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保定三中建校70周年。1951年开始建设的保定三中,是自1948年11月22日靴城保定解放后,保定市区新建设的第一座中学。
曾经的保定三中门口,是青年路(今永华北大街)上的吧如今的保定三中,位于保定市莲池区五四中路684号,先后被省政府、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靴城情怀》偶获赵宝君先生的倡议和文章,特整理发布出来,供大家欣赏,并请各位一起回忆保定三中往事(感谢邱姐提供素材)。
建校照片,前排左起校长范子珍、市教育局中教科长王旭和三中教导主任郝植仙
如今的保定三中南头餐厅的位置,在“文革”时期曾是一片校内农田。如果要进入餐厅,需要迈上三层台阶,为什么这里会比其它地方高出半米多?1995年,保定三中科学楼(今大门内西侧的求真楼)开始动工挖地基,拆掉的平房下面显现出了近10米深的三合土夯筑层——仅仅几排平房,为什么要这么厚的地基?经过寻访参与建校的尤金来老人并查阅了资料,我了解到了其中的缘由。原来,保定作为冀中要地,在抗战的1937年9月24日被日寇占领后,日军为防御中国军民的进攻,在保定城外挖了两道环城的防护沟,称作“内市沟”和“外市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又继续利用防护沟阻抗共产党军队。当时的内市沟位置,就在如今的保定三中科学楼(今求真楼)这里,呈东西走向、横亘而过,沟深近10米,宽十来米,壁陡沟阔,像一条巨蛇绵延而去,环绕着保定城。它是国民党军防守保定城的四道防线(外市沟、內市沟、护城河、古城墙)里的第二道,沟岸筑有子母连环堡垒,周围有铁丝网、鹿砦,并密设地雷。解放保定时,今天的保定三中校园即是两军对垒的战场。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后,市沟已毫无用途,而保定三中的选址就在市沟两侧——要建校,首先要填沟。工程不小,人力从哪里来?政府押来了国民党战俘和服刑的反革命分子,由解放军在四周架枪监督,完成填沟工作;沟这么深、这么大,填沟的土哪里来?就地取材,从地面铲取。于是沟旁地面被铲下去2尺,今天餐厅台阶以北的地面儿都被铲去填沟了,才形成了现在的高度差。当时三中规划的一排校舍需要建在市沟的位置上,为了防止将来地基塌陷,就直接在沟里夯筑了三合土作地基,由此才引出了文章前面的疑问。
曾经的位于青年路(今永华北大街)上的校门内花坛
1975年至1987的五四路(今五四中路)的校门,黎枢入学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校门
1987年至1996的五四路(今五四中路)的校门,黎枢的教室曾经就在这个四层楼的一楼东侧
保定三中传达室和钟房