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感悟 | 在即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刻,两种截然相反的母爱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成运芬


朋友曾经跟我聊起过她家的种种不幸。那一年,她的哥哥得了胃癌,她那在农村的母亲得知自己年仅28岁的儿子将不久于人世时,痛不欲生,连续七天不吃不喝,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下来。每次到医院来看儿子时,内心就会触发一种白发人要送黑发人的莫大悲恸,于是就会号啕失声:“为什么得病的不是我?为什么不是我?让我去死吧!让我去死吧!”

然而,不管母亲怎样乞求上苍,儿子最终还是在悲哀和绝望中走了,母亲的心也被掏空了,她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残酷事实,精神彻底崩溃了。朋友忍着内心的悲痛送走了哥哥后,又和妹妹一起为时常发病的母亲奔波操劳,精神上和经济上真可谓不堪重负。但有谁能说这位母亲对子女的爱不深厚呢?

在医院肿瘤科病房,我还见过一位癌症患者的母亲,她已经76岁了,每一天,她都和老伴从很远的家里坐车来医院照料女儿,每天,她都面带微笑握着女儿的手,面带微笑和在病痛中煎熬的女儿谈心。在值班室里,我问起她女儿的情况,她微笑着摇摇头,平静地说:“没有办法了。”

原来,她早已知道女儿的病没有希望了,可是她说:“我要尽量减轻她最后的痛苦,我要陪她平静地走过她最后的日子,悲悲戚戚,于事无补,哭着走,哪如笑着走好。女儿也常常劝慰我,让我不要伤心,还用杨绛失去亲人后仍然顽强生活的例子开导我,我要让女儿走得安心,也要让其他孩子安心。悲痛难忍时,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要挺住!我不能倒下去!’我们老两口如果承受不住,那么这个大家庭不是要崩溃了吗?”就这样,在女儿最后的日子里,老两口以极其平静的态度微笑着陪伴着女儿的每一天。

两种母爱都感人至深,可是当灾难降临时,理性的母爱更令人叹服。在即将离开人世的亲人面前,眼泪和痛苦或许只会加重自己和亲人的悲伤,当彼此的日子被一张又黑又沉的罗网笼罩时,他们又将如何喘息呢?

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作上苍的馈赠,微笑着生活,快乐地生活,这才是善待生命啊。

(节选自《生命力的一缕阳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