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城老街
孔城老街位于桐城市区正东方向12公里处。老街入口是一小门,上有“一甲”字样。青白杂色相间的墙上“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老街”金字倒很显赫。墙体建筑是徽派风格。
孔城,古名桐乡。大凡小镇能走到今天必是史上水运发达做成了商埠。一条宽不过3、4米、条石铺就的老街面弯曲地伸向深处。沿街多为二层木制小楼房,一层商铺,二层仓储。眼下老街大部原住民已搬出,除却货摊,鲜有了人间烟火气息。踏在旧地,整条街的老时光让人驻足。一点又一点的似曾相识,让人回味。熟悉的时空,说是亲切,是满足对岁月的追念之心。或许不是周末的缘故,老街清冷,游客稀少,毫无生气。走完2公里长的老街,从街外围返回入口的停车场,你会发现老街周围有座座露出黑洞的未完工房屋,令人惊诧。这是何故?
不要忽视了孔城老街的一大特色,就是整条街留存了保甲建筑及其文化的印记。沿街走过一段路便有一门,上有一甲直至十甲字样。这是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对百姓实行的层层管制。以“户”为最基本单位,十户为甲,十甲为保,联保连坐。每到夜晚各甲栅门关闭,甲之间独立互不通行,既有防盗防抢功能,又有对人员流窜的监控作用。解放前,各地保长通常由当地土豪劣绅或是地头蛇担任,对其保内实行政、军、文”三位一体“的管制,同时兼有政治警察的任务。所以,解放时对保长的处置挺重的,劳动改造、收监、罪大恶极的保长枪毙的都有。
二甲内有一“李鸿章钱庄”。这是李鸿章养子(弟弟的儿子)李经方于清同治年间在此设立的恒泰钱庄。面阔三间,进深七进。前面的是营业厅,中间的是办公区,后面的是居住区。后院内有一株百年桂花树,传说是1892年李鸿章来此种下的,名为“栖桂园”。有意思的是桂树旁立有一枚巨大铜钱。“栖桂”寓意想必是住在这儿的是贵族。院落最深处是一座单独建造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小姐楼”,是当年女眷居住之地。
古镇最狭窄的一条小巷,宽度不超过0.8米:
桐乡书院是古镇当年崇文重教的见证。书院建筑仅剩一座“朝阳楼”。另篇叙述。
姚家大屋位于三甲9,现已闭门禁入。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七进,建于清末咸丰年间(1851—1861年),占地面积1014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原是清湘军一将领避居老街所建,解放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作为孔城镇人民政府办公场所。院落里有两株150年树龄桂花树。
建于60多年前的孔城影剧院。在电视还未落户到百姓家时,这里可是火红之地。
大永生百货临街面的墙上还保存着文革期间的标语口号。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用水泥浇铸上去的。
古镇五甲首为一知府大宅,是清末江西抚州知府倪廷庆于1891年告老回乡定居所建。这是孔城古镇最大的官宦府邸。
这间低于二旁的房屋称之为“倭房”。建于400年前,是老街最早的建筑。当初为何修建得这么低?作何用途?不得而知。
临街的二层小木楼已是风雨飘摇。
我们一行穿行在过往岁月中,原汁原味,熟悉又不乏亲切。旅游之地激起遥远的记忆,倍增对如今生活的热爱。
作于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