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父亲的自行车/张艳军

小时候,家里就有一辆自行车。红旗牌的,二八加重,通身上下被漆成了墨黑,看上去就那么牢固结实。那辆自行车是怎么来的,我应该问过父母,父母也告诉我了,只是时间已经久远,我完全忘记了。那时,日子紧巴巴的,吃的都是粗粮,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除了平时必不可少的农具外,添置任何其他的物件,都是颇费算计的。何况,在当时,自行车还是贵重和紧俏的商品。我记得,在那时,自行车和手表、缝纫机并列为三大件,只有在姑娘出聘时,家里才舍得咬牙买来,作为嫁妆,陪送给女儿。现在想来,我家那辆自行车,得来应该也是不容易的。

父亲很心爱那辆自行车。遇着刮风下雨,或者不出门的时候,就把它老老实实地放在屋里。出门回来,又把它小心翼翼地支在山花墙的阴凉里,怕毒日头晒着。在父亲眼里,那辆自行车和后院拴着的那头小黑驴,是他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小黑驴套上,就可以拉土拉粪,耕田耘地;自行车呢,带个物,驮个人,一点不在话下,而且还省时省力,多远的道儿,骑上都不觉得累。父亲曾对我说:“你的学费书费,可全都指望着它们呢。”

那时候,家里有一块自留地,三块水浇田,十几亩薄地。除此之外,还有一块梨园。阴历八月十五前后,正是农忙的时候,父亲总会趁着农忙的间档,带我去梨园摘梨。深秋时节,梨园里到处飘荡着果子的香甜气味。父亲支好高凳,站在上面摘;我则像只小猴子,攀上树,站在树干上,专拣又黄又大地摘。瞅冷子,还往嘴里填一枚,嚼得果汁四溅。等摘满一篮子,我递给父亲。父亲再把梨装进梨筐里。梨筐是早准备好的,底下铺着柔软干燥的青草,四围用牛皮纸围着,等装满了,上面再盖上干草,用铁丝把筐盖拴结实。日薄西山的时候,父亲赶着小驴车,把梨和我一块儿拉回去。

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屋外还黑得跟碳一样,星星也还眨着眼,灶膛里的火却早已把屋里映得通红。母亲烙了几张大饼,又摊了几个鸡蛋。父亲吃饱了,把剩下的大饼和鸡蛋包上,装好。然后,母亲又到外面,帮父亲把梨筐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母亲轻轻地开了门,父亲推着自行车,一拐弯,折进了黝黑寂静的街道。

父亲这趟是去了北京,这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母亲说这话时,我只有张大嘴巴,咋舌的份儿。那时我还小,不知道北京离我们这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从我们这里去北京要坐火车。而父亲却凭着一双肉脚,蹬着一辆自行车,去做火车要做的事,父亲该有多棒啊!直到我稍稍长大了,才多少明白了那时的事:母亲的眼神,我和妹妹的学费,地里庄稼的水肥,这些,都要父亲一个人扛。

那天,父亲很晚还没回来。夜已浓,星星已经睁开了调皮的眼睛,月亮也露出了圆圆的脸庞。母亲在屋里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最后,母亲嘱咐我,看好妹妹。她一个人独自出去了。原来,母亲去接父亲了。村外,有一个小石桥,母亲站在那里,眼眺远方。月亮洒下清幽的月光,照得旷野朦朦胧胧。忽然,母亲看到一个移动的身影,接着,传来自行车颠簸在村野土路上,发出的清脆的铃铛声。这是母亲熟悉且盼望的声音。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没有再等,而是扭回身,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跑。母亲不敢走原路,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子。所以,父亲已经到家多时,母亲才急急忙忙赶回来。父亲盯着气喘吁吁的母亲问:“你干吗去了?”“我串门去了!”旁边的我不明所以,大声说:“妈接你去了。”“接我干吗?我又丢不了。”父亲嗔怪道。“稀罕你呗!以后才不管你了呢。”母亲一边说,一边下手和面。母亲这是气话。以后再遇到父亲回来晚了,母亲依旧会到村外的小石桥上,眼眺远方,直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平时,父亲很少叫我碰那辆自行车。说我人小,个子还没有车高,怕摔着碰着。我不服气,但我没办法,只好负气地躲得远远的。可我总在寻找一个机会。有一天,父母去了地里,那块地离家近,值不得骑自行车,车便放在了家里。我偷偷地推出来,叫上好朋友百岁,去了村外。我叫百岁扶着车的后架,我把腿伸到车的大梁下面,“咯噔,咯噔”骑开了。刚开始还行,虽然车子在我的手里并不怎么听使唤,歪东斜西的,但我尚能把持得住。可是后来,也许我骑得快了,也许百岁没劲了,不管什么原因,总之,百岁松手了。我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扎进了路边的沟里,车把正戳到我的胸口,当时,我就喘不上气来了。我蹲在地上,脸煞白,汗珠子“吧嗒吧嗒”往下掉。这可把百岁吓坏了,不知所措。我摆摆手,示意没事。过了一会儿,我缓过劲来,扶起自行车。车真结实,只是掉了链子,摔弯了把。我在百岁的帮助下,挂上了链条,又正好了车把,这才推回家,放归原处。后来,父亲再骑,总觉得不对劲。问我,我摇摇头,装作不知道。其时,从我闪躲的眼神中,父亲早已经窥探出了原委。

上了初中后,父亲才真正把那辆自行车给了我。那一刻,我高兴坏了。上学路上,我会故意把铃铛拧的“丁零零”乱响;遇上正在徒步行走的同学,我更会把屁股扭得跟钟摆似的,欢实得很。的确,那时候,并不是谁都可以拥有一辆自行车的。

后来,上了高中,我开始住宿。自然,自行车也骑得少了,我便把它寄存在学校的车棚里。由于日久天长,自行车上面落满了尘土,链条也生了锈,各个“关节”吱扭扭乱响。再骑回家,父亲见了,心疼得不得了。父亲一边擦着自行车,一边对我说:“什么东西都一样,不怕用,就怕搁,越用越灵便,越搁越生锈。”父亲的话很简单,却很实在。

我把自行车留在了家里,我怕它会毁在了我手里。此后,父亲又骑了好多年,直到它老得走不动了,这才“光荣退休”。

作 者 简 介

张艳军,男,70后,河北涿州人,下岗职工。闲暇时喜欢摆弄文字。有作品散见于《思维与智慧》、《岁月》、《经典美文》、《辽河》、《唐山晚报》等报刊。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冻结在季节里的水磨坊/郭生林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给儿子当调解员/陈郁媚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自行车陪伴的时光

    徜徉在城区的人行道上,望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我的思绪回到了1981年仲秋. 1981年高考,我名落孙山.母亲坚持让我复读,复读学校选在二姑父苏茂公先生任教的利津一中. 当时,从我家到 ...

  • 想起父亲,就会想起跟随他一生的28自行车

    父亲和他的28自行车 文/吴雄英 父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父亲弥留之际,哥哥嫂子尽心尽力,姐姐姐夫全力照顾,老母亲也一直陪伴在身旁,他是慈祥地并无更多痛苦地离开我们而去了.一年来,每每看到以前的合影照片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孙树恒《记忆里的那些老物件》

    [阅读悦读丨诗歌]孙树恒<青城无处不飞花> 文/孙树恒 [作者简介]孙树恒,通辽市奈曼旗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歌集<长夜当歌> ...

  • 随笔:母亲的鸭梨

    蓝字 母亲的鸭梨 作者:王增锐 在我小的时候,没有品尝过梨子,所以那时不知道梨子的滋味.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经常出现一位卖梨子的老汉.那时候,卖梨老汉推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自行车后面左右两侧各挂一个大铁 ...

  • 父亲那辆大金鹿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109) 阅读本号文章,请关注:jdlc2016 作者:王弘 作者简介: 王弘,山东省博兴县人,公务员.业余爱好摄影.旅行.自小喜欢文学,随笔记录身边的点滴,多篇文章获奖并在省. ...

  • 父亲节:66个孩子写给父亲的诗

    本期诗友: 远村.刘亚丽.罗至.盘娃.董卓武.张墨翰.殷朋超.不鲁.梁亚军.刘雕和.落樱.格子.屈建兵.曲淑范.天晴.张志.黄三郎.景文瑞.韩琳.陈典锋.解亚媚.尹跃翔.侯超.桑梅.韩锋.雨樵.杨一郎 ...

  • 少年的翅膀/孙阳

    少年的翅膀 孙 阳 <铜川日报>2020年3月18日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下班路上,不知为何脑海里总是反反复复出现这句歌词.仿佛是来自于少年时期的呼唤,一次次将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玉佛缘/张天林

    与佛结缘还是十年前的事,说起来有些奇淡,对于我来说更是机缘巧合. 那是2006年,是我从县粮食局下派到基层粮管所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也是我人生的低谷.当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我为什么要从局机关下到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为什么流浪/张国昌

    一 这是<橄榄树>里的一句歌词,三毛写的. 我听过不同人唱这首歌,可齐豫版的还是最爱,忧伤.沧桑之中,有些偏执和任性. 但即使齐豫版的,一直以来,我也没有认真于每句歌词,虽然也早已烂熟于心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佛经如歌/张百锁

    我第一次听到佛歌那还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我家住在城东南,离我们家不远有一片小树林.在绿树浓荫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红墙绿瓦的寺庙.人们都叫它姑姑庙,姑姑庙里只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尼姑. 姑姑庙东边不远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本命年那事儿/邵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眨眼间已和猴年握手离别,擦肩而过,跨越辞旧迎新的门槛,金鸡报晓,闻鸡起舞--起笔名雄鸡东海的我,开始和鸡年肩并肩心连心践行,踏着一样的节拍,握紧东方祥云,并驾齐驱,勇于担当,在金光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单车岁月/禹艳芬

    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有人在街边处理库存的单车,看着图片上那一辆辆旧式的单车,不禁思绪万千. 记得最早看到单车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有一个邻居在县城上班,为了节省时间,他买了一辆永久牌单车,每天看着他骑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长岛记忆/张春景

    长岛也称长山列岛,庙岛群岛.今为山东烟台辖制,位于渤海深处,有人谓之"世外仙境".那年仲夏,有幸登蓬莱而闻长岛,遂顺水东临至此,行程虽短,印象颇深,故记之. 分水岭 面对大海,总以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父亲/侯之涛

    父亲出生在洛水支流连昌河畔的一个偏僻贫瘠小山村,十四岁那年我奶奶因病去世,我爷爷有慢性支气管炎,身体也每况愈下,作为长子的他,就领起了支离破碎的家,掌起十一岁妹妹和八岁弟弟的一片天空,割草,放羊,锄地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父亲的梦想/赵艳荣

    看央视<城市梦想>节目,被一个个农民工在外拼搏的故事所感动,也让我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九年了,有两个画面还常常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父亲在热气蒸腾的老式油坊里轮着大锤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哦,父亲/刘泉锋

    从2012年10月4日父亲去世,到今年这个时辰,就整整五个年头了.之所以想写这篇短文,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 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很小.那时我还没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