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睡不着
睡眠,是人生大事。失眠,却困扰着当今很多人。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我们为什么睡不着?》为我们揭示了失眠背后的原因——人体的昼夜节律决定了睡眠,而失眠就是昼夜节律失调。那么,什么是昼夜节律?
早在18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向着太阳打开,在黄昏时合拢。后来,其他科学家发现不只是植物,动物和人类也有生物钟帮助自身生理状态适应环境的日常变化。这种常规性适应被称为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一种,它由地球自转决定,持续时间为24个小时,受太阳光的照射而影响到人体体温、进食和激素分泌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昼夜节律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它还控制着觉醒与睡眠的更替,即使在全天照明或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也照常运行。从单细胞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和人类,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命活动表现出周期性的昼夜节律。它对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代谢、分泌以及免疫等均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人体血压也遵循着昼夜节律的变化,晨起时血压最低,傍晚时血压达到峰值。所以医生会建议高血压患者尽可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晨。
同时,昼夜节律也会使我们产生睡眠欲望。褪黑素是松果腺释放的天然“困倦”激素。它在昼夜节律中起着很大作用。褪黑素在一天里的不同周期被分泌到体内,帮助维持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的睡眠觉醒周期。松果腺在黑暗时会制造和分泌更多的褪黑素,在光亮的时候会减少产量。虽然每个人都会产生褪黑素,但随着年龄增长,分泌的量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在我们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开始,然后一直增加,直至成年早期达到顶峰。在那之后,大多数人的褪黑素分泌会减少,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中老年人更容易失眠。而阳光可以刺激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是一种刺激情绪的药物,与褪黑素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白天人们容易处于觉醒状态,到了夜晚便会出现入睡的渴望。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当人们乘坐飞机从一个时区飞到另一时区时,人体仍会按照原来的昼夜节律工作,这样就与到达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出现一种被称为“喷气飞机综合征”的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是工作效率低、不易入睡、睡中容易惊醒、思路不清等。一般要在一至数天后才能适应新地区的昼夜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时差”。
当失眠时,人体的昼夜节律失调,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在本该睡着的时候无法入睡,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昼夜节律被打乱后,人体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由于人体自身机能失调导致的原发性紊乱和由于环境因素影响了生物钟功能而导致的继发性紊乱。时差综合征和轮班等情况下发生的觉醒——睡眠紊乱都属于继发性紊乱。相比之下,原发性觉醒——睡眠紊乱会呈现出很多其他类型的睡眠紊乱疾病,比如失眠、睡眠过度等等。
那么,昼夜节律已经乱了,是不是就没救了?并不是。其实,晚上难以入睡的部分原因是对光线极度敏感。即使是一般的室内光线也会欺骗我们的大脑,使其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更不用说经常暴露在电子屏幕的人造光下。所以,睡前应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和屏幕产生的强光。
睡眠与觉醒的转换受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调节。要让自己的生物节律适应昼夜变换,就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即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另外,尽量不要在周末睡懒觉,或者明显改变自己的睡眠时间。一个晚上的剧烈变化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连续几晚睡眠时间的变化可能就会导致明显的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是人体内生物钟和地球自转之间非常复杂的平衡,正因其复杂,才需很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