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3518--灵山秀水家人同游祭先人

  

化门-螺旋缠闭

峨眉缠闭门(化门)内功图说


第一卷 百日筑基

第一节 无极松静(静息)

无极松静为道家内功之首层,亦称坐忘、闭气或胎息。肺为气之腑,气乃力之君,无极松静以不动之道致气,盖心与气本属一体,古语所谓息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以此生气,则得老子“无为”之法也。丹书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起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长”,可见无极松静实道门内功万法之宗也,故功家亦谓之炼己。有己始可以有本体,而后可以有用焉。

其法为:两脚开步站立,相距与肩同宽,含胸拔背,手自然下垂,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略开,圆裆提肛,松腘踩匀。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抛却万念,虚灵内含,神志安祥鼻息自然。(此内家拳浑圆体势,为螺旋缠闭门内功及拳架的基本体态要求,须贯穿始终,本无需多说重复。而此后动静桩功及拳架说明仍一再赘言者,仅为其重要性强调,学者能不时自查乎行走坐卧运功间,当能体谅述者用心之诚苦。)

而后放松身体前后左右及身柱中轴,从头到足渐次松开头顶、前额、两腮、口、前颈、胸、上腹、小腹、两大腿前面、两小腿前面、两脚;头顶、后枕部、后颈、背、腰、臀、两大腿后面、两小腿后面、两脚;头顶、头之两侧、颈之两侧、两肩、两上臂、两小臂、两手、十指,两腋、腰两侧、两胯部、两大腿外面、两小腿外面、两脚、脚趾;泥丸(脑中)、喉(颈中)、心(胸中)、胃(上腹正中)、脐后肾前(腹正中)、会阴、两大腿内侧、两小腿内侧、两涌泉。各线放松时,眼与意识微内视随之。每视一处,或微有酥麻之感,甚觉良好。从上至下放松时,有天降细雨、洗涤除尽体内外尘垢之舒适,则为得法。

肢体彻底放松之后,觉得自己和世界万物什么都没有了。司马承祯谓之“彼我两忘,了无所知”,似乎宇宙不比我大,我不比宇宙小,我即宇宙,宇宙即我,进入“太无”之境界。则可以静息也,其法有数、随、止、观、还、净六字言之,丹家谓之“六妙法门”。

数,即数息。自然呼吸中,微以意念默数呼吸,凡十二度,意在鼻间。随,即随息。心息相依,意念轻随呼吸出入往返于鼻与丹田间,想以心火温熏丹田,无须再数,久暂随意。止,即止息。不数不息,意识停止于脐下,以丹田深息,凡十二度。观,即观息,关息也。此时以丹田为中心,意以全身所有肌肤毛孔进行呼吸(似乎不再需鼻呼吸),略闭气以通关。《抱朴子·微旨》曰“适时闭息,节其气冲以通也”,尽言其道。还,即还息,返本还源。如还归母体胎中,通过脐带供给养料一般。站立地上,唯足与地相连,犹脐带与母体也,想地气自足心而入丹田,久之如脚踏气团,轻身灵跳所以然。《庄子》曰:“古之至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蹱,众人之息以喉。”净,即净息,心无所托,泯然清净,还归虚无,无中而有生。张景岳言:“闭气即所以养气”。

道家丹法《胎息经》曰:“胎自伏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驻,心不动念,无去无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初行松静之法,当勿妄求,初习一二字,数日后增至三四字,再求全之。功浅者稍闭即可,渐求深长。而尤以神意注胎中而不离形为要,盖失神意而妄闭者,或有断息自闷之险,习者须知之。

第二节 吸星培元(吞气)

择空气清新,宁静宜人处,以视野空旷且远有绿水青山茂林为佳。开步松静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静息片刻以调动气机。

内视丹田,意含远山。两手心顺旋转向两侧前方而对旷野,鼻吸缓起,两手从两侧慢慢捧起身前所有精灵生气,随鼻之吸气慢慢导入,双手渐起渐合拢至头前如捧一大气球,两手继续掌心向内、向下至下颌前方,随吸随挤压气球之气入鼻,致胸腔胀满撑圆。悠长吸气的同时意想天空艳云彩霞及日月星辰精气亦随之自头顶百会穴缓缓吸入泥丸至喉,与鼻中吸入之气融合而入胸中,再由双手徐徐下压导入丹田。同时踵息吸地下精气随入丹田。此步功夫意念复杂,要求同时吸纳旷野远山精气、天空星云精气、地下精气共入丹田。丹田饱满后略闭气,内鼓而以意使气侵入脏腑腠理毛

孔,是为吸星采气一度。量力而行,因时制宜,每次练功以十二度为佳。其快慢速度由功夫深浅而论,多初期较快,渐至功深息长,可缓慢行之。



第二卷 蓄劲养劲

第一节 三丹撑抱(浑元劲)

浑圆体势。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略含绷劲,手心内合而与脐下丹田共拥气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半尺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目光内敛而略注两手间。如此默默数息十二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下丹田撑抱。而中、上丹田者,手心内合与檀中穴、印堂穴共拥气球也,余同。

第二节 蛤蟆观天(前、左、右三向)

浑圆体势。两手腹前交叉上举至头前分开于头两侧肩上,掌心向前,拇指距眼角尺余。劳宫穴内吸,五指张开抓扣如各持一气球。脚趾抓地,重心略偏重于前脚掌,后跟略虚。体态好像巴在墙上之壁虎。两膝外撑内裹争力,意劲下注如入地而上顶与两肘呼应。两肘前顾胸侧顾胁肋而下与两膝呼应。目光内敛而视前方,如此默默数息十二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正向蛤蟆观天。

两脚捻地转身面向左前方,呈左虚右实丁八步。两手随转身各持气球体侧下落,腹前交叉提起至头部前方(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分开,右手回撑持球于右肩上齐耳高,略曲距头后尺许;左手持球前撑略高于目,稍直距头前约尺半,意劲略注重于小指侧掌沿,含向前剁劈意,手心朝左前方。反之则为右势,余同。

第三节 懒汉伸腰(左右)

浑圆体势。两手徐徐向前提起,两臂前伸将直未直。手心向下,五指分开蓄满意劲,如各抓一大气球。两足后跟提起而前脚掌受力,五趾抓地。稍停,全身协动左前拧转左胯、左腰、左肩,促左臂、左手及所抓气球极力向前伸出;右胯、右臀随之相对运动而向右后顶起;右臂屈肘右后顶,右手紧抓气球移向右侧方下按。目光视前手背而略内敛,全身架势浑圆整合如伸懒腰状,如此默默数息十二次。存想每次吸入时两手所持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左胯、左腰、左肩,促左臂、左手及所抓气球向前伸出至极;右胯、右臀随之相对运动而向右后顶起至极,右手抓紧向右侧方下按而右臂屈肘右后方顶出至极;呼出时回缩如故,是为左式懒汉伸腰。右势互反。

第四节 周天开合(开天裂地)

浑圆体势。重心略前移至双前脚掌,十趾抓地,后脚跟略虚起。两臂手心向内撑圆如抱气球,手背外撑灌注绷劲,手心内含而与胸腹合力共拥一大气

球。两手拇指侧寓含向上挑托之意劲,小指侧寓含向下斩切剁断之意劲。两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距半尺许而寓含劲气对冲穿刺之意,劳宫内涵而拇指小指稍节略扣。两肘左右撑顶绷起而寓含下顾护卫胁肋之意。目光内敛而略注两手间,如此默默数息十二次。存想每次吸入时所抱气球及身躯四肢随之胀大撑圆;同时意想自己身躯仿佛从任督两脉被分成了左右两片,吸气时随所报气球及

身躯的胀大撑圆至极而左右两片身体分开,并想天地与身相合,由脚蹬开地,由手撕裂天一起被分开成左右两半;呼气时回还如故,是为正前向周天开合。

整体转左前方,右脚屈膝做实承受大部分体重,左脚跟虚起,前脚掌着地承受小部分体重。左手略高,右手略低。余同正向要求,则为左势。右势互反。

第五节 虎踞龙盘(左右按旋反摇)

浑圆体势。两臂前伸,手心向下,五指分开如各抓一大气球,肘部两侧顶开,两臂间如抱一大气球。拧动脚掌使身体转向左前方,右脚蹲屈左脚稍直,重心移向右脚而后坐,两前脚掌着力。两手随转身抓球伸向左前下方,左手在前,右手略后,手心向下。目视左前下方,有虎踞险要而蓄力下扑之威,数息十二次。

继续拧脚掌左转至身后,成左弓步状。左手抓球下撑于臀后,手心向下。右手抓球于肩上,手心向外。目视左手背。寓云中神龙回首反顾之雄。数息十二次,是为左式虎踞龙盘。右势互反,唯徐徐拧动脚掌使身体右转回到正前环抱,而后反向行之。

第六节 摘星换斗(独立三撑)

浑圆体势。两手五指张开各抓一气球腹前交叉上举至头前分开如白鹤亮翅,手心向侧下方,寓把握黏住对方双手左右搭压之意。重心右移,身略左转,左脚向左前提起,膝关节略弯,意注脚趾尖,寓点踢对方胸腹之意,是为左式。右势互反。

第三卷 动功:(贯劲发劲)

第一节 五行循环(大、中、小圈)

浑圆体势。两臂依次身前交叉划圆,如太极拳之云手相似:左拧身,右手自裆前向左穿出(掌心朝左后意劲注食中二指尖),向上挑起至左额角(掌心旋至朝左意注右手背寓粘劲),随右转身向右且旋且转(掌心朝前寓粘连格挡拨开意劲),五指略扣下沉(寓巴拿抓擒意劲),右臂向下

牵缘至起点(寓扯采挒空丢意劲),形成一圆圈,圈上寓“穿、挑、格、拿、采”五种意劲,是为右圈;左圈亦反向“穿、挑、格、拿、采”行之,右格时左穿,右拿时左触点发劲,右采时左挑,右穿时左格,左拿时右触点发劲,左采时右挑,如此两手交互循环,腰腿身法协调配合之,徐缓凝重中慢求“搭手即粘连,接手半边空,牵缘随他去,四两带千钧”的化门螺旋缠丝劲。不限次数,可随时行之,久后可得两臂如棉裹铁且粘如饴糖之效。娴熟后,配合步法进退练至风云漫舞神妙佳境,则化门烂(乱、滥)缠丝(练家也称乱踩花)之效可鉴。

第二节 鸳擒排浪(风摆柳)

浑圆体势。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而后顺缠使左手心向下成阴手如擒敌左腕状,右手心向上成阳手如托敌左肘状,身步配合缓缓向左牵引;至极两手略起旋腕至右手心向下成阴手如擒敌右腕状,左手心向上成阳手如托敌右肘状,身步配合缓缓向右牵引。至极而返,如此反复行之,两掌始终阴阳相随,翻云覆雨、螺旋缠绵。两手如形影不离之深情鸳鸯,因而被称为鸳鸯手。而运至极处后手劳宫朝前吐劲刚猛者,亦有鸳鸯掌(兜掌式)之谓。

如条件允许,老师常叮嘱我们在齐胸深水中练功。功深娴熟者,进退步法随之,每令身周波涛汹涌、沙泥翻滚,故有人亦称之为浪排掌。劲势虚实运用机巧时,和少林绝学风摆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节 河车搬运(双劈双炮掌)

浑圆体势。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而后逆缠使左手心向上成阳手,意劲贯注左臂桡骨侧、左掌拇指食指侧及左肩左额头颅角部,拧步旋腰身协力推重物(意想可以是一个立着的大沙袋或一座大楼)至左后方,上身随之左转,右手心向下成阴随左手腕部助之,高马步逐渐变为左弓步;右脚后移重心略后坐成左虚步,双手同步顺缠下砸(意为抓起重物头朝下倒贯于身前地上);左脚前跨一步,右脚随之跟进成双弓步,双手立掌向前推出,目送劲达远方,是为左势河车搬运。右势互反。

第四节 摇山撼树(平、立、斜顺逆双云手)

浑圆体势。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旋双腕至两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指尖略扣,如各抓一小气球,两臂桡骨间如夹一大气球。双手缓缓同步做水平面顺时针划圆,如农家推磨一般,不下十二圈,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顺时针摇晃。双手缓缓同步做水平面逆时针划圆,如农家反向推磨一般,不下十二圈,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逆时针摇晃。双手缓缓同步做推远向下拉近提上立划圆,如农家井上摇转辘轳提水一般,不下十二圈,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立环摇晃。双手缓缓同步做推远提上拉近按下立划圆,如农家井上反转辘轳提水一般,不下十二圈,意想两臂间大气球领着前方高楼或大山随之立环摇晃。

上为正向高马步摇撼,然后转左弓步行之,再转右弓步行之。总宜凝功缓缓,腰腿协力。另有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斜方向的顺逆运作,则为熟极求巧之道,习者自能探究之。

第五节 金鸡抖翎(惊炸弹抖)

浑圆体势。两手胸前提起,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旋双腕至两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指尖略扣,如各抓一气球,沉肩坠肘,两臂凝聚裹铁力。

身体左右侧以脊柱为中轴依次向前协调拧动,

腰腿助之,促进左右臂向前依次伸缩蓄

劲,三蓄而一发。左伸时右缩肩后顶,而项背腰胯皆为之向左抖擞微移,劲势纵横螺,旋惊弹炸起;右伸时左缩肩后顶,而项背腰胯皆为之向右抖擞微移,劲势纵横螺旋,惊弹炸起。不计时数,闲暇自修。

第六节 指点江山

浑圆体势。沉肩坠肘,两手胸前徐徐提起,劳宫内含,五指自然伸向前方,柔软灵动而意劲凝注指端,仿佛两只握在手中的抓笔(无竿大毛笔头),右手正体左手反体(如印章刻面)于天幕旷野逐字缓缓写出“指点江山”几个大字,初以行书体为佳,渐期草而不乱。要求两手同时进行,笔力流畅,笔画断续处内劲蓄放自如。适时修炼,不拘回数。

思师传“指点江山”者,实乱世逐鹿之道;而太平盛世,书“福禄寿喜”何妨。

第四卷 拆手:(化劲用劲)

第一节 鸳擒十字(鸳鸯掌闭掌式)

浑圆体势。重心略左沉,双手略抱搂至左腰际;稍动右脚(可右前上步),随即重心移向右脚成横裆

步(右前上步则为右弓步)。右臂揭起至右额前,曲腕前巴拿粘住敌手,略往右侧后领随空化;同时蹬左脚顺腰胯促左臂及掌自口前击出,掌心初期向内,至触点而旋腕向前下,眼视触点,是为右挑闭左掌。左势互反。

左右势反复行之,三五度或一去二三里不限。娴熟后易掌而为拳为标为指为凌空虚拍,皆造化之所能事,习者自修自用。

第二节 金丝缠袖(搭钻挑炮)

浑圆体势。初期动作含糊,仅屈肘两小臂胸前互绕立环。搭钻势者,两手心向下,五指略开,指稍略扣,各抓一气球。两手抓球伸出、搭下、收回、提起。不计其数,多行有益。

功深着熟后,动作可大展。即伸出搭下时,塔镇敌手;后手提起翻出钻击对方口鼻眼喉。左右反复,不计时数。

而挑炮势者,两手心向下,五指略开,指稍略扣,各抓一气球。两手抓球伸出、提起、收回、搭下。不限其数,多行多益。

功深着熟后,亦可动作展大。即伸出提起时,黏住敌手,随揭随领起向额外,乃至侧后空化之;后手搭下时变拳借腰胯拧转整劲击出,拳心向下,目视触点。左右反复行之,不计时数。

功至老成,多入化境。观余师及叔兄耄耋者多,指臂干腊如金丝缠绕袖间,虽无赳赳之态而神意飘然者,数十载不懈纯功可鉴。

第三节 翻云覆雨(惊上取下)

浑圆体势。两臂胸前提起,五指张开,手心相对,初如抱球状。随即两手抱球顺时针拧转至左手阴手在上,右手阳手在下;左手继续向右肩前搭落,右手屈肘自左臂内侧翻出,向右前上方击出,意劲贯注右掌背(屈指空握可以成右反背拳),拧脚助上体略右转成右弓步,虚实收放自如;下搭之左手提起齐眉高,翻出之右掌沿出去路线返回,翻为阴手沿左臂内侧向前下方削出,手心向下,意劲贯注右掌沿小指侧(亦可屈指握成裁拳);反复行之,每一翻覆可配合进右脚追左步随之,是为右势翻云覆雨。左右互反,循环行之。

应用此势尤重欲取姑先与、声东击西、惊上取下等内家拳虚实之道,师兄弟间常以此术相戏,机巧灵变之法也。

第四节 醒狮扬头(斜勾抛拳)

浑圆体势。上体前倾,两手胸前提起于头前,屈曲五指成空心拳,如抓握武狮头,拳心相对,两前臂间似抱一大气球。腰腿配合双臂同步右转,旋腰令双臂略高起、再向下(略后坐重心左移双手近右脚踝部),左手前右手后抱球转向正前头上方抛起,至左前臂略曲撑于头额左侧前,手心向前寓粘缠意劲,右手稍直手心向后勾击于身前,略高于下颌,目视右拳,两肘横撑竖裹且与双膝顶意相合,双脚成左横裆步(进步练习为左弓步),是为右势醒狮扬头。左右互反循环。

反复行之,腰腿身手协调整齐,意劲浑然,发力均整。旋腰蓄势,扬头抛发,后手架起主防,前手抛出主攻。修至圈小而攻防互换自如,则为得法。

第五节 顺手牵羊(粘缠空随)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朝前下方,五指张开,劲寓指肚,掌心各含一气团。双臂同步左、上、右划一圆弧,重心左移右空;双手气团拍入对方头胸并随即沾粘对方来手,右手初寓格挡劲后转牵缘意向右后领化,左手初寓纯阳劲后转追随意向右侧后方助之,神意随之丈外而不已。是为右势顺手牵羊。左右互反,循环行之。

此为取巧之技,寻常对手或可牵而丢之,四两千钧之道,对真正高手奏效不易。然缠闭武学既得“化门”之誉,当不敢或忘先贤得心应手之术。

第六节 野马分鬃(捆肩斜飞、挑挂)

浑圆体势。两臂徐徐提起于身前,掌心相对,同时各自顺时针转小圈三度,贯注裹铁力于两臂至右肩。左手胸前內钩挂缠住对方左手,旋腕左后牵挒;同时右臂下垂,拧腰腿上身抖擞左转助右肩臂向左担击其左肘关节。稍顿,乘对方回挣求脱之际,上右脚管住对方退路;右臂从对方腋下挑起,拧腰抖擞向右前方斜飞发出,右手掌心斜向上,劲达掌背及肘臂;左掌推而助之,是为右势野马分鬃。左势互反。

左右势循环行之,三五度或一去二三里不限。总宜身步配合,腰胯协力助之。

第七节 玉龙含珠(缠挒断肘)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朝前下方,五指张开,劲寓指肚,掌心各含一气团。双臂同步左、上、右划一圆弧,重心左移右空;两脚向右拧转拐步蹲下;同时右手粘缠对方右手,随采随挒随旋腕下沉,右手心朝上;左臂亦旋转成手心向上,意劲贯注前臂及肘随之压至右手下。稍顿,进左脚管住对方退路,同时双臂撒手翻腕至手心朝下向两侧拧腰抖擞撑开掌臂发出,是为右势玉龙含珠。

左右互反,循环行之,三五度或一去二三里不限。总宜身胯起伏配合,腰步协力顺达。

第八节 云龙现爪(阴手起伏)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朝下,

五指张开,劳宫内含,掌心各涵一气团,肩撑肘横。两手依次上提下搭,对称用力;上提时意劲贯注肘臂腕及手背,寓挑托反撩横击之变;下搭时劲凝掌指,寓缠手挒采塔镇之意。配进退步法机巧行之于身侧体前,不限时数。

第九节 流云挥袖(裹断横弹)

浑圆体势。两臂身前抱球向下、向右、向上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周,右前臂随之转成掌心斜向内(头面),意劲贯注右前臂外侧自右向左横挡,渐至右前臂平伸身前,寓沾粘左引塔压意;同时上体略左转裹身。上动不停,急上右步(能管控对方退路为佳),右臂急速翻覆向对方横击而出。左手立胸前掩护右手。是为右势流云挥袖。

左右势反复行之,三五度或一去二三里不限。总宜身步配合,腰胯协力助之。

第十节 挂步挤手(贴身靠)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朝下,五指张开,劳宫内含,掌心各涵一气团,肩撑肘横。右脚略提,向前、向右、略后,落步以右脚跟扣锁对方脚跟退路,抖擞腰身催动右肘横挤对方中节发之,是为右势。

左右反复行之,不限时数。此势动作简洁含蓄,甚则醉汉或耄耋老叟两手拢袖中,踉跄蹒跚间嬉笑发人于寻丈外,毫无费力之象。

第五卷 腿功:

第一节 乌云盖膝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朝前下方,五指张开,劲寓指肚,掌心各含一气团。双掌同步向右、向上、向左划一圆弧,拨开对方攻防体系,顺势沾粘其颈项发肩,向下按压;同时弓身提膝顶击其头面胸腹。左右交替行之,不计时数,总宜身步配合,腰胯协力。

第二节 丹凤朝阳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相对五指微张开如抱气球,劲寓指稍。上身约左转,双手胸前上方穿起,划开并粘缠对方手臂,同时起脚踢踹对方心胸胁肋及颈喉头面。可意劲贯注脚尖分别针对各部目标练习,左右交替行之,不计时数,总宜身步配合,腰胯协力。

第三节 勾脚侧踹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朝前下方,五指张开,掌心各含一气团。双掌同步向右、向上、向左划一圆弧,拨开对方攻防体系,顺势粘缠对方手臂,上身略左转;同时重心左移起右脚自右而前而左以里合腿勾踢对方膝弯腰胯等处。继以右脚向右前方踹出,并迅速收提身前,随即右脚向右前落步,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双掌借沉身之势向右前方扑出。手脚用力对称均整协调,是为右势勾脚侧踹。

左右势反复行之,三五度或一去二三里不限。总宜身步配合,腰胯协力助之。

第四节 白鹤亮翅

浑圆体势。双手身前提起,手心相对五指微张开如抱气球,劲寓指稍。双手胸前上方穿起,撕开对方攻防并粘缠其手臂,同时起前脚蹬踹对方膝盖胫骨及胸腹,意劲贯注脚跟。

两腿交互行之,不计时数,总宜劲势整齐,攻防有序。

  

  

(荣昌缠门钱鼎文先生演示峨眉缠闭门通背无极单刀教学参考视频)

  

  附:峨眉缠闭门通背无极子刀动作名称

01、抱刀请手     02、退回奇门   

03、左挂挤手     04、右挂挤手   

05、沉气贯劲     06、牵缘顶柄   

07、棚手顺捶     08、旋缠右挒   

09、独立侧踹     10、虚步展翅   

11、棚手拗捶     12、旋缠左挒   

13、独立侧踹     14、退步跨虎   

15、掺手撩柄     16、回身格挡   

17、乌云盖膝     18、蹬脚平抹   

19、回身劈刀     20、倒柄推刀   

21、拗步右撩刀    22、顺步反撩刀  

23、拗步右撩刀    24、顺步反撩刀  

25、回身劈刀     26、上左步推刀  

27、缠头抱刀     28、摘星换斗   

29、马步撩刀     30、盖步捧刀   

31、开步平抹     32、盖步捧刀   

33、开步平抹     34、回身劈刀   

35、上左步推刀    36、拦刀摧心掌  

37、盘头压刀     38、合手拦刀   

39、开步扇刀     40、合手拦刀   

41、开步扇刀     42、回身劈刀   

43、上左步推刀    44、拦刀摧心掌  

45、上步撩刀     46、捋刀推掌   

47、顺步穿刺刀    48、盖步抱刀   

49、腾空二起脚    50、神龙回首   

51、刮刀按压     52、盘搭穿刺刀  

53、倒柄推刀     54、盘旋步撩刀  

55、回身劈刀     56、上左步推刀  

57、马步侧劈刀    58、盘旋步撩刀  

59、回身劈刀     60、上左步推刀  

61、马步侧劈刀    62、盘旋步撩刀  

63、回身劈刀     64、上左步推刀  

65、拦刀摧心掌    66、上步撩刀   

67、跃步劈刀     68、马步侧劈刀  

69、独立抱刀     70、玉女穿梭   

71、收刀横挤     72、导气归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