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说】修谱为什么看重这两个方面
组建了修谱委员会,确定了一系列编辑流程和规范,然后组织专业编辑团队编辑……,经过了一系列复杂又繁琐的过程,我们的族谱已经有了雏形。
接下来就是排版印刷的流程了。
彰显几百年家族长历史的族谱排版当然不能随意,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展示家族的内涵品味,也帮助族人更好的阅读和传承。
我们读过的旧谱大都是比较严肃、规范的竖版宣纸格式,所以我们的新谱编排也大致采用宣纸印刷和竖式排版装订的格式,这样既能保留人们对族谱庄重、传统的固有庄严印象,也能尊重、传承现有的族谱。
但随着现代化排版印刷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各种风格的介入,使得族谱印刷越来越形神不符,表内不一,外表花里胡哨,内容庄严传统,会给族人很大的违和感,也不利于族谱的进一步传承。
所以,我们在族谱的排版印刷上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和格式。
具体有哪些排版印刷的格式要求呢?
族谱在其尺寸的确定上应遵循严肃、庄重的原则,把握好书高和书宽的最佳比例,即所谓的“黄金分割线”,达到最为适宜、舒服的视觉效果,目前有一些族谱在设计谱籍比例的时候比较随意,有的书宽尺寸过窄,有的书宽太阔,用来平时的阅读还可以,但不利于宗谱的传承。
古籍古谱一般在封面以下第一页(即扉页)正面印书名,反面印牌记。牌记内容为本书的出书地点,印刷单位,印制时间等。看过牌记即对本书除内容以外的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以后对该版本的鉴别,并有利于该书收藏传世的登记。但在现有续修新谱中大部分没有扉页牌记的印刷安排。甚至全谱中找不到该谱的成谱日期,只能从“序文”的落款日期来推算,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版口、版心、鱼尾、四周单边、双边等是古籍印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籍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古籍印制单位对此设计较为规范和统一,但也有为数不多的现有续修新谱在这方面设计得似像非像,有的甚至图省事而不印制版口或版心,造成内容查找的困难和排列的混乱,有的版面页码和内文页码不一致,张冠李戴,错码乱页,很不严肃。
一部宗谱一般要运用到四到五种字体和六种左右字号,用于区别、分隔从谱名到内容、谱序到谱文、标题到落款等,从而达到大小有别、前后有隔、虚实有分、起止有序的要求,使人观之有赏心悦目的整体效果。但现有大部分续修宗谱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是字体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谱序文字的应用上。谱序是谱之精髓和灵魂,最好采用毛笔手写行楷、行草。正楷字体,通过影印版的形式印刷,如没有这方面条件而采用电脑字库,则用大标宋、正楷、隶书为标题,以仿宋、行楷、行草、正楷为序文较妥。而目前有的谱序通篇用魏碑、新魏、隶体作为全文字体,有的甚至使用大黑体为序文全文的字体,黑压压、沉甸甸的一大片,蛮重压抑之感顿负双肩,完全失去使用宣纸的意义,失去了谱牒古籍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是排版的不规范。出现天齐地不整,标点在额首,字距不统一,疏密无定律的凌乱幅面,有的甚至出现半句话后,下半行空格另起行和中间开天窗的严重失误,三是在字号大小的安排上,出现字体的题小文大,承小继大、上款小下款大的无序无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