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花开紫蝶飞

走进友人的院子,眼前一亮:紫色的豆角花纤巧地开着,晶莹剔透,艳丽妩媚。一尺多长碧绿的豆角两两成双从架棚上垂下来,清风里挨挨挤挤抖动着,如在藤上荡着秋千。没风时,似害羞的女孩,“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宋·李清照《点绛唇》);赶紧躲在片片墨绿的叶子里,娴静地微笑着;好似古诗中描绘的一幅画境:

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鲵。

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

——清·吴伟业《豇豆》

友人这一棚豆角遮蔽的院落,夏日里便有了一袭清凉,有了一袭婉转攀绕的诗意。

豆角,学名豇豆。其实,我们这儿“豇豆”是有“菜豇豆”与“粮豇豆”之分的。李时珍《本草纲目》里便有记载:“豇豆处处三四月种之。一种蔓长丈余,一种蔓短。其叶俱本大末尖,嫩时可茹。其花有红、白二色。荚有白、红、紫、赤、斑驳数色,长者至二尺,嫩时充菜,老则收子。”

“粮豇豆”种在田堰地埂,藤蔓短不用搭棚架,豆荚短而粗,秋天成熟采摘只要豆粒,和绿豆、豌豆一样都是一种粮食作物;而“菜豇豆”是蔬菜,也就是“豆角”。它又分青荚、白荚、紫红荚几类。豆角的荚果细长,肉厚脆嫩。

明代朱橚在《救荒本草》一书中说:“豇豆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多种之,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篱落。”

可见豆角在明代已经广泛栽培,并成为救荒的蔬菜之一。豆角不择土壤地势,房前屋后、篱笆院落都可种植。还可以和高粱、玉米等农作物间作,豆角沿高粱玉米秸秆攀援,省掉了用树枝草绳搭架的功夫。一捧土,一把肥,一瓢水,再架上一根小树枝,它就茁壮生长,开花结荚。

舌吐梅仁颗,心含豆角花。

折来无处著,留取爱名嘉。

——宋·舒岳祥《咏豆蔻花》

夏日的豆角花特别漂亮。那一朵朵紫中夹白的花儿小巧而雅致,朵朵花儿,并蒂相向,两三朵或四五朵聚一起在藤叶间尽情绽放。清风拂拂,翩跹起舞,轻盈若蝶,美丽极了!根部最先开的花谢后,小豆荚生出。豆角边开花边结荚,花荚同株,架下面的豆荚还没长成,架上面的幼荚又露出了头,可以不间断地吃上数月。

幼荚嫩小,纤纤细细,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却能在一夜之间长出好几寸;两三日不见,出脱得丰腴修长,宛若山野里走出来的清秀村姑。宁静的清晨或傍晚,偶尔有蝴蝶飞过,蝶舞花香,一架豆角宛如一首缱绻深情的宋词:

风敲窗,雨敲窗,窗外芭蕉云作幢,声声愁对床。

剔银缸,点银缸。梦采芙蓉隔一江,几时蝴蝶双。

——宋·程垓《长相思》

吟诗遐思,眼前又好似挂着一幅齐白石的写意《豇豆螳螂》画。难怪霏霏细雨中的明代诗人吴宽,漫步庭院,喜极而吟之:

飒飒复霏霏,清晨坐掩扉。

短篱垂豆角,破壁上苔衣。

润觉琴声缓,凉惊酒力微。

客楼诗句满,未许沈郎肥。

——《次韵时旸对雨喜晴》

《广雅》里说豆荚成双成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记载:“豇豆开花结荚,必两两相垂。”

豆角花荚成双成对,就有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豆角花和荚原来是单开单生的,有一年突发洪水,一位姑娘在河湄摘豆角时,突然看到一个小伙子抱着一根木棒在洪水里漂浮。姑娘不顾自身安危将小伙子从波浪中救起。姑娘给昏迷不醒的小伙子喂饭时,只好将豆角嚼烂,口对口地喂他,小伙子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姑娘的善心感动了土地神,他为两个年轻人牵起红线喜结良缘。从此之后,豆角就并蒂对生了。

儿时缺衣少食,记忆里的豆角没有如今这般诗情画意。瓜菜半年粮的时代,豆角疗饥救灾。

朱橚在《救荒本草》里就说:“(豆角)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油盐调食。角嫩时,采角食之,亦可做菜食。豆熟时打取豆食之。”

豆角长到一尺多长、小拇指般粗细时,母亲便会从豆角架上摘下来,用手掰成寸把长一小段一小段的。把花生米或黄豆粒用石碓舂碎,烧热油锅,倒入洗净焯水的豆角和花生、黄豆粉粒,大火翻炒,豆角由嫩绿色变成浅绿色后,一道微微泛黄的家常炒豆角就出锅了。这样炒出来的豆角,吃在嘴里软绵糯,面嘟嘟。不用吃煎饼,也能吃个“肚儿圆”。故而清代吴伟业的《豇豆》诗里还说:

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

五色南山豆,几成桃李溪。

放了暑假,儿时的我喜欢坐在藤蔓满篱,摇曳飘逸的豆角架边看小人书。悄悄享受着盛夏的的清凉,一看就是半晌。读累了,在蝈蝈的吱吱声和蜜蜂嗡嗡嘤嘤的吟唱里,随手从架上摘根粉嫩嫩的豆角,剥开去掉还有些生涩的豆粒,细细地嚼一嚼,满嘴清香,真个是“芋魁豆角乌槠子,不用山翁举箸肥”(宋·舒岳祥《观万堂村饮戏成》)。

最难忘夏夜乘凉。月明星稀,夜色如水,晚风习习,架上的豆角“沙沙”作响,清香溢满小院。爷爷摇着大蒲扇,含着火星明明暗暗的旱烟锅,遥望牛郎织女星,絮絮叨叨地讲着天上人间的美丽传说,我却是百听不厌。如今想来,这意境应该就在清代陈维崧的《河传·豆荚》词里:

陇上。晓莺低唱。豆荚初娇。

小姬一色绿裙腰。迢迢幂野桥。

悲歌杨恽家居久。

三杯后。惯种南山豆。

豆花棚下月毵毵。溪南闲寻渔叟谈。

正想着豆角的往事,友人的妻子把一碟辣椒清炒豆角,一碟干煸豆角放到豆棚下的石桌上。

三五茅茨野老家,晾衣竿上日西斜。

谁知别有秋光在,屋角一棚豇豆花。

——近人·张采庵《古海杂诗》

弥漫在炒豆角那浓浓的香味里,琢磨着诗句,友人的小院简直就是一幅蕴藏着浓浓乡愁的田园诗画。酒坛还没启封,人便有些醉意了,燥热的夏日里,小院里飘逸着缕缕浪漫的诗意清凉……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遇见是缘,点赞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

  • 徐宜业丨母亲的菜豇

    母亲的菜豇 作者:徐宜业 母亲在南徐庄的时候,每年都在菜园的一角种两路菜豇.母亲翻地,母亲点种,母亲照料,母亲收获,家里人称菜豇为母亲的菜豇. 故乡的菜豇,是农村常吃的蔬菜,豇豆的一种.豇豆又叫胡豆. ...

  • 西篱丨花开试蝶飞,花谢唯卿数。

    西篱,一个行走在文字里如诗如画的女人. 作者简介: 西篱 酒为梦里乡, 诗作山中树. 生查子 酒为梦里乡,诗作山中树.细雨惜红衣,历历春风古. 晚扶竹杖归,朝坐桃花数.可是去年枝,依旧青珠露. 生查子 ...

  • 白建平||豆角花开

    豆角花开 文/白建平 街头行走,见村中老农毛驴车上拉着菜园搭架用的细木杆在卖.细一沉思,哦,已经农历闰四月了,菜园里栽种的黄瓜.豆角该上架了.想起母亲院子里栽种的几畦黄瓜.豆角还没有木杆搭架,便挑选直 ...

  • 昨日记||暮春花残似蝶飞

    笔记时间:2021年4月17日  辛丑年三月初六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全文4节,约1300字,有删节 金樱子花,摄于通城县大坪乡 01 早上,她见我穿上李宁运动夹克,叫我脱下来.我说两个小洞而已,还 ...

  • 盛世花开,蝶变崇明!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国内展区风景.

  • 工笔 | 花开馥郁蝶自来

    这段时间我出了一趟远门,虽然奔波劳顿,但依旧每天按时发布公众号文章,为小伙伴们分享美好素材和艺术感悟,我是不是很勤奋呢?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坚持做公众号,又没多少粉丝.我想了想,大概还是基于对绘画的热爱 ...

  • 【首届行参菩提诗歌奖参赛作品】石 榴 花 开/杨鸿飞

    桃红梨白 又见槐花在 盼望着 春浅不见石榴花开 她独钟五月的气息 宁可错过四月的风 姗姗来迟 着一袭裙裳 绰约如仙女下凡 掬一片碧叶 欲遮掩一脸娇羞 我一心贪醉 凝眸这一树嫣然 轻轻打开心窗一扇 向心 ...

  • 湖北神农架:珙桐花开如白鸽翩飞

    珙桐树开出洁白的花朵. 邓青建 摄 神农坛景区的珙桐开花. 邓青建 摄 雪白硕大的苞片垂挂枝头. 邓青建 摄 珙桐花朵洁白素雅,花形如白鸽展翅飞舞. 邓青建 摄 珙桐在春末夏初之际开花,花期主要在4月 ...

  • 芭茅花开作者:紫萝 发表时间2005-10-12 深秋时节,芭茅花开。_散文阅读_中学题库-沪江中学学科网

    芭茅花开作者:紫萝发表时间 2005-10-12深秋时节,芭茅花开.那漫山遍野雪白雪白的芭茅花昨夜开在了我的梦里,柔柔地牵扯着我,一个声音在轻轻地向我呼唤:好久不见,该进山了!选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有 ...

  • 优选食谱:小白菜炒豆腐、手撕小牛肉、水煮牛肉、紫薯花开馒头

    紫薯花开馒头 食材:面粉300g.酵母4g.白糖80g.奶粉10g.水130g.紫薯一个 做法: 1.紫薯去皮,切成小丁: 2.上锅蒸熟后,稍放凉,用手直接捏碎至无颗粒状,备用: 3.将面团的所有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