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宾丨汨汨甘泉肩上来
泉水丁冬,琴响筝鸣,溪流淙淙,山鸣谷应,一泓清溪从万山丛中喷涌而出,和晴天时朝阳从云霞中喷薄而出一样令人欢欣,太阳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溪流带来甘泉和梦想。
小时候我生活在黄土高原南部的一个山村,一条山涧溪水像一条长长的银色带鱼从山中游出,鱼鳍如同刀剧一样锯开了峡谷,尖尖的鱼头似长枪顶开了山峦,尾巴一甩击落了绚丽山花,霎时,花朵飘落在水中,染红了溪流,熏香了涧水,鱼头一个猛子从有落差的悬崖上扎下去,扎中一个漩涡,挑出一片深潭,酷似水獭钻洞溅出一片水花,挖出一泓碧潭,形成一个个天然的水井水缸,供全村人挑水饮水。
深山藏古村,碧溪锁童年。一条碧溪滋润一个小山村,一条小河牵引河谷两岸数十个乡镇的农耕梦,一条大江孕育着一个民族文明发祥与升腾。只有座座青山才能涵养条条溪流的水源,万涓成水,千溪成河,鱼虾浅游,螃蟹出没,青山无墨千秋画,绿水带弦万古琴。山峦是弦柱,溪流是琴弦,挑水的扁担是双手,拉出万籁之声,奏出辛勤劳作的悠扬和声。
那时,农家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和兄弟姐妹们到门前溪流用小桶抬水吃,上四五年级后,大人就要求孩子,特别是男孩学着用小桶挑水。那时没有自来水,农家人吃水是必须要用柔弱的肩膀去挑,挑回缸里的水除了做饭洗菜外,还要给家禽家畜饮用。那时的环境很好,没有工业污染,水的沉淀靠自然流动,石头拦住的小河坝、小潭涧,靠石头岩层自然过滤,消毒靠花草树木的根系吸吮,花朵自然落入水中,有色自来香,一切都是纯天然的。天热了,人和畜生还会直接跳到溪流中饮用。当然,洗衣服、淘米、洗澡、牲畜饮水时,都自觉到溪流下游去,中游和上游有潭瀑,天然水窖水缸是吃水挑水的地方,不允许有任何污染。
溪流边、河边都有大大小小的农田和菜地,开春时大人小孩直接拋几块石头减缓水流,拦住水使水位上涨,在地头挖开水沟直接把清溪引入农田就可以插秧种水稻,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天就能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了。引水入菜畦,就可使水直接灌溉,菜花飘香,蝶舞蜂唱,清香四溢,鲜菜不断。小河孕育小文明,大河大江孕育大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水源丰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地当然富饶繁华,相反,干旱缺水之地往往贫瘠人稀,甚至男孩成年了连媳妇都难娶到。
家里用水必须挑回去,因为家住的多是靠山的窑洞,离水有一段距离,还要防汛。住在平地的人家挑水抬水只走几步路,不用费多大劲就会挑满水缸,个别家有工作在外的买回塑料管子直接从溪流河中引入水缸饮用,引水入田浇地更省力。而我们家住的地势较高,从记事起就不停地往家抬水,挑水,这是家务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冬天抬水是必须砸开冰块,踩着积雪,一步一个脚印踩实后才迈步,不小心“嗵”的一声滑倒了,水流一地浑身是雪和冰水,棉衣湿了,冷得直哆嗦,爬起来拧衣服,打落雪,返回水塘重新舀水,挑水。抬水时往往是年长的哥哥姐姐在后边,因为上坡时装满水的水桶重心垂直向下,重心和压力会向后边摆动和倾斜,后边的人一只手扶肩上的扁担防止下滑,一只手用力推着水桶保持平衡,出的力要多。前边抬水的也要紧紧抓住扁担不让它从肩上滑落,齐心协力把水抬回家。十岁开始就得开始学挑水了,下坡时要防止踩到路上的石子滑倒摔跤,上坡时两手分开要抓住挂桶的铁提梁,不让担子向后滑,用力保持平衡,一边“吭哧,吭哧”地用力迈步爬坡。肩上的担子晃悠悠,忽悠悠,像是小提琴扛在肩上,一手扶琴身,一手拉琴弦,脚踩琴键,如同弹着双排键,呼吸着山风,听着鸟鸣,看着脚下坎坷不平的土路如同看着弯弯曲曲的曲谱,手抓提梁,自弹自唱,演奏出少儿时期的天籁之声,童声独唱,不时跟熟人、邻居、同学打着招呼,练就了坚实如铁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
后来上中学回城了,兄弟姐妹放学后,轮流给家里挑水,城镇边有河,河边凿开有井,附近的工厂、学校、单位开始用电抽水,而各家各户仍没有自来水,只能到河边或山涧的溪水旁的水井里挑水。这时,家距水井较远,每天早晨或中午回家吃饭后,不用大人提醒就自觉挑起越来越大的水桶,到井边绞放辘轳,把水桶放到数十米深的井里抓住井绳来回摆动几次盛满,然后用力绞动辘轳把水一点一点提升上来。在此过程中,不敢松劲,不能说话走神,否则,手一松辘轳就会脱手反向旋转,把井绳和水桶“咚”地一声抛回井里,溅起硕大的水花,发出“嗵”的一声巨响,把人吓一跳,严重时手柄快速旋转会打中人把人打伤,打倒在地,打入井中,十分危险。
放水桶到井下水面时,要特别小心,抓住井绳来回摆桶盛水舀水时,摆动幅度过大,碰到井壁上时会把水桶碰到井里,这样很麻烦,只好叫上人一起摆动井绳头上的铁钩,重新摆挂水桶提梁,忙了一大会儿终于挂住水桶,小心摆动它舀水装水,装满水后小心翼翼地使劲绞上来,喘一口气,急忙挑水回家,晚了上学会迟到受批评的。
有一次,有个妇女打水时,水桶落水,她用井绳钩来回摆动却一直挂不住,不敢下井,见我来挑水就赶紧怂恿着我坐到一只筐里下井给她捞水桶。我是第一次下井,筐子越往下放心里越害怕,井下越凉,摸着井壁湿漉漉的,苔藓像青蛙皮粘在井壁上光滑如玉,摸一下凉如冰块,放到水面我急忙抬头对着月亮般大小的井口大喊:“停,别放了,抓住木柄别松手!”急忙抓住井绳上的铁钩向水下打捞,忙了一大会儿终于给她捞上水桶,急忙大喊:“找到了,钩住水桶了,快把我提上去……”
上到井沿,终于长松了一口气,心里很紧张,少年为了帮助大人冒了一次险,家里人知道后都说不应该,埋怨我说万一绳断筐掉很危险,让我以后不要冒着险,我这也是第一次见义勇为吧!
后来这口井里被人投了脏东西,人们骂着埋怨着再不吃这井里的水了。山谷后是溪边有口浅水井,泉水甘洌,来回一里多地,挑了好几年水。遇到秋冬旱季,水少人多,只好去父亲的工厂里挑去,来回二里地,那时已上高中,担子像块石头越压草木越长,少年变得身高力强了,每隔一日就得给家里挑两担水。挑水多了,背单肩书包时间长了,老师家长发现走路左肩高右肩低,形象不好,但那时没有双肩书包,背包,不好纠正,只好自己揣摩着用两肩换着挑水,左肩挑水时间长了抗力压力强,突然换向右肩挑水肩膀很疼,很不适应,只能走走歇歇,让肩膀慢慢适应。慢慢加压,终于到后来用左右肩同时挑水,二里多路甚至可不休息走到一半路时直接换肩挑水,七八十斤的水,一路气喘吁吁挑回家,纠正了两肩高低不一的缺点,双肩都磨出了老茧,劳动过早地让少年成熟了。那时,除自己思考外,还受当时电影《少林寺》的影响,武僧们双手提水很潇洒很给力,是榜样。有一次,我上水塔挑水下坡踩中石子还重重地摔了一跤,一身泥水。通过每天走几公里路上学,挑水锻炼了强健的体魄,磨炼了顽强的意志,造就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愈压愈长,愈挫愈奋,才能顺利地通过了繁重的家务和高考的洗礼,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先后看到城镇、学校、农村用上了消毒、沉淀过的自来水,真为更年轻一代感到高兴,他们没有了挑水的生活重担,会用更多的时间在更广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实现更高更美好的人生理想。
如今,坐车多了,开车多了,拧自来水龙头多了、生活重担大大减轻了,走路少了,人的体质自然会下降,体力活像当年的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否则营养会失衡,怪病会丛生。我常告诉孩子:你们这一代没有感受到挑水抬水的艰辛,要知道,每个城市和乡村送来的自来水公司的职工每年每天都承担着挑水的重担,他们用长长的钢管作为扁担为城乡千家万户挑水供水,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没有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他们建厂、取水、沉淀、消毒、化验、扩建、维修管网、昼夜监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过去每个家庭生活用水从家中劳动力的肩上来!而如今城乡数以亿万吨的滔滔甘泉从自来水职工的肩上来。断水一天人会难受,停水三天就会闹水荒,引发恐慌;没有清洁的饮用水,人的生命健康就无法保障,自来水公司职工是现代和谐城市和乡村的脊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清洁用水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又支持了城市不断升级与扩展,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都离不开清水的滋养,人们的健康快乐、富足长寿离不开甘泉奔涌的滋润!
在一个县,我们举全县之力挑起自来水管网推动了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一个城市,举全市之力擎起庞大的城市自来水管网,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在城市水源不足时引水入市,上个世纪引滦入津,引秦岭山上的黑河入西安等等都推动了大城市发展。建国以来,我们国家举全国之力,在大江大河上筑了许多大坝,筑起了全民族的大水缸,并用巨型钢管铸造的扁担挑起了南水北调这一跨世纪的超级工程,解决了北方严重缺水难题,推动了全国经济腾飞。
挑水精神是民族奋进精神的缩影,挑水是一首歌,旋律激昂向上,铿锵有力,歌声永不落!
作 者 简 介
王镜宾,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协会理事,郑州市作协副主席,多年来在国家,省,市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出版有文学、歌曲、书法作品集《阳春白雪》,《登云钓月》,后者2015年获得郑州市第十七届文学艺术成果奖,歌曲《中国姑娘》,《清廉颂》,《牵引》,《游子追月》,《矿工赞歌》,《密瓷,千年的期盼》等先后获得了国家,省郑州市创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