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不止一条路——致泌阳(上)

我在泌阳受到了隆重而丰盛的接待,如果不说点什么,那是肯定对不起东道主的,而作为一个以技术与评论为主要工作的基层人士,我所能够谈的,可能与与那些长期在高层从事类似工作的嘉宾会有很大区别。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人家谈的是高大上,我谈的的低小下。

然而,事情都是从底层小处和下级工作开始,低小下如果做不好,高大上不过是空中楼阁。

虽然黄毅老师是高大上的人,但讲的问题和我一样是低小下,强调技术的修正,因为这个是非常契合实际的,包括对加工产品的包装意见,很经得起考验。

但泌阳还是请到了两位高大上的人物,一位是搞品运作牌的名家,另一位是搞会展的牛人。我是全程关注了会议的所有报告的,唯一不同的是,我用的眼光是挑刺党的眼光,这个角度总是不一样,所以如果有人看完我的这篇文章有身体反应,那证明我号脉功夫没白费,也没有辜负院士的期许。

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技术走向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局限很大,因为大众产品没有特别的技术创新,走向就无法控制。不论是西峡还是随州,也不论是庆元或者灵宝,目前似乎都把香菇事业看得很重,可是同样的除了贸易促进也没啥别的好做。加工确确实实是大方向,可是这个大方向也基本上同质化了。市场方面,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必然是烂价,尤其是行政壁垒下不同省份之间,合作和协调基本上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不改变遍地开花疯狂壮大的全局,如果不能改变,产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就很难摆脱。

黄毅老师提到的对于花菇技术的改良,白花菇可以说是泌阳的招牌,如何改良这块招牌,确实很重要。但近几年白花菇鲜菇市场的行情向好转变,未必不是一个契机,开辟鲜花菇出口渠道(前提是脱离煤炭加温模式更新为自动半自动的管道供热模式,消除二氧化硫问题),可能就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一个内容了。

加工始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近年来的大创新,一个是香菇酱,解决的是菇柄出路问题,另一个是菇脆,这个技术是引进的,解决了小菇的出路问题。实际上由于成本问题,小袋即食香菇不如杏鲍菇金针菇那样好做,所以只有周黑鸭一家的卤香菇做出了成绩。寻找其他加工模式,是当务之急,但这种事情只能是企业做,因此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和技术保密(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就不是政府能够直接支持到的事情,它决定于企业所有人自身素质及引进智力资源的开放度。

对于一个香菇主产县来说,可能一个独特产品就可以带动全局,但必须是真的有所创新,同时创新未必不要传统思维,现在香菇饼干类的东西,面条等,与传统的结合就不是很理想,更多噱头的意味。唯有作为高端食材的道路,才可能是好的突破点,除菇脆(这个其实是通用加工模式的进步,而不是香菇的事情,不过恰好香菇风味比较其他菇种更适合这种加工而已)外,另外两个例子都符合这个原则。

企业自身搞研发不能作为唯一的方式,委托研发,往往会局限于受托单位的实力和思维,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很有“实力”的研发机构,他们在和企业谈合作开发意向的时候,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思路。所以,研发创新恐怕得走另外的途径,那就是有创意的委托研发。有很多人的想法不过是在老套路里兜圈,变来变去只有调味品不同的差异,没有形式上的特异性和口味方面的广适性。有创意的委托研发,就是要摆脱旧形式而不放弃广适性。

从香菇生产本身看,泌阳以及整个河南的香菇生产,带压灭菌仍然不够普及,近年来香菇烧菌问题的严重存在,与此有一定关联,烧菌的发生,与管理条件有极大关系,但潜在污染也是一个促使烧菌问题恶化的因素,常压灭菌是一个不得已条件下的权宜(不日后另有文章阐述这个事情,敬请期待),产业升级必须着重考虑这一点,但现有食用菌工厂化模式的灭菌设备,造价太高,也不是最为合理的办法,推广普及亚高压次高压灭菌,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同时如何将现有政府扶持的工厂化制棒条件利用率提高,也是可以着力的事情。

这一节主要写给泌阳香菇生产者和制种企业,以及管理机构。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