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讲堂】第八讲 散文离不开联想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第八讲 散文离不开联想
主讲人 张宝树
著名作家王蒙曾在《关于〈春之声〉的通信》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地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又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去的又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端点。”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刘锡庆对此解释说:“这个共同的’端点’,就是'自我’,就是人物的’心灵.以此为中心,人物的回忆、联想、闪念、梦幻、幻觉、独白等等,任意组合。”
王蒙尽管是就他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讲这番话的,但是,这种所谓“意识流”的艺术技法,同样适合于记叙性或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所以,我主张:要想把散文写得形象生动,就必须让作者自己的意识流动起来。比如,每当我们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或者因事伤怀、抚今追昔的时候,常常就是我们的“意识”活跃并流动起来的时候。而当这些“意识”活跃并流动起来的时候,恰恰就是散文写作灵感产生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这种种“意识”条理出一定的头绪之后再记叙下来,我想基本上就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地表达出来了。那么,这“意识”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作者的思维活动,或者说“思绪”。不少作者不是都在“思绪万端”的时候才命笔写作且一挥而就的吗?那么,散文写作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意识”或“思绪”呢?笔者认为:最需要的“意识”或“思绪”,就是联想和想象。一旦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意识”流动起来了,我认为你的散文写作就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
当然,作者的“意识”不能盲目流动,“思绪”也不能胡思乱想,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应该围绕着自我感受,不能离开抒发自我心志这个中心。而且作者常用的联想和想象,作为一种流动的“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也是有它自身内在的逻辑性的。
下面不妨先探索一下“联想”中的思维逻辑。
比如当你写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某一件物品的时候,你自觉不自觉地就想起过往的与其有关的另一个或多个人、另一件或多件事、另一种或多种物品,即由眼前人、事、物的触发而引起对往日有关人、事、物的回忆,这种回忆就是联想。由天空想到太阳,从晴天想到风雨,由一位老人想到自己的父母,由街头乞丐想到自己家乡当年的灾荒,由猿人想到人想到毛孩儿,由人砍伐林木想到自己家乡环境的破坏和大西北沙荒的蔓延或城乡植树造林所取得的成就,由果园的花树想到果实,想到丰收,想到栽培,想到农夫和园艺师,这些都是联想。其实联想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这里面有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它注重对事物彼此间的联系、关系、对比与类比的思索和表达,在现状与记忆之间架设桥梁;联想也是一种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些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而当人们在这种思维和心理活动中完成了对事物由浅入深的认识以后,作者的写作就能思路清晰,就能做到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加以记叙和描写,从而达到反映生活和人与事物本质和特征的目的。
散文的写作常常离不开联想。没了联想,就没了散文的丰富与厚重,就没了散文多维的时空,就没了散文灵动的气韵,就没了真情实感表达的艺术感染力。一句话,没了联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散文就成了呆里呆气的死文。
有一年,茅盾到西北解放区去,车子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的时候,他猛抬眼看见了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傲然地耸立”,白杨树像“哨兵似的”,这时他就开始联想了。之后他仔细观察了白杨树的形态,它的干、枝、叶的样子,这时作者又联想了:他觉得白杨树似乎没有“婆娑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可是作者却认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更有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在作者的眼里,白杨树就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时候,作者其实又在联想:他把白杨树和“好女人”、“伟丈夫”作比较,其实就是一种联想的思维活动了。接着,作者就把白杨树象征为“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他又更远一点想到了“今天在华北平原上纵横激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种思维的跳跃、迁移,都属于联想的过程。茅盾《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和各种意象的类比与组合,散文意境和主题的提炼与升华,就是在联想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联想上述这些几乎都不可能产生。
有一年,我到海滨城市大连旅游,面对浩翰无涯而又奔腾咆哮的大海,我的思绪万千。我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厮守在小小的地球村,总免不了打打杀杀,弱肉强食。虽说这是严酷的事实,可是人们总也不能成天提心吊胆,光拿恐怖来吓唬自己呀?所以,我想人们还不该忘记物华天宝,还应该相信“天底下尚有共存共荣、和睦相处的温馨。”有了这种“思绪”之后,我的“意识”像打开了闸门的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流动起来了。这时,联想的天马奔驰了,东西南北联想开去——“蜜蜂亲吻百花,啄鸟亲吻绿树,炊烟亲吻茅屋,暮霭亲吻晚林,夕阳亲吻远山。白云亲吻广厦,踏板亲吻碧滔,滑板亲吻雪源,婴儿亲吻母乳,情侣亲吻香.....”王蒙讲的“意识流”是单独的词儿一个个往上码,我这些意识却各个是形象生动的。在我的“意识流”中,这些关于“亲吻”的一组联想,涂抹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浓淡相宜的风情油画,流溢出了一曲曲徐疾相合、刚柔互济的抒情乐曲。于是,我想,因为有了这多“吻”,生活顿时充满了温馨。我认为,“尽管这么多彼此表达相互依存关系的,亲吻,其形态、方式、目的有别,但亲吻中却一样温情脉脉、爱意绵绵。”从自然到社会,从花草树木到昆虫、飞鸟和人类,一个个美好的场景,看似毫不相干,一下子让联想串了起来,便都饱含了美好的感情。于是,这就为我成就《雪松之吻》这篇散文做了极好的铺垫。紧接着我顺着这条联想的“思绪”,引发并完成了我对“雪松亲吻大地”的歌吟与赞美。
在回忆性散文中,联想是经常离不开的,也就是说,作者是靠联想来回忆往事的。
主讲人简介
张宝树,1942年7月20日生,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纪实)签约作家、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散文研究会名誉会长、《散文福地》杂志主编。
198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处女作《觅春》,从此开始文学之旅,先后发表作品数百篇,200余万字。结集出版的作品有:《中国现代寓言赏析》,散文集《生命的辉煌》、《走近真实》、《幸福在彼岸》、《张宝树散文精选》,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来自教育的报告》,文化随笔集《造神史话》等。代表作品和获奖作品有:《雁北魂》收入《中国游记年选》,《口琴声声》入选《当代散文选萃》,《生命的辉煌》获全国“红玫瑰”散文大赛优秀奖,《感情的香味》获全国“人间真情”征文大赛一等奖, 《生命之旅》获天津市第四届“文化杯”散文一等奖,《爱的天平》获天津市第五届“文化杯”报告文学一等奖,散文集《走近真实》获天津市第十一届“文化杯”最佳散文集奖,《这个女人让我心静》获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奖,报告文学集《寸草春晖》荣获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报告文学大型征文一等奖。
1986年与著名作家袁鹰合作主编《当代中年作家散文选》(31万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1994年先后主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传记文学丛书两部《耗牛、骆驼、雄鹰》和《一 代宗师——林风眠》(共计48万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年与著名学者、作家林非合作主编“大视野”散文随笔丛书12部(170多万字,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 年主编“鲁迅年”文学丛书5部(88万多字,远方出版社出版), 2010、2011年先后主编老年人散文集《为自己鼓掌》和《心灵盛宴》,计60万字。
1995年郑重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2001年入选《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年入选《中国艺术家宝典》,2010年8月荣获“国家最高当代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1-2012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多种文化荣誉称号。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紫 月
制作:紫 月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散文福地杂志邮箱:swfd2010@126.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