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格律诗,写对联不能不懂得对仗方法。好的对仗句方可流传千古

【前言】当前无论是喜爱写现代诗歌的还是喜爱写古诗的,以诗歌形式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已经蔚然成风。然而如何写好诗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应具备哪些突出的特点?人们看到有一些诗歌,没有运用形象思维,也不押韵,没有诗歌的形式美,更主要的是诗没能引起大多数人感情上的共鸣,反而人们共鸣的是:这样“不成样子”的诗居然登上所谓“权威”的“诗之刊物”。泱泱大国,巍巍华夏,詩之大国的后继者们开始不安,不平了。这种反应确实是在情理之中。如果没有反应那将是我国诗坛的悲哀。于是我萌生了与其无止休的争论,不如正本清源,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什么样的文字才可以称之为诗。于是我在今日头条先后发表了《写诗要用形象思维就不能不懂——赋比兴》、《诗为什么又叫“诗歌”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才知道今后如何写诗》、《写现代诗要先弄懂什么是近体诗、古风和乐府诗这样心中才有底》、《我这里有方法:学会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并不难》、《我这里有方法:写诗怎样开头和结尾最好》等文章。得到读者的评论回应,请看以下截图:

得到大家的鼓励,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希望。追本溯源,写诗词,我觉得我们先从最基本的基础说起。

1957年6月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对词学有专门研究的冒广生老先生说道:“不讲平仄,不讲押韵,还算什么格律诗?掌握了格律就有自由了。”

所以我继续写了今天的这篇写格律诗要讲对仗的文章。看了这篇格律诗写对仗的方法,那么春节如何写对联也就更容易多了。在学习律诗对仗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就一起欣赏了这些诗歌,也就理解古典诗歌中好的对仗句之所以流芳千古的原因了。

关于律诗的平仄我写完了一篇文章,今天写律诗的对仗,我还会写诗的押韵。当然,今后我还会继续写一些有关诗歌的文章,希望大家一起来参与讨论,并多多指正。

写格律诗,写对联不能不懂得对仗,不论五律,七律或排律(长律),都要讲究对仗。

一.律诗关于对仗的基本要求

1. 五律和七律的八句诗,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尾,两联通常不用对仗,但是用了也可以。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不管多少句,都要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性质的词,依次并列起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介词对介词等。

请看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律的中间两联,就是用对仗的。

其颔联: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草”与“雪”是名词对名词,“枯”与“尽”是不及物动词对不及物动词,“鹰”对“马”,“眼”对“蹄”鹰眼与马蹄中是名词分别相对。“疾”与“轻”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其颈联: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忽”与“还”是副词对副词,“过”与“归”是动词对动词,“新丰”与“细柳”,是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也是地名对地名。“市”与“营”是名词对名词。

我们再看杜甫的《别房太尉墓》 :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再看《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上面举的例子是一般律诗用对仗的情况,都是颔联和颈联用对仗。

2.但也有例外,有的律诗只有一联对仗,如储光羲的五律。《寒夜江口泊舟》。只是颈联用了对仗。

寒潮信未起,山浦缆孤舟。 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 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 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

还有不少的律诗三联用对仗,如白居易的七律《杭州春望》,首联颔联颈联都用了对仗。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还有的律诗四联都用对仗,如王维的七律,《既蒙宥罪旋复拜官》

忽蒙汉诏还冠冕, 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 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 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 还来双阙共鸣珂。

3.绝句不讲究对仗,用不用对仗都可以。也有用的。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窗寒”对“门泊”方位对方位,“西岭”对“东吴”地名对地名,“千秋”对“万里”(数词相对),“雪”对“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二.对仗的种类

对仗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工对】工对要求很严格,它不仅要求,同类的词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形容核对形容词,而且要求同类词中的小类,也要相对,同一类词类中可分成若干小类,如名词可以分成:天文、时令,地理,人事,人伦,人名,地名,宫室,衣饰,饮食,形体,颜色,树木,文学,花鸟虫鱼等等。

工对要求这些小类也必须全部,或大部相对。例如: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是,方位对。是宫室对,纳是动词对,日是“时令”对“天文”(邻对),冬天夏月是“时令”对,暖与是形容词相对。

尽管其中有邻近小类(天文对时令)相对的,但是大部分是同一小类相对,这也算是工对。

还有的五言诗,有四个字对得很工整,只有一个字不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的《旅夜书怀》)。前四个字,对得很工整,只是最后一个字“流”(动词)与“阔”(形容词)不对,这样也算是工对。邻近小类相对,如天文对地理,器物对宫室,也可以算是工对。

【宽对】就是不像工对那样,要求每个小类相对,只要大的词类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就可以了。 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早归》)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其中的名词,花,鱼衣,都不属于同一小类,因此这样的对仗不是工对,而是宽对。

形式应当服从内容,一味追求工对。往往会造成语言的不自然,反而有害于内容,当形式与内容发生矛盾时,舍弃对仗形式,顺其自然,反而更妙,在古典诗歌中这类事例是不少的。

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不是工对,然而它却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流水对】 一般的对仗,是并行的 两件事物相对。出句和对句。甚至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 但是也有一种对仗,出句和对句,在意义上是连贯的,有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不能互换位置,实际上是一句话分两句说,这种对仗叫流水对。

如杜荀鹤的“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春宫怨》) 意思是说,既然得宠,不在于容貌之美,自己又该如何打扮呢。这两句诗,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抱怨之情,这上下两句,就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二者不能颠倒。

上面三种对仗形式是常见的对仗形式。但对仗形式并不止这三种。像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到的“扇面对”、 “借对”、“就句对”等我们也应该掌握运用。

【扇面对】又叫隔句对。他不是本联中的出句和对句相对。而是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

如白居易的,“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夜聞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这四句诗就不是第一句与第二句,或者第三句与第四句相对,而是隔句对,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

【借对】诗人,有时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或为了对仗的工整,有时借用了同音字,或同义字来代替。称之为借对。

像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中的“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其中“鸡黍”对“杨梅”就是借对,因为“杨”和“羊”同音,所以就借来同“鸡”相对。

再如刘长卿的“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新安奉送穆谕德》)。“皇”与“黄”同音,所以借来和“白”相对。

【当句对】或曰“就句对”、“自对”。 就是一句中自成对仗。

如杜甫的,《白帝》中的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戎马”与“归马”相对,“千家”与“”百家”相对。

李义山诗: “密迩平阳接上兰, 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 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 岂知孤凤接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 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错综对】 一般的对仗,是出句的第一个字和对句的第一个字相对,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对句的第二个字相对……但错综对就不同了,他不拘位置叫错综对。如唐代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的首联:“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但位置不同,属典型的错综对。 又如刘禹锡《始闻秋风》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整联中,“君”、“我”,“与”、“却”位置不同,属错综对。

诗人,运用用这种错综对,有时是为了照顾平仄,有时则是为了文理上的通顺

总之,写律诗,写对联,必须懂得对仗这些有关要求。对仗可以使诗歌形式工整,有节奏感,便于记忆,便于歌唱。是诗歌之所以称之为诗歌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我国许多古典诗歌名句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在今日头条我拜读了许多民间高手的诗词,有时间我真想写一些评论来由衷的赞扬这些来自普通百姓的诗歌。他们歌颂我们的时代,抒发他们真挚的感情。这些诗歌是我们时代的呼声。诗歌本身就是传唱的,不是躺在某些刊物里的铅字。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中的对仗

    古诗词中的对仗 前次在悟空问答中回答了<格律诗中的对仗>一文,系统回答是"你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要重复回答".实际上,我曾经回答过<格律诗的平仄>,所以文 ...

  • 什么是限韵,步韵,叠韵以及对偶对仗的区别

    6天前 广告 诗词格律三十三讲 作者: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京东 广告 少年国学游③钓叟迷岛 读<笠翁对韵>学诗词格律 作者:流炀 京东 今天我们就开始近体诗对仗知识的学习.也是学格律最 ...

  • 浅谈格律诗

    清明雨上 段银莹 - 国色天香 醉月诗苑 奉献 张咪 - 给我一个吻 律诗有八句,两句为一联,是指的下一联中,奇数句(第三.五.七句)中第2.4.6字的平仄,与上一联偶数句(第二.四.六句)中 第2. ...

  • 现代人写格律诗,依然或多或少有凑句和口语化等通病,你怎么看?

    凑句,辞贫也. 口语,才薄也. 词汇空泛,才薄如纸,偏偏要写律诗,怎么可能做到以假乱真? 律诗,哪是那么容易写的,且不说现代,三百年清朝,律诗写得漂亮的也就三五人而已,连红楼梦作者曹公子都不在其中,至 ...

  • 我将近八十岁才摸索着写格律诗,好象找到一...

    我将近八十岁才摸索着写格律诗,好象找到一...

  • 如何快速上手学写格律诗?

    格律的定义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体裁则无此严格要求. 说明:1.在此只涉及近体诗格律(词除外)2.只介绍快速入手 ...

  • 写格律诗38句基本口诀,喜欢写作的朋友,值得收藏品鉴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绝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 ...

  •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一生中孤独的一首词,短短四句,流传千古

    说到宋词,不能绕开苏轼,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名篇,都说言为心声,读苏轼的词,更离不开苏轼的心路历程.还是先从著名的乌台诗案说起. 乌台诗案 苏轼对变法中青云直上的人,没有什么好感,再加上本身性格 ...

  • 2020年仿写(学写)格律诗

    2020年所作打油诗(有修改) (说明:学写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前人作品,并不表示自己有什么"诗才") "盐帮古道"立夏行 盐帮古道我来迟, 十八渡中逢雨丝. 爬友 ...

  • 格律诗“口诀”集锦,助你快学写诗,喜欢就收藏了吧

    于秋璇 - 汉宫秋月.mp34:43 来自古韵国学 快学写诗:格律诗口诀集锦 <格律歌>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

  • 背会这16首古诗就可写诗了:格律诗的16种基本格式及其对应的例诗

    古代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可以说近体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使到了现在,白话文已经取代古代汉语,许多人仍然很喜欢古典诗歌,并且希望自己也能够写出这么凝练传神的诗句.我们可以从古体诗写起的,因 ...

  • 学习格律诗38句口诀,掌握好了就可以开始写诗啦!

    学习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