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伤科秘方,近百年来治疗经验证明,疗效显著
朱兴恭老中医伤科常用方剂介绍
作者 / 张俊峰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外科研究室
老中医朱兴恭祖传秘方展筋丹、接骨丹、热敷药、生肌散,传至他本人已是第三代了。近一百年来,治疗伤科疾病经验证明,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到目前为至,不少单位也都在配制,有些医院还作了疗效总结。现将这些方剂的有关资料和我们使用体会介绍于下。
一、展筋丹
处方:全虫124克、土元124克、螃蟹124克、鹿茸(童便炒)15克、广三七31克、乳香(去油)62克、没药(去油)62克、藏红花15克、草红花62克。
效用:镇痉、活血、散瘀、止痛、调气、舒筋、消肿、补髓、强壮筋骨。
配制法:先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再将药粉用黄酒制成丸剂。
用量:成人每次服2.4~3克,小孩按年龄酌减。开水送服。
适应症:骨折、脱位、风湿、筋肉闪挫、筋骨强硬、肌肉萎缩。
体会:本方剂从药物组成来看,是以活血、止痛、散瘀为主,适用于跌打损伤早期,以及筋骨疼痛的患者,故方名定为展筋丹。但是方内的螃蟹和鹿茸就不易理解,当然在接骨丹内出现才是恰当的,因为能补肾阳,肾之充,筋强骨壮。螃蟹不仅在复方中应用接骨,就是单独使用于骨折的也有不少的报道。根据朱兴恭医师的经验,展筋丹和接骨丹经常配合使用,前者为后者治疗骨折的协同药。所以方中的鹿茸、螃蟹应用,理由就在这里。本方除上述适应症外,临床上用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肌肉及关节痛的患者,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骨质增生征、慢性腱鞘炎、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
二、接骨丹
处方:川牛膝124克、马钱子(土炒红色)155克、麻黄124克、川断124克、没药(去油)62克、乳香(去油)62克、鹿茸(童便炒)15克、广三七31克、杜仲(炒)124克。
效用:续筋、接骨、行瘀、止痛、止血、生肌、补肝肾、强筋骨。
配制法:将上药共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或用黄酒制成丸剂。
用量:成人每次服2~2.4克,小孩按年龄酌减。开水冲服。
适应症:骨折、脱位整复后,以及筋肉闪挫扭伤、神经麻木等。
禁忌:五个月以上之孕妇忌服,否则引起难产。
体会:1、服药后,病者感到疼痛减轻,精神恢复,食欲增加,药后第一周,大部分病人感到骨折局部皮肤有“蚁行”感。骨折治疗到后期,如果出现脱皮、极痒,朱氏认为这是骨折愈合的标准之一。2、接骨丹所组成的药物,与古今国内流传的“接骨丹”内容有所不同,没有常用的自然铜、甜瓜子、当归、螃蟹等,而该方是由补肾、止痛、消肿等药物组成,如果用“肾主骨”来解释,就不难解治疗骨折的道理。3、本方剂在治疗慢性腱鞘炎、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时,可与展筋丹交错服用,也有同样效果。4、对于骨折病人的服药方法,朱氏的经验是:第一周早晚各服一次展筋丹,中午服一次接骨丹,从第二周开始,早服展筋丹一次,中午和晚上各服一次接骨丹,这样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从第二周开始肿胀基本消退,骨折纤维连接开始。
三、热敷药
“热敷药”的临床应用,详见《陕西新医药》杂志1976年第3期第35页,不再赘述。(小编特意查了一下《陕西新医药》杂志1976年第3期第35页,其乃是《陕西医学杂志》 1976年第3期第35页所刊登的“热敷药”,今也附注于下,方便大家学习。)
“热敷药”是复方外用药,通过几十年临床使用,对骨外科、皮肤科及神经科一些疾病确有卓著效果,在群众中深有影响,深受病人欢迎。现将处方及作用、使用方法、治疗范围和我们的体会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处方:白附子二钱,黄丹二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白藓皮二钱,半狼毒三钱,硫磺五钱,红花三钱,蛇床子二钱,轻粉二钱,花粉二钱,山栀二钱,地骨皮三钱,透骨草三钱,苦矾二钱,云矾二钱,生半夏三钱,川乌二钱,草乌二钱,花椒五钱,木贼三钱,木通二钱,艾叶三钱,甘松二钱,大皂角(火煨)二两,料江石(火煅)四两,共为细末。(注意:本方有大毒禁止入口)
方解:白附子、川乌、草乌、羌活、独活、艾叶、甘松均有搜风散寒胜湿、温中通络的作用,故用以治疗风湿痹痛。白藓皮、地骨皮、透骨草、山栀子均有清热、凉血、解毒、软坚、消肿等作用。山栀子外用消肿活血,用于跌打损伤后引起的肿胀。透骨草能软坚,治痞块、金疮等。红花为理血药,有去瘀生新的作用。黄丹、狼毒、硫磺、蛇床子、轻粉、苦矾(即枯矾、明矾、白矾)、云矾(又名胆矾)、花椒等药,其共同作用在于杀虫、燥湿,均能治疗顽癣、恶疮、湿疹等。木贼有解肌、收敛作用。木通能通利血脉、关节、消肿散结。大皂角是民间洗涤料,外用可以软坚,治疗癣疾、瘰疬。料江石又有姜石、姜人石之称,出于各地黄土之中,多见于流水冲过的山沟水道之处,外用有软坚之功。
用法:1. 病在四肢末梢第一次将药煎开,待稍凉后,浸泡肢体,每日一、二次,每次 30~60分钟,以后用时稍加热,即可使用。2. 对于肩、背、腰等部位不浸泡者,将药煎开,用两块棉布垫交替掩敷患处,以保持热力;或将药粉用开水拌潮,装入长20~30厘米、宽15~20厘米的布袋内,置于患处,药袋上加一热水袋。日1~2次,每次30~60分钟。每剂药连用7天,若继续治疗,需另更换新药。
治疗反应:“热敷药”一般使用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后可能疼痛、肿胀加重,或出药疹,此系理疗反应,可暂停敷用或缩短热敷时间或降低温度,即可消失。
适应范围:1、 一切没有破伤的跌打损伤、闪挫扭伤。2、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质增生病。3、非化脓性慢性软组织炎症: 如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组织炎、静脉炎等。4、皮肤病:如鹅掌风、手足癣、汗斑、风疹、牛皮癣、湿疹及手术后瘢痕疙瘩等。5、神经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6、矫正畸形:如人工畸形足(即妇女缠的小足)。
体会:“热敷药”由27种药味组成,其中7种是祛风湿药;9种是常用外用药,有杀虫、燥湿作用;8种有解肌活血、通利关节的作用,显然对骨外科、皮肤科一些疾病是有效的。“热敷药”在临床上应用以来,我们认为对一些疾病确实有效。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药味多,不易配制,使用又欠方便,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段“热敷药”来源:《陕西医学杂志》 1976年第3期第35页)
四、生肌散
处方:龙骨62克、煅石膏124克、梅片12克、红升丹9克、象皮3克、珍珠3克、黄丹3克。
效用:化腐、生肌、止血、去臭。
配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瓶备用。
用法:将药粉撒于疮面。
适应症:用于新鲜创伤,可以止血;用于化脓伤口,可以除去腐烂组织,促进肉芽生长。
体会:1、朱氏外用生肌散,是由化腐生肌药物组成的复方药粉,用来治疗痈疽疔瘘、刀伤红疮,且常是一方用到底,每1~2日敷药一次,对小伤小疮使用效佳。对于应该腐蚀的疮面作用较差,往往需要反复数次,才能奏效,而对不应去腐的创面,有时刺激造成出血,加重疼痛。对水肿的肉芽组织,药后水肿即可迅速消退。2、在药量方面,原方作了妥善的安排,对于去腐力强的药物减少了重量,所以使生肌散成为一个去腐生肌的通用方。3、用药方法,一般表浅或新鲜的创面,撒一薄层药粉,外用纱布敷盖,对于有窦道之类的伤口,用麻纸捻成细纸绳蘸药插入。换药同传统的中医方法。4、生肌散所组成的药物和其他书藉、杂志报道的生肌散,有相同的药物,但不完全一致,它吸收各方面的特点,成为去腐生肌的有效方剂。
本文摘自《陕西中医》198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