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清钟 | 脾气比本事大,怎么改?

文钞中的往事

是心头的声声清钟

01

卓智立居士是一位学校老师,因为学生调皮,屡屡怒不可遏,深感苦恼。写信向印祖诉说工作上的苦闷,请教对策。
印祖回信,“汝作此问,知汝及汝师,皆不善为表率”。让他自我反省,不要发脾气。
又为他开示调教学生的方法。首先强调,为人师表者平时举止要庄重,临事才有威严。其次还要,事先说明、立下规矩、宽严结合、真罚真管。
“怒于生徒,何用发火不能自遏。不过略现严厉之相,俾其畏惮即已。若再过厉,亦不过如是畏惮,尚能有加乎。设教之策,宜严气正性。一言一动,毫无苟且轻佻,则生徒自如临师保。倘平素了无沉重气象,又复与彼喜喜哈哈,如此纵怒至气死,于彼何益。”
印祖还为他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一幼僧调皮非常,一切人皆莫如之何,其师因浼光教训(其师与光系至交)。光说其所以,以人当时面无血色,已惧之不已。后送来,光与彼和气详说,令勿违我命,违则决不轻恕。彼心虽畏惧,究未亲试,不二日即犯规矩。光将打,与彼说其规矩不许动,不许哭。未打先避,光曰,此第一次,不加罚。再避,则定罚,遂打。如植木然。从此半年,未须一高声说。”

02

汪梦松居士对很多社会现象深感不满,向印祖写信吐露心迹,并表达自己对印祖的钦佩敬仰之情。
印祖谦虚回信,并安慰他不能一味愤世嫉俗,要善于用心,好好“回光返照”。
先劝:“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之益愈大矣。其德诚可继往开来。若惟知厌而不肯从事,则成厌世疾俗狷介者之志操耳。所谓不善用厌,则即德成过矣。阁下一向似偏于用厌。今于厌中打一转身,遂全过以为德。而其于儒佛之心法,将必因是而亲得矣。敢为阁下预贺。”
正直的性情本是优秀品德,如果只知道厌恶,而不肯从事进修,那么就成为厌世疾俗的孤高之人了。这样不善用心,反会落入偏激,成为过失了。
又说:“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
学儒,要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学佛,要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
能转念者,能心安。
真实干者,真得益。
苏州弘化社

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