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振幅的来源是这两种
『跑你』普及跑步/铁三/越野/急救。运动+安全=全为健康。
原创技术文章,真实案例分析
进阶的跑友都听说过垂直振幅这个词儿吧?指的是跑步时身体重心上下偏离的幅度。当这个数据(通常单位是厘米)越大,意味着你跑步效率越低。跑步相对地面来说是水平运动,大的垂直振幅意味着你花费了更多力气和时间在让身体上下(垂直方向)移动,并且这个行为并不能转变为向前(水平方向)的力量。
不少配了某些装备的同学可以自己测量这个数据——比如佳明心率带,小豆芽(动态跑步传感器)等。现在也有另外一些厂商有类似装备可以测量这些数据。
垂直振幅是怎么产生的?
两种可能:
一种是蹬地。
支撑脚在离开地面之前,主动向地面发力(即有主动向下的蹬踏动作),地面的反作用力会将整个人抬高形成腾空。
另一种是反弹。
可以把人在跑步时整体想像成一个有弹性的物质(比如球),落地后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然后反弹回去又转换为动能。(注意了,此时支撑脚也不需要向地面发力蹬离,而是通过自身腘绳肌把脚掌拉离地面——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拉。)
如果单纯比较上述两种,孰优孰劣?
蹬地是自己肌肉作功对抗重力,把整个人抬高。
反弹则不同,自己不需要主动作功,而是充分利用外界力量。
答案不言而喻。
再次强调一下:跑步是相对地面的水平运动,往上蹦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有同学会说:通过蹬地,可以使得腾空时间更长啊。
这也是个比较普遍的误解。
跑步的关键是触地时间短,而不是腾空时间长。
以前发过文章,比较过百米选手和马拉松选手的腾空时间和触地时间。一个短跑,一个长跑,很神奇的是,他们的腾空时间绝对数值是相近的,但触地时间差异很大。百米运动员的触地时间只有腾空时间的1/2,而马拉松运动的触地时间和腾空时间基本上相同。
通常来说,我们跑步时形成的腾空,都是上面谈到过的两种力量的混合叠加。当然,这两种向上的力量来源占的比例多少,跟跑步技术关系密切。有些跑法强调蹬地发力的,腾空力量来源里人体肌肉主动作功的比例就高,也就是意味着效率低,消耗更大,更累。
顺便再说一下为什么跑步的步频要保持在180spm以上,也是以前国峰老师文章里提到过的:
肌肉的功能主要用在大负重「较慢速的收缩」,肌腱与结缔组织(包括筋膜)的功能在于运用自身体重「较快速的反射动作」。所以大部分的跑步教练都会建议跑者的步频要达到180/分,当步频太慢时就无法用到肌腱与结缔组织的弹性。
……每次跳起高度一样的情况下,两秒跳一下和一秒跳三次哪一种方式比较轻松?每个人只要试跳之后都会回答一秒跳三次,因为速度加快时才能用到下肢本有的弹性,运用更多的弹力是「省力」的代名词=节省肌肉的力量。
每个月有一期姿势跑法基础课程
零基础也可以参加马拉松训练营
每周日上午免费合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每周日上午免费合练@南沙蕉门
每周一晚免费合练@广州越秀公园
欢迎参加,请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后入群
新手安全跑马、姿势跑法及心率训练交流
跑步技术派Q群:498036372
----更健康不受伤专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