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朵朵
梨花朵朵
文/李军
读初中时,有一篇课文《驿路梨花》,说的是少数民族区人们在山路上接力补给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的事情,其中人物有“梨花”姑娘。“梨花”是一种美好的形象,是人间之爱。
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总是有外祖母的身影。
我们泗阳称“舅奶”,有的地方叫“姥姥”、“外婆”、“婆婆”、“阿婆”。为什么人小时候总是喜欢到舅奶家去?除了外祖母对孙辈的基本的爱护,人在亲戚家有相对的自由以外,还能躲家里的农活,更深层原因是不是寻根?是不是寻找生活的“原型”?冥冥之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熟悉的家园。
小时候,我的舅奶家的梨树是我们夏天的向往。舅奶家门前菜地里有两棵大梨树,春天,两树梨花,雪白一片,香气四溢。
“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正当时。”我们去舅奶家最勤的是八月份,梨子快要成熟的时候。
母亲姊妹共七个,我们就有一个舅舅,其中一个姨妈远嫁浙江余姚。姨姊妹家孩子加起来十好几个,年龄相差不是很大。今天你家两个孩子去,明天又有两个孩子到来,不断有人去,舅奶家热闹非常。
获准去舅奶家,早饭就吃不下了,激动啊。从家步行十几里,也不觉得累。过三五天,七八天,也不知道说要回家。现在回忆起来,有时舅爹舅奶问:想家没?实际上是“逐客令”,是催促我们回去,当时哪个懂?我们还勇敢地回答“不想”。
每年去得早,梨子实际都还没有成熟,梨是那种土梨,舅奶称“梨疙瘩”。玩耍的几天,舅舅不准我们攀爬梨树,只是在大家走的时候,舅舅找一个口袋,上树摘取若干,让我们吃着拿着。所以不到九月份,梨树上就没有梨了,除了在树梢上的,无法摘取。
一九八五年秋,大哥去上海上学。父亲专门到三队邓连用家梨园,给大哥买梨带在路上吃。他家的梨品种好,个大,香酥,水分足,至现在看都不过时。恰是离情,“梨”饱含亲情。
一九八七年,二姨一家迁移到黑龙江大庆市。去年姨兄弟几个回来,我们一起说在舅奶家“争梨”的往事。
春风拂细柳,梨花遍地开。二〇一三年清明节后,淮安一同学做东,邀约小范围同学聚会,先是到桃花坞,后是到柳树湾。
说是“柳树湾”,更让人惊叹的是树树梨花,老树沧桑,一片雪白。同学介绍,这里原是“清江果园”,大多果树树龄有五十年,很快都是“文物”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绿是大地最动人的色彩,绿是大地最美丽的盛装。四十年前,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张发善,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锹代笔,栉风沐雨,在古黄河畔的沟沟壑壑里,辛勤耕耘,寒暑不辍,义务植树一百二十多亩,多达五万株,给古黄河南岸,抹上了一片浓郁的绿色,描绘了柳树湾绿意盎然的今天,呼应“清江果园”一树树梨花白。
亲情、同学情、家国情,梨花朵朵,是人的精神;树树梨花,是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李军,1969年生,男,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宿迁市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物,宿迁唐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盐城师范学院宿迁校友会副会长。2000年获得全国教育院报报告文学奖;2012年获得《小说选刊》奖。致力于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微电影《卖鸡》获得中国平遥首届“清风正气”微电影展奖。多部微视频作品发布“学习强国”平台。有文集《变迁》(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