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杨歌:To B投资 核心是围绕产业集群
2019年,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看,80%的案例都发生在产业领域。进入2020年,这个曲线再次上扬。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0年7月31日,To B企业服务领域融资355笔,总金额超过416亿人民币,仅在7月,To B领域发生的融资高达50多起,平均每周融资消息可达10几起。
星瀚资本作为一家重点投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企业升级、工业与制造升级、工业链升级、第一产业升级)、科技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 、互联网 、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机构早在2016年开始布局,经过几年探索积累,星瀚资本已经是产业互联网领域创业团队重点关注的资方之一。
截至目前,星瀚资本投资产业互联网企业已经超过25家,其中不乏懒龙龙、鲲云科技等快速发展的独角兽。仅在2020年,星瀚资本投资产业互联网企业就有5家,目前这五家企业都处于健康的增长状态,其中跟疫情强相关的项目在2020年最高实现了1000%的增长,估值翻了近30倍。
那么,针对星瀚资本所投的这些To B企业都具有哪些特质,投资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企业有哪些不同,以及未来哪些细分领域可能率先爆发等问题,日前,星瀚资本创始人杨歌接受亿邦专访时分享了他的观点。
星瀚资本的投资逻辑
2020年,星瀚资本最关注的细分赛道分别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芯片,其次是第二代流量电商,即视频直播对行业带来的变化,再次是B2B和生物医药类。
在投资比例上,占比最大的是B2B和产业供销链的高效化应用,目前占比最少的是生物医药版块。星瀚资本的投资方式是围绕一个产业的集群爆发,暂时不会单独投生物医药产业园或学校的生物研发企业。
“关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我们主要看企业家的思路是否清晰。”杨歌表示,企业在客户的上下游供应商、渠道商甚至To C的客户是否都在使用你的工具、软件或者互联网平台,是否能够让信息线上化后降本增效,是否能够让上下游合作商对其所建设的这套体系产生黏性,是否能够在你的商业策略下,让数据再提升。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套体系就是有效的。
如果一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仍流于形式,工具只是用作摆设,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易和互联网关系不大,成交额也与互联网模式关系不大,这样的公司就是伪产业互联网公司。
所以,杨歌将自己投资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原则归纳为几点:
1.赛道的天花板够高
如果一个大品类全年在中国消费总量只有200亿,那么在这个赛道上一家企业要做成营收和市值双千亿是不可能的。
2.这个行业在标准化上还有一个过程
杨歌强调,非标准化的产业投资不好做,比如艺术品、珠宝类,但过度标准化的产业也不好投,比如石油化工类,已经没有投资的机会了。
3.运营者的思路要清晰
一个产业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者要建立一套什么样的体系,用什么方法建立,如何使这套体系具备一些粘性,这些黏性如何再扩大,这个实现路径非常重要。
未来五年,这些领域有机会率先爆发
杨歌认为目前没有过度标准化,但又不太混乱,而且有一定的信用基础、信用体系的产业在未来更有机会率先爆发。
比如稍微碎片化的新消费品类或者偏基础产业类,例如在第二产业类的建筑材料类的一些基础供应商或钢材、板材类,或者一些高端装备制造类或汽车等机械类。这些行业有一定基础信任,在行业标准化上有一定土壤,但由于行业还处在一个从传统向数字化的转型期,加上多数从业者对互联网的认知比较强,所以,在这些赛道上更容易出现独角兽。
1.纺织类
在浙江地带的一些纺织类企业,包括上下游的纱线、织布、印染企业,从业者都有很强的互联网意识。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互联网整合的意愿很强,目前已经纷纷从交易、金融、流量各方切入。
所以,杨歌认为这些产业在未来五年有机会爆发。这些产业上下游的买卖商之间的基础信任是良性的,供应商的诚信体制已经比较强,而且互联网已经开始在这些细分领域开始渗透了,虽然目前的渗透过程还呈散点化。
目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小工具,它们的切口和服务标准化还没有建立起来,处于“你有你的工具,我有我的工具,你有你的商品,我有我的商品”的散点状态。而在这个产业上下游中,谁能对它进行产业互联网整合,谁就有可能抓住机会。
2.建筑板材类
建筑板材产业有一个典型特点,即不同材料在不同标准化和集中度上存在巨大差别,有点材料很难进行标准化,比如石材,但一些人工成熟类的建筑型材料,标准化程度很高,而且它的集中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建材行业之所以难做,在于不同SKU的产业集中度完全不一样,有的排名前三的企业能做到集中度50%以上,但有的也根本没有集中度可言,可能一万家也占不到市场的5%。
“2017年,我感觉做纺织和建材类的产业互联网整合难度很大,但进入2020年后,明显感觉这两个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了,我觉得又有机会了。”杨歌说。
产业互联网投资的逻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
缺乏耐心、赚快钱是消费互联网投资市场的普遍现象,但这不适合于产业互联网。
投资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思路是看懂、看准长期价值,虽然长期价值会在短期内遭到很多非议,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事情不够性感、不够火爆,但作为投资人要抑制住这种想法,坚持投对的赛道、对的项目,因为最终是否能够退出来只有自己清楚。
杨歌表示,产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投资的逻辑,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相较于消费互联网投资,产业互联网更需要了解其微操细节,不能只是站在岸上看。
消费互联网企业大多偏To C,产业互联网企业大多偏To B。To C受到流量、平台影响较多,对于创始人、创业团队来讲,更多的是靠团队的运营管理能力,因此,投资人不需要做太多干预动作,只需要确认整个战略方向上是否正确,在投放效率上认知程度是否够高,在用户定位和转化上是否正确。“只要他们不是在2018年再做一个To C电商平台,在2019年再做一个社交平台,这就够了。”杨歌说。
在产业互联网赛道上的投资大不相同,首先,投资人要看供应商和经销商相互之间的运营关系是否有效,是否能把这套体系变成一个互联网平台、软件平台或SaaS平台。
其次,在资源上,给产业互联网企业对接的资源大多是大的金融类、供应商和采购商机构,但这对消费互联网意义不大,相反,他们更需要投资公司。
再次,在客户群体上,对消费互联网不需要做太多,而对产业互联网企业则需要提供一些供应商、采购商和合作商。
最后,在市场化上,产业互联网需求较少,消费互联网需求较多,投资者可以为消费互联网对接媒体、流量运营商等资源。
杨歌强调,通常消费互联网企业只要踩在趋势上,再配备具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运营团队,项目容易做成功。
产业互联网企业在大原则上犯错误的可能性不大,这个赛道的特征是入市简单,但做大不易,消费互联网则是看准时间,做大相对更为容易。
“产业互联网要做出现金流并活下来不难,但要把市场占比做到20%以上很难。”杨歌说道,产业互联网企业需要把体系搭建好,把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纳入到体系中,让他们有效并长期使用你的体系,这在一方面要打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精细化的系统建设,但这件事的落地难度较大。
“大家都在问,投资到底投赛道还是投赛手,我认为这两个缺一不可。但谁是基础条件?我认为是赛手。”杨歌表示,投资产业互联网企业首先看人,再看他是否适配这个行业。杨歌称自己并不会锁定纺织业或者建材业,相反,是非常开放的看各个行业,看行业天花板是否足够高、创业者是否对产业标准化建立体系能力以及产业本身的特点是非标化还是标准化。
杨歌强调,谈产业互联网必谈产业集中度,也就是说,这个行业中的前N家企业所占这个赛道的份额是多少,集中度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合。一般来讲,集中度处在5-10%,年化增率处在2-5%,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如果可以快速给360行做一个画像,处在这个位置的企业很适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