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哲思录》
读《人生哲思录》
□赵米英
寒假前夕,我为假期准备去学校图书馆借了本《人生哲思录》,图书管理员是我们学校退休的陈主席,他看我拿这本书就说:我看过这本书,还不错。
一放假就忙开了,准备年货啊,走亲访友啊,观光旅游啊,终于有个闲暇之日,翻书看看,感觉书中都是些大家了解的寻常事,语言也是朴实无华,真的觉得没有什么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干脆搁置下来。
而今遇上了清明节小长假,天气阴雨低沉,特别适合坐在被窝里看书,我也要逼自己一把,争取把这本书读完。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我也如愿读完了这本书,并如同一个沙海拾贝之人,收获了干货满满。
首先是内容丰富。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编生命感悟,第二编情感体验,第三编人性观察,第四编精神家园。每一编又有很多小的子目录,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航标一样给我们人生指明方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无论是未成年的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老者,都启迪我们的人生。
其次是它的语言富有哲理。本书的作者周国平不愧是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每句话都富有哲理。看是朴实无华,实则寓意丰富。
如:
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大悲者会以笑虐嘲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
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感情的极端是痴,思想的极端是疯,有时思想孕育于沉默,而靠谈话催产。
有时思想孕育于谈话,而靠沉默催产。
再次,我觉得很多观点对我们教育特别实用。
1.许多冒牌的哲学家,或者为了谋取权势,或者为了混碗饭吃,混在哲学家的队伍里。极有讽刺意味的是,多少伟大的哲学家,生前贫困潦倒,死后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冒牌哲学家。可以万无一失的料定,一旦哲学无利可图,这些冒牌哲学家就会争先恐后的抛开哲学,另谋出路。剩下的是那些真正热爱哲学的人,他们怀着苏格拉底的信念——“未经思考过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贫困也罢,迫害也罢,都不能阻止他们作这种思考。让他们停止这种思考,他们便会感到虽生犹死。只有这样的人才算真正的哲学家。
我觉得作者说得真好,真正的爱一门行业是不能靠金钱来衡量的,只有这种爱发自内心,这才是前进的强大的内驱力,这才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最大的动力。我们做老师也一样,如果你不能够甘于平淡,安贫乐道,勇于付出,那你真的不适合做老师,即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一个优秀的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谈教育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一个多么微妙的变化啊,这得需要多少的教学心思,多少的教学方法和多么美妙的教学艺术啊。反观我自己的教学,总是简单粗暴的理解为会和不会,从没有想过如何以身作则,如何潜移默化,如何教学相长啊。
3.当今世上,有一些人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上帝,他们根本不需要试探,百无禁忌地为所欲为。比起他们,有上帝要试探的人岂不好得多。
这些语言多么深刻,记得湖南卫视有个节目叫《变形记》中,有很多城里的孩子和农村孩子交换生活,其中有个男孩,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可是他对父母从不尊重,非打即骂,母亲总是以泪洗面,而爸爸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我常常在想,是谁给予男孩那么大的权利,还是他根本就不懂尊重为何物?也许他从没有敬畏之心。
4.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时,他就已经进入了写作的实质。这表明:第一,他意识到了并试图克服生存的虚幻性质,要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岁月,留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确凿证据;第二,他有了与自己灵魂交谈、过内心生活的需要。写日记一要坚持(基本上每天写),二要认真(不敷衍自己,对真正触动自己的事情和心情要细写,努力寻找准确的表达),三要秘密(基本上不给人看,为了真实)。这样持之以恒,不成为作家才怪呢,——不成为作家才无所谓呢。
是的,我们学生的日记都是我下达的任务,所以尽管其中也不乏认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人,但这种日记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强制的影子。什么时候写作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我想那时学生才开始真正的写作。这还需要师的循循善诱和生的自我觉醒,双方的共同努力啊。
最后,我还感受到周国平的人格魅力,谦虚好学。他多次说自己并不是什么哲学家,而只是爱好而已。
“这里是我的生命的果实。请吧,把你们选中的吃掉。剩下的属于我自己,那是我的最好的果实。即使我没有更多的东西可让你们回忆,我也要提供更多的东西让你们忘却。”
总之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听君一席话,那是一种心理的指引,心灵的滋润,修养的提高。感谢阅读,感谢周国平,感谢《人生哲思录》
作者简介:赵米英: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