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7年,东魏丞相高欢的生命走到尽头...

公元547年,东魏丞相高欢的生命走到尽头。临死前,他紧紧抓住长子高澄的手叮嘱道:我死后侯景必反,但我留有后招。你只需依计行事,危机自可解除。高欢说完撒手人寰,高澄喜上眉梢。

来不及给高欢举办丧礼,高澄直奔东魏大牢。大牢里关着一个人,就是高欢给他留下的“后招”。

当年北魏权臣尔朱荣手下有四名得力干将,分别是高欢、宇文泰、侯景和慕容绍宗。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后,高欢与宇文泰名为丞相,实为东、西魏的实际掌权人,侯景和慕容绍宗迫势先后投奔了高欢。

但侯景此人反复无常又诡计多端,高欢曾评价他说:景專製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意思就是侯景虽然可用,但却目中无人。

然而,侯景来降却得到十分之重用,高欢不仅慷慨相送10万大军,还将东魏差不多一半的土地都拨给他管辖统御。

更令人费解的是,即便侯景不掩其狂,公开表示: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绝不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乎。高欢仍置若罔闻,对其委以重任。

高欢为什么这样做呢?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他精心布好的局。

首先,高欢给侯景重兵地盘,一方面可以用他去抵御西边的西魏和南边的梁朝,另一方面则将其孤立在外,使其无法获得中央的支援。

其次,高欢给予侯景如此大的信任和权力,使他完全放松了警惕。所以高欢才能在狱中给高澄留下一张王牌,而侯景却丝毫没有洞悉。

公元547年正月,一代枭雄高欢的生命走到尽头。临死前,他拿出一封亲笔信,紧紧抓住长子高澄的手嘱咐道:我死后不要急于发丧,立刻派人将这封信送去给侯景,然后去狱中接出慕容绍宗。

高澄原本一脸愁容,听高欢这么一说立马喜上眉梢。没想到自己的心腹大患,竟这么轻易就被老爹给解决了。

原来,高欢深知,他死后能治服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所以一早就做好了安排。

有一次,慕容绍宗在战斗中失利,高欢借机将其关进大牢。事后不管谁来求情,高欢一律不给面子。此举既压制住了慕容绍宗的锐气,又给高澄铺好了路。

高欢死后,高澄亲自到狱中去接慕容绍宗,并大肆渲染其受了何种委屈。这样的恩惠让慕容绍宗感激涕零,发誓对高澄誓死效忠。而另一边,高澄早已派人快马加鞭给侯景送去了那封高欢亲手写的“助反信”。

当年高欢与侯景因害怕二人之间的书信遭人偷换,所以约定每次书信往来都要在背面点上一个点。此约定除二人外,无第三人知晓。而这一次他让高澄送去的信,并没有点上这个点。

这样一来,侯景必定以为是高澄假冒高欢给自己写信,目的就是要骗他回去诛之,所以必然会起兵反水。而实际上,这是高欢给高澄设计好的杀侯景理由。

时年12月,慕容绍宗亲率10万大军征讨叛军侯景。侯景大惊失色,暗道:难道高欢真的没死?高澄小儿岂知用慕容绍宗?

侯景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切都是高欢生前的计谋。而慕容绍宗也的确没让高欢失望,一出手就将侯景的叛军打得连连败退,最终只得南逃,投靠了大梁。

侯景叛逃梁朝后本性难改,次年便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武装叛乱,3年后自立称帝,史称“侯景之乱”。可惜仅做了1年皇帝,就因部下叛变被杀。

至此,又一位南北朝时期的枭雄萧萧落幕。

侯景的所作所为再次验证了高欢的识人之智。《北齐书》中就曾评价他:神武帝(高欢)深沉谋远、腹蕴万机,略无遗算,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可见其雄略盖世,是要问鼎天下的主。

当年尔朱荣被孝庄帝诱骗而杀,高欢借机向尔朱兆(尔朱荣侄)进言:六镇降兵虽反叛不休,切不可一味残杀。应选心腹之人统率,如若再有反叛,归罪于将领即可。

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可统领?一席饮酒的贺拔允哪知这是高欢的计谋,在旁建议道:高欢统领六镇降兵最佳。

谁知高欢起身就是一拳,打得贺拔允满地找牙。随后还佯装大怒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样就怎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得听大王(尔朱兆)的。你是什么东西,大王没发话,哪能轮到你说三道四?

尔朱兆听后热泪盈眶,认定高欢是忠臣良将,立马任命他为六镇降兵的统帅。就这样,高欢略施小计就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足可见其智谋过人。

可惜的是,高欢有生之年并没能统一北方,天不假年,雄心壮志也只能寄托于子孙了。他为长子高澄铺就了一条登基称帝的康庄大道,是北齐王朝真正的奠基者。

但奇葩的是,高澄完成了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却在受禅前被厨子兰京所杀。高欢的次子高洋因此捡了个大便宜,继承父兄基业,建立北齐,自此称帝。高洋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后被改尊为神武皇帝。

不过高欢应该怎样也想不到,自己精心攒的一手好牌,被子孙打个稀烂。北齐最终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禽兽王朝”。

公元577年,历经6帝的北齐被西魏宇文泰家族建立的北周灭,享国28年。至此,高氏家族退出了历史舞台,高欢若泉下有知,恐会死不瞑目。#历史回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