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雄,还是蛮族?考古还你一个真实的契丹王朝

提起契丹,有的人会首先想到《天龙八部》里的契丹族大英雄萧峰,背负着家仇国恨,游走在辽国与北宋之间;有的人还会想到流传甚广的《杨家将》,它讲述在辽宋战争的背景下,天波府几代杨家将与契丹军大战产生的一系列传奇。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的“契丹”。

那么,真实的契丹族和契丹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期《考古公开课》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老师,借助契丹辽帝国建立的第一个都城——辽上京遗址,来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董新林

契丹崛起

契丹族属于东部鲜卑的一支,在公元334年的时候从鲜卑里面脱离出来,主要游牧在我国的东北部。到了唐代,契丹部族趋利避害,臣服于中原强大的唐帝国和草原上的突厥汗国之间。

这种局面在安史之乱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燕云十六州地区战乱不断,唐王朝无暇管理边疆事务;另一方面,在草原上取代突厥汗国的回鹘汗国在公元9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就给契丹部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契丹族内部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耶律阿保机。

《考古公开课》节目录制现场

耶律阿保机出生于872年,《辽史》说他成年后“身长九尺,目光射人,丰上锐下,关弓三百斤”,这说明阿保机是一个机智过人、身体强壮的勇士。

耶律阿保机在南征北战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积累了极高的威望,在唐朝灭亡的907年,他一举成为了契丹八部联盟的可汗,并最终在916年,登基称帝,建契丹国,创立了像中原汉族王朝一样的帝国,这是一个新时代的一个开始。

在登基后,耶律阿保机做了许多大事,包括稳定内部势力,重用汉族官吏,吸取汉文化来规范国家制度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兴建都城,即辽上京。

辽上京遗址俯瞰

布局独特的辽上京

上京临潢府是契丹辽帝国建立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都城,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境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考古学家从2011年开始对辽上京遗址展开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掘了整整十年。

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通过这十年艰苦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学家收获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考古发现。

首先是确认了辽上京的独特规制。在唐王朝以后,中国古代都城出现了南北两套规划系统,一是北宋东京模式,二是辽上京模式。

北宋汴梁城平面图

从北宋汴梁城(今开封)的平面图上,我们能看出它有三重城环套,分别是宫城、内城、外城,而且有一条明确的南向的中轴线。

而辽上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辽上京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辽上京跟秦汉以来的都城形状都有不同,它是南北两个城的 “日”字形平面布局。那么根据《辽史》记载,北城叫皇城,是契丹皇帝和契丹贵族生活的区域,南城叫汉城,是汉人、商人和驻外使节生活的区域。在北城里面,又有宫城和内城两重环套,呈现“回”字形的布局。

这种“日”字形和“回”字形结合的布局体现了因俗而治与王权至上的统治理念的结合。这也给后来金、元、清的都城设计建立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乾隆时期北京城也是仿照了辽上京模式。

此外,辽上京遗址从宫城东门进入之后,有类似故宫三大殿的礼仪性建筑,结合东门大街的宽度和东门一门三道的高等级规格,考古学家确认,辽上京的中轴线是东西走向,而不是常见的南北走向,非常独特。

辽上京遗址城门

董老师认为,契丹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汉人占多数的帝国,从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汉族小中国到多民族一统的大中国的开始,对于现今中华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契丹辽王朝处在丝绸之路上,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在今天的俄语中,“中国”一词的发音正是“契丹”,13世纪的一本阿拉伯兵书把我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称为“契丹花”,这也足以反映了契丹辽王朝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世界的影响力。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田龙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李怡雯 马凡惠(实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