来承担教育大人的重任!不是吗?稍加留意,总不时看到各地有关文明创建、普法宣传、防治艾滋、拒绝毒品、交通安全甚至反腐倡廉等等诸多活动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小手拉大手!”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固然,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但我觉得,创新是以不违背客观规律为基本前提的。试想一下,孩子的小手本该是需要大手好好搀扶的,倘如反其道而行之,无疑是在孩子柔弱的肩膀上压上了根本承受不了的重担,这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是“小手拉大手”这种说法和做法不太靠谱,还是自己老糊涂了?我琢磨来琢磨去,真的犯迷糊了……
孙承安老师
作者简介
孙承安老师,1951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30余年,后供职于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富阳区第6届政协委员。已出版《且行且思说教育》《蛙声》《在龙门读中国》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