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写中的缺字如何“化解”?
作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单字目前大约有4500个,能够同现在使用的汉字完全对应的不过1000多个。因此当我们用甲骨文进行书法创作时,常常碰到无字可用的情况。
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跟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宗焜教授一起寻找解决书写甲骨文缺字问题的方法。
“假借”非上策
我们在阅读先秦古籍时经常会碰到假借字,但用假借字的表面字义,会对我们理解原文造成很大困扰。所以必须要知道它的本字,知道它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方能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
《通说下》“经文假借”条
我们用假借的方法来写甲骨文,其实也是在给读者制造难题,正是要让观者“依借字解之,以文害辞”,因为观者无从得知可以“怡然理顺”的本字是什么。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虽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窒碍难行。即使在落款处说明,也甚为曲折地才能告诉观者,所假借之字是另外的意义。这使得我们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更像在作古籍训解。
甲骨文 (局部)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造字”似可行
笔者认为较为可行的方法是造字。当然,造字不是凭空杜撰,它还需要有文字学的依据。碰到甲骨文无字,可以尝试从金文处寻找参考字形。首选商朝金文,再选周朝金文,尤其西周金文。
金文距离甲骨文的时代较近,字形变化也比较小。如果碰到甲骨文没有的字而金文有,那么金文的这个字形就可以拿来作为甲骨文的形体参考。当然,我们只是借其字形,书写时还必须回到甲骨的书写风格,而不是将其形貌生搬硬套。
西周 大盂鼎铭文(局部)
另外,也可以充分参考《说文解字》对字形的分析。如果某个字甲骨文没有,但是其构成部件在甲骨文中都有出现,我们不妨把甲骨文的这几个部件组合起来,构成要书写的字。当然组合还必须符合字形的结构以及文字构成的美感要求,这样也可以解决部分甲骨文缺字的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造字的一种方法。当然,必须强调的是,造字一定要符合汉字结构的原理,不可向壁虚造。
创作缺字实例
《梦溪笔谈》记载了一则王荆公的巧对: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在甲骨文中,没有“花”“落”这两个字。我们从金文里可以找到花(古字写作“華”)借用。甲骨文有“洛”,如再加上习见的“艹”字头,就可以组合出“落”。这样写出来的字,可以直接表达我们的内容。注明释文,一目了然,字可对应,意思明了。
甲骨文 风定鸟鸣联
集卢照邻与李白的诗组合成一个对联:
田家自有乐,山水多奇踪。
上联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查找到,下联的“山水多”也没有问题,但“奇踪”这两个字,甲骨文中没有,如果用假借的方法,要用什么字呢?即使忽略现代音与上古音的问题,直接拿现代音去假借,找同音的“其”和“宗”,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可查询到。但把这一句写成“山水多其宗”,字面意思容易让人误解。
根据《说文》,“奇”字“从大从可”,“大”和“可”甲骨文是有的,我们可以参考《说文》所列的小篆构形,把“奇”字组合出来。
甲骨文 田家山水联
也许有人会对这样的“造字”有一些质疑。事实上,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造字活动是持续发生的。文字发生的初期尤其需要造字,我们虽常讲仓颉造字,汉字却肯定不是仓颉一人所造,但不管怎样,汉字是不断造出来的。否则,从甲骨文四千多字到现在《汉语大字典》六万余字,多出来五万字从何而来?这都是汉字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我们以《说文解字》为例来说明
根据《说文解字》叙,秦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作《仓颉》《爰历》《博学》三篇。
据文献记载,这三篇共3300字,小篆字体。
后来加上扬雄《训纂》、贾鲂《滂熹》,字数达到7380个。
那么,《说文》9353个字中多出来的两千字从何而来?更何况,扬、贾所使用的文字,应该是隶书,而不是小篆,真正的小篆可能只有《仓颉》《爰历》《博学》中的3300字,《说文》中多出的六千余个小篆从何处来?
也就是说,有相当比例的字是许慎根据他掌握到的汉字结构原理创造出来的。
徐铉(916—991)
五代至宋初人。精小学。曾受诏校订《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徐铉的大徐本《说文解字》第十五卷后叙,有所谓的“新附”。他在上《说文解字》表说:“复有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承诏皆附益之,以广篆籀之路。亦皆形声相从,不违六书之义者。”
这些新附字,是许慎《说文解字》所没有的,新附字都有了小篆的形体,这些小篆形体就是“形声相从,不违六书之义”的产物,并非他找到了秦小篆而加进去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文字是使用小篆的时代不可能有的,我们也同样可以“形声相从”创造小篆字体。
秦 秦诏版(局部)
秦《泰山刻石》拓片 (局部)
比如,化学元素的钴、镭,是近代科学家发现的,《康熙字典》没有这两字,我们要表述它们时就可以用“形声相从”的方法创造楷体。同理,当我们需要写这两个字的小篆时,何妨把篆体的“金”加上“古”和“雷”,分别形成“新附字”?这与秦时有没有钴、镭无关。可见字的创造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发生的。我们如果要写一个甲骨文中没有的字,根据汉字结构的原理把它创造出来,完全是合理的。
当我们想用甲骨文书写需要的文词,遇到甲骨文没有之字,可以合理“造字”。但并不表示所有缺字都能得到解决,实在无解的便不去勉强。许慎于其《说文解字》,抱持“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的态度,今人也应亦然。
互动时间
以上李老师针对甲骨文书写缺字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你是否领会到了?在甲骨文书写的过程中,你还遇到了哪些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
内容节选自《书法教育》2019年第4期
作者:李宗焜(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