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针灸甲乙经》,其理论与内经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的生理功能、人体经脉、骨度、肠度及胃肠所受、俞穴主治、诊法、针道、生理病理等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增加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内科为重点。十二经脉论、三部九候论、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等关于人体生理基础的中医理论要熟练掌握。同时,对于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人著作的医书,也要熟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算命、看相、占卜、周易、六壬的能力,达到精通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的程度,如此才具备了成为大医的基础。同时,还要熟读千金方,留意钻研,探寻深思其中奥妙的道理,如此方可与之谈医道。在思维层面、思想层面还要不断的升华。要读四书五经,存仁义之心。要读三史(《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能够通晓古人做事的道理。要读诸子百家,这样才能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要读内经,才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要读《老子》、《庄子》,才懂得顺其自然,不会强力为之,这样就不会处处处于凶险。对于五行休王【木壮,水老,火生,金囚,土死。火壮,木老,土生,水囚,金死。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金壮,土老,水生,火囚,木死。水壮,金老。木生,土囚,火死】和七耀天文【七曜,又称七政、七纬、七耀等,是古代中国人将 荧惑星(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等学问,需要探究其深奥的道理。若能全部掌握,对于医道就没什么阻碍了,可达尽善尽美之境!《内经·素问》开篇即以上古之人和今时之人对比,提出了为何今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道理。提出男女生育的规律及衰老规律。对于道者,则突破这种规律的限制,能够却老全形,虽百岁可有子。文末黄帝提出了四种人,对于这四种人,黄帝也是听说,分别是真人(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至人(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圣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贤人(使益寿而有极时)。对于这四种人为何会存在,只因为他们的做法与常人不同:第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第二、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第三、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第四、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如何才能掌握这些方法,实际上就是由医入道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内化、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