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宁丨我和大嫂的情缘

我和大嫂的情缘始于大哥的婚礼。那时国家号召“破四旧、立四新”,移风易俗,乡亲们筹办的婚礼,很巧妙地把家乡风俗和革命时尚有机结合起来。

大哥婚礼前几天,大家就忙碌起来,先是请德高望重族人和村干部,来家里商议喜事事宜,免不了要摆上一桌酒席,俗称,请执客。主事人称主办。在主办的周密安排和调度下,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借送组,负责借送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物件。洗刷组,最为辛苦,要负责担水、择菜、洗菜、洗刷碗筷盘子。伙房组,担当重要角色,不仅负责婚宴食品的制作,还要让娘家人品尝到最佳美味。村子里的做饭高手云集我家,各展拿手绝活。家里早就储备了,生产队分的萝卜白菜、辣椒葱蒜、茄子、豆角、韭菜、西红柿和粮食,再配上我家养的大猪,鸡等简单的食材,煎炸烹调,焯水溜蒸,做出花样繁多,色香味俱佳的婚宴食品,雪白的小蒸馍儿,在正顶处点个鲜艳小红点,恰是好看和吉庆,劲道弹性的扁剁,焦黄圆润的松肉,都是早些年我们过年的最爱。令人垂涎欲滴,就是那香喷喷的红烧肉,外面香脆、里面松软,肥而不腻,看着都想有吃一口的冲动,就是这道菜,竞为婚宴增添了不少光彩。

在婚房里,村子里的婶子大娘,大姑娘小媳妇,她们很智慧地用一双双洗的干净,散着香皂气息的巧手,剪裁出了红彤彤的双“喜”字儿以及百鸟朝凤、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百年好合等样式精美、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的窗花。烟熏火燎的房顶,已被彩纸和高粱杆扎成的棚顶遮了个严严实实,如同蒙上了眼睛,免得偷窥漂亮的新娘。四面黑黢黢的墙壁也用白石灰水儿粉刷一新。新油漆过的隔扇,把整个瓦房分为东西两大部分,隔扇里面为卧室,外面为客厅。   在客厅南墙居中放置着重新油漆过,泛发着枣红色光芒的一张桌子和一对靠背椅子。桌子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着一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画像两边分别张贴着沙家浜和红灯记的剧照画。桌子上摆着乡亲们赠送的印有红双喜字儿的一个暖水瓶和一对搪瓷缸,算的是贺礼了。在靠近门口位置,放着一个木制的、多棱造型的枣红色的脸盆架,靠背上面搭着一对粉红色的毛巾,中间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玻璃镜子,镜子的下面放置着牙具和紫红色的肥皂盒。在盆架约半人高的地方放置一个红双喜搪瓷脸盆,脸盆下面的部分,用木板隔开,以放置木梳、鞋刷等杂物,整个脸盆架子被四条腿稳稳地撑着。  在卧室东南角靠墙放着一张七尺长的双人床,床头上方的墙壁上,对称地悬挂着一对心形的中国结,紧挨着床的南墙上张贴着半人高的彩纸。床头摆放着一只鸳鸯枕,正面用彩色丝线绣着翠绿的荷叶和粉红色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寓意百年好合,两个侧面各绣着一对活灵活现的戏水鸳鸯,交颈相吻,寓意夫妻像鸳鸯一样相亲相爱。床上铺着妈妈亲手纺织的花格子床单和喜气儿吉祥的新被褥,一床被面是丹凤朝阳图案,另一床则是花开富贵。经过乡亲们的精心布置,我家那原本老旧简陋的瓦房,如今焕然一新,喜气洋洋。

婚礼的那天,风和日丽。一大早喜鹊就在我家门外的梧桐树上欢快地叫个不停,本家的哥哥嫂嫂带着迎亲队伍,吹打着唢呐,到十里外的云水村迎娶新人大嫂。迎娶队伍经过沿途村庄,村民们总喜欢凑个热闹,粘点喜气,他们会在路中央放上一条板凳,这时迎娶队伍就会停下来,主事的人在板凳上放上一包瓜子喜糖,唢呐班的师傅们再可着劲儿吹上几段诸如:百鸟朝凤,上花轿,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大海航行靠舵手,南泥湾等带着喜庆和革命色彩的曲子,拦截的村民就会放行。  经过几次拦截停留,迎亲的队伍终于到了我家。性急的二踢脚率先咚,咚,咚的大发神威,吓得胆小的孩子捂着耳朵钻进妈妈的怀里,早已备好的一千响炮竹也不甘示弱,霹雳啪啦地响起来,在人们喝彩声和再来一曲的呐喊声中,唢呐班的师傅们吹得愈发精神,院内院外到处充盈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大嫂被人从扎着红绸子的牛车上搀扶下来,簇拥到院子中间,对着毛主席像举行仪式。只见她中等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瓜子脸,双眼皮,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鼻梁高耸挺直,樱桃小口微微闭着,右边鬓角上方斜插着一朵红绒花,两条乌黑油亮的辫子搭在肩上,上穿红条绒布衫,下穿笔挺的蓝哔叽裤子,脚穿一双秀气的红条绒布鞋,娇羞温柔地站立着,虽谈不上倾国倾城,也算得上小家碧玉。主持人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后,仪式正式开始,他高喊:“一拜毛主席。新人面向毛主席画像三鞠躬,一鞠躬感谢毛主席让我们翻身得解放。二鞠躬,感谢毛主席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三鞠躬,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二拜高堂,面向父母三鞠躬,一鞠躬,感念父母养育之艰辛。二鞠躬,感谢父母的谆谆教导。三鞠躬,感谢父母养育之厚恩。三,夫妻对拜,夫妻互相鞠躬,一鞠躬,相互体贴,互敬互爱。二鞠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三鞠躬,早生贵子,枝繁叶茂。礼毕,新郎新娘送入洞房”。当天晚上,大哥大嫂又被本村的弟弟妹妹们闹了半宿的洞房,取笑之声不绝于耳,后生情话乱哄哄,仰望月亮笑弯弓。

第二天早上,家人起床后发现,打扮得齐齐整整的大嫂,已做好了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早饭,饭后爹妈哥嫂到生产队上劳动,我则一如既往地出去和小伙伴们疯耍。中午回家,出门时干干净净的我,已是头发凌乱,满身灰尘,脸脏的象花猫一样,饥肠辘辘地往厨房奔。大嫂见状拉住我,和颜悦色地说:“小妹先别急,让我先帮你洗洗脸,梳梳头,再吃饭好吗?”,我点了点头,大嫂轻轻拍去我身上的灰尘,打来半盆清水,把我的脸和小手洗得干干净净,还给我扎起一对好看的冲天辫,然后盛上一碗饭,并叮嘱我,“慢点儿吃,小心,别烫着”。爹妈和大哥见状,都满意地笑了。

大嫂赶集,她舍不得为自己买东西,总会花上两三分体己钱为我和小哥买上一些当时孩子们非常喜欢吃的东西,有时是梨膏糖,有时是花米苔儿,有时是江米条儿……从大嫂手中接好吃的,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舍不得独享,总要让妈妈和大嫂先尝尝,然后外出,颇为自豪地与小伙伴们共享。后来即便大嫂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那份也从没有少过,直到长大。

记得高三那年,学习非常紧张,压力很大,我经常头疼头晕,医生说是营养不良,脑神经衰弱。大哥大嫂知道后,就和爹妈一起做出一个决定,以前做为家中银行的鸡蛋不再卖了,给我增加营养,直到高考结束,我的碗中总卧有两个荷包蛋。一次小侄子小侄女看到了,闹着说:“妈妈,我们也要吃荷包蛋,我们也要吃荷包蛋”。大嫂就哄他们说:“乖乖,听话,咱不能吃,你小姑上高三,吃了就能考上大学,小姑有本事了,给你们买花衣服,给你们买好多好多鸡蛋吃”,小侄子小侄女听后,不再闹着吃鸡蛋了。我的眼睛湿湿的,心里一阵阵感激大嫂,有好多想说的话,却化为久久沉默……

看着侄子侄女们乖巧的模样,我总是背着大嫂偷偷地把碗中的鸡蛋分给侄子侄女们吃,两个小鬼儿也总是免不了在我的脸上亲来亲去……

亲情像雨,能帮助你洗掉烦躁,留下清凉;亲情像风,能帮助你扬起风帆,走向成功;亲情像太阳,能够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能够让蒙上岁月风尘的情感也散发出生命的清辉。亲情,让花木兰有了替父从军的动力;亲情,让孟母有了三迁的决心;亲情,激励阿炳拉出了绝美的旋律。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接到了河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轰动了整个村子,乡亲们纷纷前来我家祝贺,父母哥嫂脸上也乐开了花儿。

高兴过后,新的问题来了,那时豫西农村还很贫穷,大学四年的费用,对谁家来说都是一笔承受不起的费用,更何况家徒四壁,还有四个孩子在念书的我家呢?家人开始为我的学费发愁,父亲、母亲和大嫂卖力地在烟田劳作,精心管理烟叶,大哥更加用心的学习炕烟的技术,希望我家的烟叶能有个好收成,买上好价钱,好给我凑学费。烟叶成熟后,全家齐上阵,把烟叶帮下来,用麻绳系在竹竿上,装进烟炕,连着几天几夜,大哥和父亲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紧盯着温度计,一点也不敢懈怠。好不容易出炕了,由于是第一次烧烟叶,缺乏经验,这炕烟给烧坏了。但是父亲和大哥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反复思考,并虚心地向技术员求教,初步找到问题所在。第二炕烟叶虽有起色,但仍然不理想,根本卖不上什么钱,看来靠卖烟叶凑学费的愿望要落空了。看着疲惫不堪,双眼通红,急的满嘴起泡的父兄,我实在不愿再让亲爱的家人为我着急受累,就违心地对父亲说:“我决定,不去念大学了”。 又急又累的父亲盛怒道:“好不容易考上了,你说不上就不上了,再说不上,看我不打断你的腿”,吓得我不敢再多说什么,委屈地直掉泪,哥嫂见状安慰我说:“小妹别急,咱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完大学”。东凑西借,再加大姐、二姐力所能及资助的钱,虽说不足,也能对付着去学。全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汽车站,母亲、姐姐和大嫂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不要惦记家里,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不要单独走夜路……

直到汽车快要开动,大嫂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包了好几层的一沓钱,塞到我手中。看着手中由一分、二分、五分,一毛,两毛和五毛组成的一沓钱,泪水在眼眶中直打转,我知道这是大嫂十几年来,从牙缝中,衣服上和日常用度里硬抠出来的,辛辛苦苦才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十几年来大嫂没舍得为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现在身上穿的仍然是她结婚时的衣服,如今已经洗得发白,并且补着补丁。试想那个女子不爱美?那个女子不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服呢?然而,为了我上学,她却毫无怨言拿出来资助我,这让我怎能不感动呢?我知道这也是我们家仅剩的一点钱了,如果我拿走了,家里人怎么办?侄子侄女上学咱么办?这钱无论如何也不能收,想到这里,我又把钱塞还给大嫂,钱在我和大嫂之间推来推去,见我不要这笔钱,大嫂很生气地对我说:“你若当我是一家人,就把钱收下,若是不当做一家人,看着办吧?”说完气呼呼地把钱再次塞进我手中。车子开动了,看着远远追着汽车,边跑边招手的母亲和大嫂,含在眼眶中打转的许久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如瀑布般一泻而下。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高工作,当时工资虽然很低,但是毕竟有了一点儿收人。这一年我侄子考上了高中,为了节省费用,不会做饭的我就决定学做饭,让侄子跟着我吃饭,以减轻家中负担,第二年侄女考上了高中,也一起随我吃饭,直道他们考上大学。

父母年纪大了,不愿离开老家,到远离家乡的儿子女儿家生活,远在外地工作、家事缠身的儿女,只能抽空短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不能长时间在家照看,只好在父母的零花钱和医药费上多尽尽孝心,这样照顾父母日常生活起居的重担就落在大哥大嫂的肩上。大嫂大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的为爹妈洗衣、做饭,端药,递水,端吃端喝。父亲去世后,他们对老母亲的照顾就更加精心了。去年冬天,九十多岁的母亲得了脑梗住进医院,大哥大嫂怕远在外地的弟妹们担心,就没有通知我们。那一阵工作太忙,也怪我疏忽,没有及时打电话问候母亲。母亲住院几天后,实在是想我了,就催促大哥大嫂给我打电话,电话打通后,我和母亲聊天,发现母亲不对劲儿就问:“妈,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母亲回答:“她好好的,要我不要惦记”,在我再三追问下,母亲才告诉我实情,她病了,在住院。听说老妈病了,我赶完手头的急活,请了假,就匆匆忙忙奔医院看望母亲,期间大嫂多次催促我回去上班,“说我是公家人,不能耽误了公家的事”,看到母亲病情已基本稳定,考虑到单位的事也实在耽误不起,就为母亲交了医药费,于第四天返回单位上班。大嫂则继续在医院照看母亲,直到母亲病愈出院回家。

回想我和大嫂相处四十多年里的点点滴滴,想到大嫂对我的情谊和对母亲的孝心,心里时常涌动着五个字儿“大嫂,谢谢你”。给母亲买衣服和好吃的时候,总会给大嫂也买上一份,以表达我对大嫂的感激之情。无论给大嫂买再多的衣服和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足以回报万一。大嫂,如果有来生,愿我们还做姑嫂,我仍然做你的小姑子。

作 者 简 介

陈宁,洛阳新安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创作诗歌、散文百余篇,现已在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新媒体《行参菩提》和《行苇春秋》上发表数篇诗歌散文。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