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专利写入“十四五”规划,如何精准施策不跑偏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吴奕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十四五”规划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并且在章节部分提出了要优化专利资助的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

什么高价值专利?我国为何要在现阶段突出专利的高价值?发布这一指标后,会不会在各地引发新一轮的高价值专利数量攀比?如何精准施策才能确保政策规划不跑偏?

6月18日,在江苏大学主办第八届三江知识产权论坛上,围绕高价值专利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来自国家有关部门、高校院所、企业的代表展开研讨。

高价值专利写入“十四五”规划

“在国家五年规划纲要中,将专利指标列入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经是连续第三次了,我们看指标的情况既要看变化地方,也要看不变的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李凤新说道。

专利指标纳入国家五年规划第一次是在“十二五”规划,当时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纳入科技教育类别指标,“十三五”延续“十二五”时期指标的定义,类别变成了创新驱动,到了“十四五”规划,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基础上优化设计形成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作为创新驱动类别下的三个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李凤新介绍说,“十二五”到“十四五”,专利指标类别从科技教育转变为创新驱动,指标名称增加了三个字,变成“高价值”。他认为背后原因,一是伴随着创新重要性的提升,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二是反映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对于知识产权质量效益的更高要求。

而不变的方面是指专利指标始终是预期性指标。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将量化的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种类别,预期性指标代表的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

“从指标目标来看,我们认为这个指标主要还是要依靠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来实现,政府部门重要的工作是为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当好公共利益的'守门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李凤新解释说。

李凤新表示,无论指标所处类别、指标定义有何变化,该指标在国家五年规划整体架构中主要是立足于服务创新发展的大局,除了更加突出和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制度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指标一定要起到准确衡量和客观评价我国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

什么样的专利可以称作高价值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以后,我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了很大的发展。

“2012年,我们6项指标全国第一,而且连续几年第一。”原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见证了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但是他内心始终有个疑问:“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地方超过美国,应该跟美国专利价值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体现出来?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竟差在什么地方?原来我们很多专利价值不高。”

李凤新表示,知识产权核心关键问题是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数量偏少,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不够,解决“卡脖子”问题能力不足。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我们的指标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调整。”李凤新说道。在此背景下,高价值专利被写入“十四五”规划。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文学表示,高价值专利是近几年中国提出来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相对统一的定论。他认为,到底什么是高价值专利,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中的探索同样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五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统计范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指明了方向。”

对于高价值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出明确范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油桐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这意味着我们与美国、日本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有所缩小,能够形成初具规模的高价值专利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支撑。”李凤新表示,届时我国能够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命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和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专利,更多的高价值专利能够实现产业化并创造市场价值,同时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也会激发和诞生更多的高价值专利,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保驾护航。

如何精准施策不跑偏

近年来,我国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攀比、滥用奖励政策,导致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钻了政策空子,申报了大量的无效或低质量专利,大大削弱了指标本身应有的客观评价和引导功能。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结果五年规划两年多就完成了,是规划政策太保守吗?”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朱雪忠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本来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中就跑偏了。

“十四五”期间,如何引导各地不再针对高价值专利指标攀比?朱雪忠建议:第一,不要走老路;第二,尊重市场规律。“一个专利的价值有很多方面,有一定的相对性,同样一个专利,针对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它的价值不一样,而且是动态的,专利去年和今年的价值不一样,单件专利和两件专利组合的价值又不一样。” 朱雪忠说。

李凤新在介绍高价值专利指标如何形成时说,在指标的设计上,要瞄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将指标压实,也就是挤出泡沫,确保指标真正发挥客观评价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这些指标的优化设计,期望能够引导社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效益,发挥指标的客观评价、创新能力和产出绩效,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我们支持地方科学地推动指标工作,根据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合理设计指标目标,不去过分关注全国的排名或要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际上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工作中明确要求,现在我们的一些发展目标、指标不要搞横向比较、横向排名,主要是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 李凤新说道。

来源:科技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