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灵西闸,记忆中的灵璧第一个红绿灯
回忆灵璧那第一盏红绿灯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文/张少秋
红绿灯是交往通畅的保障,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交通安全的依赖,现普及城乡要道,为促进社会繁荣,提升精神文明品味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交通发展史,新中国开国之初延袭了西方的交通指挥棒,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演变为红绿旗,渐次在省会以上城市设有红绿灯,往地市级普及的时间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县级的成熟于2005年前后。经过半个世纪漫长的岁月历练,中国特色的交通指挥无一不是走过了棒、旗、灯的时代,而唯独地处皖北的灵璧县却在1969年就一步跨越到了红绿灯,这是灵璧县的第一盏指挥灯,且这盏灯不是设在四叉路口,而是在一个直筒筒的巷道。读者可能会猜疑?直直的巷道要红绿灯干嘛?笔者当时也是惊奇!至今仍很自豪!她就在灵西闸的船闸上,不妨让我带领诸位走近她,领略她曾有的风采和荣光。
灵西闸位于灵璧县城西五里余,故名。是一座集水陆交通,拦水蓄洪于一体的水利枢纽。她和1967年开挖新汴河同期建设,所不同的是新汴河人工开挖须利用农闲时间,整整耗时三冬两春。而灵西闸则是河床成形的1968年动工,大约一年半后投入运营。那时“上河工”不仅是政治荣誉,而且在生活待遇上也高人一等,凡上工人员每人每天可有一斤粮补助,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开伙,生产队里提供搭庵棚材料和烧柴即可。我老家的东北楼大队分到的河段在姚庄西南大塘的西南(现新大桥),与上游的灵西闸工地二里许。
孩童的我为了能吃上一块麦面花卷常常造访工地,自然目光可及那个神秘的灵西闸(走近时有竹笆墙,即现在的工程围档)。若论开挖的规模阵容,恐是我今生看到的最为壮观的一幕。满河道里面遍插红旗、标语,远观劳动场面真是你追我赶,近看方知是手推胶轮车上河坡需要人牵引助力,三五成组带襻,俟装满两侧腊条筐土的独轮车架起,那几个人将铁钩挂上车鼻便飞奔而去……用人声鼎沸,欢声笑语形容毫不为过。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河坡上若是出现女性时便会有“嗷嗷…嗷…嗷”的不和谐声音,且会此起彼伏,满河筒响应。据说有一个小伙见一少妇临近便不怀好意可着劲叫唤,引得河工喧沸,近前一看原来是自己姨妈来送衣裳……
终一日灵西闸工地竹笆拆除,大桥通车,我们得以识得灵西闸水利枢纽的真容。大桥是五跨双曲拱桥,气势恢弘。桥面与河面成直角,桥栏为水泥间隔立柱(2000年后浇注成水泥实心墩柱),两边装有铸铁立柱路灯(一柱双球状白炽吊灯),桥面两侧挺人性化的设有人行步道高出桥面20公分,桥面可交会解放牌大货车(现已经定为危桥,两端设有限高栏杆,重型货车不准通行)。桥下面是尼龙橡胶袋状拦水坝,由桥东的电灌站注水“起坝”拦水,需要泄洪时再抽水“塌坝”。巨大的橡皮坝由水泥锚桩固定,传说当时全球居三(我不知道前面两个在哪里?),全国第一。也有传说橡皮坝可以让58万人民都穿上尼龙袜子(灵璧县当年人口为58万,邑人欲用尼龙袜子般的奢侈说明灵西闸的奢侈和超前,隐语自然是自豪)。桥西边的一拱是船闸,也就是灵西闸枢纽的第三个功能。她的上下游修筑了长长的导流墙形成水巷,两端各有双扇双开闸门。下游船溯流须沿“龙沟”(主航通)顶到上闸口,下闸口关闭,上闸开启,船队依次驶出。顺流船(下行)是下闸关闭,上闸开启到水平槽了,船再进港然后上闸关闭,下闸开启。这个过程非常缓慢,那时候水泥机船很少,所能见到的大木船均是要“倒桅”再槁撑纤拉到了闸口待命。虽然船闸调度有高音喇叭喊话指挥,但距离和涛声会削弱调度员声音,因此位居世界前列的灵西闸船闸配上了红绿灯,窄长的导流水道不致于被堵塞。
笔者亲眼目睹了一次上行船过闸,下闸关闭上闸开启,瞬间约有2米高水位挤开闸缝喷涌而出,我平生第一次感受了什么叫汹涌澎湃?或是担心巷内船只相互碰撞,上闸开启的很慢,尽管这样那些船还是被激荡的东倒西歪的。约摸个把小时功夫,巷道里的水已无漩涡,上闸才完全开启,那些船按绿灯指示驶出闸口……饥肠辘辘的我回到家还在想着闸门为什么要顺水流方向开启?红绿灯的作用等等,而我始终想不明白的是印象中的河南怎么被称河西?我也是不止一次骑自行车从南关汽车站(今京华大厦)出发,沿泗永公路向西测量标记,试图纠正自己九十度的“转向”,可一直没能如愿。当年的泗永路是1958年修建,避开了穿城的石板街和狭窄的西关街,从灵城西南拐(现汽车站)偏西北在今灵固花园偏大西北,再从今物资局(今迎宾大道与解放西路交叉口)拐往正西穿小鲍庄再往西行的。灵西闸开通使用了,公路在小鲍庄东头又向西南拐向,错觉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被混淆,定势思维被现实巅覆。许多年以来我说着写着是西,但心里指定为南,算是心口不一。
灵西闸西端有个小花园,有个很小的“长廊”和语录墙( 今已拆除)。东端有闸管所还接待过日本田中株式会社的国际友人,两岸栽植了郁郁葱葱的洋槐树,掩映着雄伟的桥身雄姿,夕阳斜照,碧水弄影,醉了几许恋人……她的历史地位和观赏价值不可估量!他成了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那横陈在船闸上的红绿灯见证了灵璧水运昌盛繁荣,如今兀自空悬,似乎她还在等待主人的口令,她肯定不知道陆上的同仁又增加了位黄色的兄弟,而且他们升级为程控,不会象以前她那样匆忙。看到她栉风沐雨半个世纪的忠于职守,早被感动的笔将为她和她的岗位献上一首礼赞的诗歌,算是本文的结束语:
新河旧渠交汇处
隆起脊背五十秋
交往通畅送平安
一坝横亘断水流
红绿双色当令箭
阵前百舸犹争先
莫道辉煌随波去
一望城边楼接天。
2019/10/15
本文作者:张少秋,男,汉族,1955年2月12日出生在灵城。灵璧家园网知名作家,宿州市文学(曲艺)大家。
1963年至1969年在灵璧实验小学读书;1969年至1972年在谢楼初中读书;1972年11月至1976年3月在南京装甲10师39团服役;1976年至1978年在本县渔沟供销社任司机;1978年至1981年调县委行政科小车班;1981年至1988年调县检察院任法警、司机;1989年至1992年下派企业煅炼,任房地产劳服公司经理;1992年8月挂职大路乡企业副乡长;1994年下海任青岛捷登商城董事长助理;1998年在北京参与策划首屇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和纪念刘少奇同志100周年全国书画展任秘书长助理;2000年入新世纪之声全国征文办任“共和国赞歌”编辑部主任;2011年入“中华儿女”报刊社任“美丽中国”期刊副主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