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点
鎏金佛像不需要特别的保存环境,室温下软纸包裹后存放于囊盒之中即可。比较复杂的是鎏金银器物。一般地,器物本体多数都是青铜材质,表面会出现大量铜锈。这些铜锈严重影响了鎏金器物的美观,应该予以去除。目前,对鎏金铜器或银器上的锈蚀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则是以化学方法为主。另一种以机械方法为主,利用化学药品来分解软化器物上的绿锈,再用手工工具及一些小型电动机械来除去器物表面的锈层。
明代造像带款的目前只见“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和“大明宣徳”三种,款识规正,字体秀美。传世的永宣鎏金铜像造型优美,金色充足,尺寸多在二三十厘米左右。
从古至今,佛像都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藏品之一。因而中国出现的佛像数不胜数,但要说佛像中最 受 欢 迎的收藏种类,当属尼泊尔铜鎏金佛像。
佛教在很多人看来是唐朝引进内陆的,因为吴承恩版《西游记》里面写到是由唐王派其御弟“唐僧”也就是典故里面称的“金蝉子”,但其实不是如此。据相关历史记载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但初期只被视作神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既西晋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它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得以迅速生长,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 层。
佛教已传入我国两三百年左右,其传入中国的路线虽有陆路和海路之分,但相当大的比重是循着丝绸之路进入内陆的,而十六国的疆域也多分布在丝绸之路上。十六国的首领又多崇信佛教,西域的高僧佛图澄(232—348)被后赵石虎尊为“大和尚”,他不仅宣讲佛教,还参与军政机要。佛图澄的弟 子道安被前秦苻坚迎至长安,领众数千人,他制定了僧团法规仪式,为以后汉族地区的寺院制度奠定了基础。五世纪初,龟兹僧人鸠摩罗什(344—413)来到长安,在后秦君主姚兴的扶持下主持译经,不仅系统译出了大量大乘空宗佛典,还培养出僧肇、竺道生等一代建设中国佛教的优 秀学者。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时期,河西、陇右的石窟寺遗存至今尚在,甘肃、新疆一带的石塔也多有发现。十六国时期的小铜佛像也有不少传世品和出土品。
随着汉末佛教东传,铜鎏金佛教造像也逐步产生并流行,在不同朝代发出多样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
铜鎏金佛像制作的意义是要被人来供奉和膜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得各个时代的佛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