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物之十二】刘淮玉丨岳父



仲春时节,淮河的流水匆匆向东,许多载满各种货物的帆船鼓满了风帆竞相争游,鸟儿忘情地飞舞,鱼儿尽情地嬉戏。淮河岸边的农场,各种花次第开放了。先入为主的油菜花粉嘟嘟的,黄的耀眼,黄的舒心,黄的沁脾,清香弥漫天地之间,漫不经心地吸上一口,五脏六腑都醉了,宛如进入了神仙洞府,那个“爽”真是难用文字形容;紫云英来了,不紧不慢地穿插在路边塘畔,在大片的粉黄中点缀着紫红。这粉黄与紫红恰如其分地调配,神功鬼斧一般。各种树花、草花也紧随其后来凑热闹,虽无多大名分,也与大家和谐,这就名副其实地万紫千红了。

农场里的养蜂场更加繁忙了。嘤嘤嗡嗡的蜜蜂来来去去,凯旋归来的,蜜囊硕大晶莹,花粉篮满满的,犹如满载而归的运输机;离巢起飞的,轻装上阵,身手敏捷,恰似翱翔蓝天的雏鹰。养蜂员们有的在看蜂,有的在摇蜜,与蜜蜂们亲密融恰地相处着。四十多岁的岳父就在其中,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板,看不清脸庞,熟练地伺弄着蜜蜂,很投入。

这是七十年代初期的一个仲春。岳父背着“右派”的罪名,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岳父少年时代家境并不好,为了上学,家中吃尽了苦头,还要接长补短地拿高利贷。岳父相继在丰港小学、固始初中、潢川师范读书,在校遵规守纪,刻苦用功,品学兼优。下学后,曾在朱皋小学和本家私塾教书,以微薄薪水补贴家用。教书之余,还拜吴少哲先生为师,选读古文,学格律诗,使学业大有长进。解放后,岳父以思想进步,表现积极参加了工作,先在桥沟区政府,后到淮滨县政府,勤恳工作,踏实做事。岳父会说能写,办事认真,正直公道,联系群众,服从安排,工作和为人都深受好评。可是上天却不甚眷顾,厄运竟降临到他身上。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中,岳父虽未“鸣放”一言,无一句右派言论,却被定为“右派”,原因就是解放前他曾参加过“三青团”。勤恳忠诚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并无反动言论和行为,就这样被打成“右派”了,岂不冤哉!屈哉!

既为“右派”,就要下放劳动。岳父因表现好,人品好,待遇又比别的“右派”要稍好一些,那就是没有回乡,下放到农场劳动,这样就可避免在农村随时被揪斗的可能。农场的生活也比较艰苦,活是有的干的,但岳父听从安排,任劳任怨,从不给领导找麻烦。后来岳父学会了养蜂,就伙同几个蜂友,从南到北周转各地“撵花”养蜂,为农场挣了不少钱。场里的领导和同事都非常满意。

时间一晃就到了一九七二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那本是个桂花飘香的季节。场领导很体恤岳父长年到处奔波“撵花”的养蜂辛苦,就招他回场部过中秋节。当时农场正在用农用车往地里拉粪,场领导并没有给岳父安排活,就是让他回来过节,顺便歇假的,但岳父是个闲不住的人,自觉主动地参加了拉粪活计。拉粪途中,路况坎坷,粪车剧烈颠簸,车厢突然脱钩,岳父不幸摔倒在地,瞬间急发车祸,溘然辞世,时年四十八岁。时光凝固了,桂花滴血了,历史把岳父定格在了一九七二年的那个农历八月十五。

噩耗传来,如同塌天。岳母和五个子女悲痛欲绝,呼天号地,哭断肝肠。岳父辞世被认定因公伤亡后,政府给予殡葬,并发放了一定数额的抚恤金。

岳父的突然辞世,使家庭濒临绝境。为了更好地抚养五个子女,岳母不得已带领五个子女回老家生活。当时大女儿十三四岁,最小的孩子才几岁。岳母拒绝他人的说合,贞操守节,含辛茹苦地拉扯五个子女。老家生活那几年,岳母靠三十几元的工资,号召孩子们拾柴禾,砸石子,勉强维持生计。期间也辗转搬过几回家,子女们也渐渐长大成人。

一九七九年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岳母又带领子女们重返淮滨。岳父的右派问题得到了纠正,名誉得到了恢复,公理终于回归。政府给未满十八岁的子女发放了生活抚养费,子女成人的或知青安排,或考学,都相继有了工作。在党和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下,岳母一家生活逐渐好转,子女们先后都成了家,事业也蒸蒸日上。

四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又是一个油菜花飘香,紫云花怒放,淮河水淙淙东流的仲春时间,繁忙的养蜂场里,蜂们在辛勤地酿蜜,四十多岁的高挑的岳父正在专心投入地看蜂。这朦胧而又清晰的画面总是挥之不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想象,正直和善的岳父为什么会这样,总是主动自觉地干着属于自己或不属于自己的活计,在这万紫千红的世界里尽管十分的平淡和不起眼。

未曾谋面的岳父,我多么想和你谈谈古文和诗词,谈谈人生和理想,但只能留下我对您的敬重和爱戴了。

“守孝不知红日坠,思亲唯望白云飞。”值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唯有写片言只语祭奠您。

岳父大人,安息!

作 者 简 介

刘淮玉,男,汉族,固始县三河尖乡人,1977年4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淮滨县教研室任初中语文教研员。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多年,在《教育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教学》等杂志发表语文教研论文多篇,2014年出版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浅论》。爱好文学,在《读书报》《信阳报》发表过散文、诗歌作品,散文入选2013、2014、2015《信阳年度散文》,小品《替班》获信阳市情景剧创作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为岳父岳母立碑

    记得十五年前,在岳父家乡与小舅子踏山觅岭,找到这个美穴,并用砖石砌筑围起来,后来又陪岳父岳母亲自去看过,他们非常高兴的说:"我们这一带地方的习俗,人死后都是一堆黄土,然而我们的寿藏是用砖石围 ...

  • 楚健健:​痛悼岳母

    痛悼岳母 文/楚健健 2021年7月12日8时18分,我亲爱的岳母黄末娣因病魔肆虐,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 在处理完岳母丧事后,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为岳母写一点文字. 岳母患糖尿病已33年,这次 ...

  • 【乡村人物之十】刘淮玉丨展展

    展展: 该早已到咸阳的家了吧.车上邂逅一遇,又已数日,你的言谈举止记忆犹新.本来你我素昧平生,相距千里万里,只因火车为媒,把你我连在了一起,也算你我今生有缘. 风驰电掣的火车上,你就坐在我的对面.看上 ...

  • 【乡村人物之十一】刘淮玉丨老白

    老白不老,还不到三十岁,冠一"老"字,是一帮年轻人对他的尊称:老白也不姓白,姓张,名弛,因生长于白露河畔,取网名"白露河",所以又以"白"姓 ...

  • 【乡村人物之九】刘淮玉丨立夏

    立夏大我几岁,是我比较要好的同学,上高中时我们头挨头在土炕通铺上睡了两年.其间夜自习后饿极了,我们曾结伴偷附近地里的红薯吃.有次周末放学,我和另一位同学应邀到过他家,给他家拉土,记得晚上还喝了酒,感觉 ...

  • 【乡村人物之八】刘淮玉丨姥姥

    姥姥病逝于一九八二年秋天,算来已有三十一.二年了.姥姥一双小脚,扎着裤腿,是那个时代女性老年人的特有标志,更是旧社会封建陋习残害妇女的见证. 姥姥的慈悲善良令人难以忘怀.听母亲说,我的远亲的表哥三.四 ...

  • 【乡村人物之六】刘淮玉丨小哥

    小哥其实不小,如果健在的话,该有八九十岁了. 小哥比我大了许多,因为是同辈份的人,又是老俵,所以我常以小哥称他,他也乐意这样,一喊他小哥,便乐呵呵的.小哥好发出"吭吭"的声音,老远 ...

  • 【乡村人物之五】刘淮玉丨小山

    小山比我大一岁,却比我长一辈.我疑心他应该是"小三",因为他父亲,也就是我那个老爷爷接管这个家庭的时候,他已有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他是排在第三的,但他却不让人以"小三& ...

  • 【乡村人物之四】刘淮玉丨老尼

    一捆柴草移动着,慢慢来到我的眼前,柴草下面是一个瘦而小的老人,头光光的,一袭黑衣,一双道鞋,胳膊上还挎着一个油腻腻的竹筐.这便是老尼,她开始进入我的视线,存入我的记忆. 老尼,姓苏名静修.生活中人们早 ...

  • 【乡村人物之三】刘淮玉丨王六

    也要为王六写点文字,以排遣我心中的歉意. 在老家大庄台居住时,我家的门前是个路道,挑水的,赶集买菜的常走门口经过.时常看到一个高挑个子,瘦长脸,很魁梧,很利索的壮汉挑水而过,别人都叫他王六.我就想探个 ...

  • 【乡村人物之一】刘淮玉丨狗子

    狗子是我的一个俵哥,狗子是他的小名.狗子大我十多岁,血缘关系也比较远.狗子出生后,爹妈先后去世,兄姊尚小无力抚养,几乎成了一个孤儿.我姥姥看其可怜,就抱回家中哺养.那时我舅舅出生不久,姥姥哺养老舅,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